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定一/回到內心,也就回到真實快樂的源頭
遇到事,我們自然會和過去的經驗比較,必須更豐富、更刺激,才感到快樂,否則非但不會激起我們的注意力,甚至頭腦還會詮釋為平淡無奇或無聊,不認為是快樂。然而,更豐富或更刺激的經驗,即使能激起興奮,也很快就會消失。
人間的快樂不會長久,不只是因為任何發生總有消失的一天;甚至,就連身心對於快樂的刺激,也很快就會適應。
我們天生有一種自我保護機制──享樂適應(hedonic adaptation),是為了生存,保護身心遇到環境或情緒劇烈改變,不會被過度刺激,還能保持穩定運作。享樂適應的機制也可以幫你我從低落的情緒逐漸回到原本中性的水平,然而,它也讓身心對快樂的感受自然消退。
儘管世事本來無常,人間所能體驗的快樂不可能長久,更不用談永恆。但人類最可愛的傻勁是,從小到大,我們依然為不同人生階段規劃了大大小小的目標努力達成,深深相信這樣的人生才會成功快樂。
這就是人類為自己編寫的劇本:為了得到更大的快樂,克服享樂適應的作用,我們為人生設定的目標,一個高過一個,不斷鞭策自己好還要更好。得不到,當然也就認為自己不能快樂。即使得到了,目標達成的快樂,也越來越短暫。當一切追求停止,也許退休、生病,或衣食無缺、功成名就,已經沒有更高的目標可達成,甚至會陷入很深的失落。對快樂的追求,反而成了不快樂的源頭。
在這種無止盡,而且註定失望的追求中,我們幾乎不會去想,快樂究竟是什麼?是一種有條件、資格才能滿足的狀態?還是和條件、資格都無關?
關於這一點,我在《不合理的快樂》引用了一系列社會科學的研究,指出有條件、資格不見得快樂,而一般人眼中不那麼有條件、有資格的國家或族群,能夠快樂的,也不在少數。也就是說,快樂,是一種每個人都可以有的意識狀態,和資格與條件無關。可惜,你我都把眼前這個大腦建構的世界當作全部生命的可能,認為只能依照頭腦分別和比較的人間劇本走這一生。所有選擇和努力都落在制約中,那麼不快樂早就已經註定了。
我才在「全部生命系列」的作品,以不同意識的軌道來做一個比喻。我們一般頭腦的意識,從分別比較出發,是一個軌道。我們的注意力放在這個軌道,而忽略了另一個遠遠更大的軌道──生命遠比頭腦運作更真實的部分,古人稱為「心」,才是永恆快樂的來源。
要跳脫不快樂的制約,不是再繼續延續頭腦比較分析的邏輯去爭取、對抗,而是回到內心。將我們珍貴的注意力,從外在反轉回到內在,這是最有效率的方法。
面對生活大大小小的煩惱、失落、委屈、痛心,先不急著抵抗,而是把所有注意力轉到內心,體會生命更深的層面。這樣,什麼都不用做,也都可以做。重點只是掌握自己心的狀態。不和外界對抗,不和自己對抗,只是自然回到心。
古人說過「一生的果效,由心發出。」心是生命最大的力量,自然支持我們走過身邊種種煩惱、災禍、糾纏的影響。任何事情來,都可以接受,都可以臣服。不再把對抗的重擔加在身上,人也就不再沉重不安,自然寧靜,自然快樂。
這種寧靜的快樂沒有條件,沒有期限,不會消失,也不會被取代。是你我本來就有的。

楊定一
長庚生物科技董事長
著有《真原醫》、《靜坐的科學、醫學與心靈之旅》與《全部的你》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楊定一/用天然食物找回身心的和諧
楊定一/重建鼻呼吸,讓身心放鬆、得到修復
楊定一/正確鼻呼吸 修正身心壓力反應
楊定一/用歡迎和感謝 迎接眼前的每個瞬間
楊定一/個人體質是面對疾病的關鍵
楊定一/從自己起步 帶動世界的轉變
楊定一/放下侷限的我 擁抱無限的生命
楊定一/簡化人生 單純活在瞬間
楊定一/用正向的心,迎接改變
楊定一/在人生的轉捩點 每一個瞬間都是回到自己的窗口
楊定一/學會反問自己,帶來個人的轉捩點
楊定一/動盪時刻,真正理性的選擇
楊定一/透過禱告,接受生命的禮物
楊定一/感恩和分享 幫助自己也幫助別人
楊定一/感恩身體的功課: 讓身心徹底整合的運動
楊定一/讓習氣歸零,找回生命最溫柔的力量
楊定一/正向的心,帶我們走向全面的豐盛
楊定一/簡化人生 隨時活出內心的豐盛
楊定一/透過失眠 學會接受事實、隨時感恩
楊定一/這一生,從「心」出發
楊定一/與自然接軌,身心合一
楊定一/運動 讓身心歸零 得到大休息
楊定一/感恩,帶來欣賞,與更多的感恩
楊定一/讓身心的步調降下來 一個簡單方法可以隨時做
楊定一/走出睡眠的困擾,回到心
楊定一/任何習氣 都可以是生命轉化的門戶
楊定一/透過呼吸 領受當下的恩典
楊定一/溫柔而深長的呼吸是現代人最需要的大休息
楊定一/一口呼吸,找回最單純的歡喜
楊定一/一口呼吸 走出壓力反應
猜你喜歡
劉秀枝/運動加上森林浴是增強免疫力、抵擋疫情的利器
張德明/正確的策略 才能與病毒共存
不去健身房就無法運動?名醫曝比健身房重要的事
洪惠風/LDL壞膽固醇大於50都是毒?
陳亮恭/失能失智者染疫 照護難度高
張金堅/哪些人是Omicron致重症高危險群?圖解病情惡化原因
許金川/老公白天理性晚上獸性,怎麼回事?
許金川/老婆快篩二條線,老公一條線,怎麼回事?
許金川/將疫比疫防新世紀病,快篩也要腹超!
林思偕/曾受困在疾病的醫師 才知道撫慰病人的正確姿勢
李伯璋/不忘初心 一往無前 健保改革不能停
王正旭/精準醫療治癌 是福音還是難解習題?
洪子仁/避免醫療量能崩潰 應完善居家照護模式
許金川/事主猶親,房事也代勞?洗肝機、洗腎能取代人體的腎臟或肝臟嗎?
許金川/狗咬人看外科,人咬狗看哪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