楊定一
長庚生技公司董事長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楊定一
長庚生技公司董事長
現代人忙碌、快步調的生活,隨時承受壓力,反映在生理層面,就是交感神經持續興奮,不由自主身體緊繃,心情焦躁。我過去常講,這是生物最基本的生存反應—「打或逃」(fight-or-flight response)留在我們身心的痕跡。雖然,現代人並不常需要為了保命而隨時準備逃跑或攻擊,但是,文明社會處處講究效率,再加上頭腦記憶和規劃的能力相當發達,我們的身心也不知不覺隨時在高度警覺的狀態。
貓或狗受到威脅時,自然的拱起背,全身肌肉也緊繃僵硬。我們可以看看自己,生活中是不是也自然習慣前傾、內縮的姿勢?長期下來,胸腔的空間受到壓迫,呼吸自然變得短淺,好像還在隨時留意環境危險。這些慣性動作,不知不覺制約我們的動作模式及身體的樣態。甚至落到潛意識,影響情緒,固化成我們的個性。就這樣,身心的「萎縮」成為一種長期狀態,可以說是現代人慢性病的根源。
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舒適」姿勢,像是長時間拱著背在書桌前工作、整個周末窩在軟綿綿的沙發裡、經常翹二郎腿,都會讓身體某些部位特別費力去補償受力的不均衡。人體結構的「筋膜」,是一種有彈性的組織,將骨骼、肌肉、關節聯繫起來,也會把這些不均衡的習慣「記起來」。所以,我除了隨時帶出呼吸的練習,活化副交感神經的放鬆反應,也從古人的智慧帶出「螺旋舞」和「結構調整」運動,希望解開身體的制約。
現代人隨時用腦,注意力完全落於外境,很少關注身體。透過有意識關注身體,重複單純動作,既讓身體結構自我修正,同時,也在反轉身體的慣性。從身體,回到心。
很有意思的是,透過結構調整運動的反轉,可以運用螺旋的動力,而改變筋膜的記憶。因為身體筋膜大多順著自然界的螺旋形態走,透過穩定而緩慢的結構調整運動,可以用最省力的方式帶出最大的扭力,不僅較不會產生疼痛,而且更能徹底鬆脫身體深層的筋膜沾黏。
此外,我也帶出一些簡單的敲打動作。身體的動,自然在體內產生一個低頻的振動。透過全身的共振,這種引導力量是不可思議。小小的力道,透過聲音和頻率,自然讓身體恢復舒暢。
我在《真原醫》〈如何改變習慣〉提過,一個人要改變習氣或神經迴路,不是光靠在腦海裡「想」就能達成,最主要還是透過身體的「動」,最能徹底重建神經迴路。輕鬆做「結構調整」的運動,就是一個最好的方式。只要每天做,重複做,溫柔的做,在建立新的神經迴路的同時,還可以重新分配身體重心,讓結構重新回到平衡。
結構是人體最沉重的部分,要改變它長期的失衡,把原本最舒暢的平衡帶回來,需要多點耐心。我也要在這裡提醒,認真練習的朋友,自然會體會到「好轉反應」,就像錄影帶倒帶一樣,把身心比較新近的症狀浮出來,再浮出舊的症狀。多休息,多給自己一些空間,帶著感恩的心,讓身心自我療癒。
讀到這裡,相信你已經體會到,這裡所談的結構調整,不只是肉體的結構受到調整,其實是多層面的。包括支持整體生命的結構,都在這些結構調整的運動中,自然得到調整。到頭來,一個人的行為、價值觀念也會自然跟著轉變。身心本來是一體,從來沒有分開過。一個人要身心健康,結構一定要回到最原始、最輕鬆的狀態。結構健康,人自然會舒暢,而會想追求心靈層面的成長。這是我透過「結構調整」,希望帶給大家的禮物。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