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鈞/繪畫與醫學
我在上課時,時常會教醫學與藝術;寫文章時,也常先介紹一位藝術家的生平,然後以其相關醫學知識做總評,把這兩種知識串聯起來。這是少有的,因為其跨領域性,因此大家一定很好奇,我是怎麼辦到的?
其實我自幼就喜歡畫畫,因此若問我是什麼時候開始繪畫的,這是很難界定的,若是指繪畫的工具,則比較容易。例如畫家林惺嶽在其傳記就提到,喜歡油畫那種厚重的感覺,但受限經濟因素,因此就用水彩來表現,以致讓老師馬白水先生罵:水彩沒有水的感覺。
的確,若用工具來分,繪畫時間的界定就容易多了。因為我很清楚記得,當年考上丙組第二名,獲頒獎金5000元,因此突然富有起來,悉數購買油畫用具,關於這點印象是很清晰的。
您一定好奇的想問,既然那麼喜歡畫畫,為何不以此謀生呢?我以前就提到,日本知名畫家竹久夢二曾提到「詩稿無法取代麵包」;也曾有人說過:「如果你是畫家,大家會希望你早死,以便作品升值;如果你是醫師,人家會希望你活久一點,以便好好照顧他們。」因此純靠當畫家維生,只有少數人可辦到,例如當年的席德進。大部分人還得教畫維生。
您一定也會問,您有畫室嗎?在哪邊?畫家只要能畫出傑作,並不一定要有什麼有派頭的工作室,例如羅蘭桑,只需椅子做靠背,就可畫。
不過最基本的配備,舉油畫為例,就必須有畫布、油畫顏料、亞麻仁油、洗筆液、畫筆,這些都不能少。
繪畫的用處很多,例如,神經外科泰斗庫欣,就曾勸他的學生多畫圖,因為用畫的比文字敘述的表達更清楚,例如挫傷。但在用電腦申報保險費用的現今,就很難了!
至於用繪畫陶冶身心,我看是不必了,因為醫學的取得曠日廢時,因此除非有很大的興趣,要能兩者合而為一,事實上很難。至於我,會將繪畫當成寫日記般,等於是生命歷程的紀錄。例如到阿拉斯加旅遊前後,同樣畫阿拉斯加,卻有全然不同的感覺(見圖)。
總之,從繪畫演進的歷史看來,用膀胱裝顏料,使顏料攜帶變方便,現代人寫生容易得多;而錫罐的裝載,更使畫圖變得容易。而由於科技的發達,寫生局限了我們的視野,但也有它本身的快樂存在。
此外,內心世界感覺的表達也是很重要的,這也是畫得寥寥數筆的常玉和莫迪里亞尼作品那麼受歡迎的原因。

張天鈞
臺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兼任代謝內分泌科主治醫師 專長:甲狀腺疾病、甲狀腺眼病變、內分泌疾病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張天鈞/未來的旅行,準備好了嗎?
張天鈞/由《人間失格》 談日本文學家永恆的美麗
張天鈞/從松雪樓談登山
張天鈞/阿輝伯的小故事
張天鈞/年長者罹瀰漫性B淋巴瘤 應如何處理?
張天鈞/末代皇帝與故宮
張天鈞/疫病的紅色狂想
張天鈞/如何使圖畫更美麗
張天鈞/魯蛇也有美麗人生
張天鈞/由「海獸之子」談人工智慧
張天鈞/抽象畫與人
張天鈞/退出職場 走進自然
張天鈞/一場生命的豪賭
張天鈞/再會吧!北投 粉味年代 純純的愛
張天鈞/心的自由與美感
張天鈞/追求健康的長壽 「喝茶」是日本長壽村的祕訣
張天鈞/找到天賦 還需勤灌溉
張天鈞/長期離開工作崗位後,如何迅速復位?
張天鈞/當醫師變成病人 走出復健病房靠的是信心
張天鈞/當醫師變成病人:復健讓我學會不急不急
張天鈞/當醫師變成病人:手術台上 其實還清醒著
張天鈞/你吃的海鹽含碘嗎?
張天鈞/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看病方式?
張天鈞/高美館╳泰德美術館 窺見《裸》之藝術
張天鈞/從關渡賞鳥 談善意是通往地獄之門
張天鈞/藝術豐富人生
張天鈞/抗甲狀腺藥物引起的過敏
張天鈞/在天命裡,保有樂觀積極
張天鈞/和病人聊天 找到勃起障礙真正病因
張天鈞/美聲背後的人生故事
猜你喜歡
第二劑副作用比第一劑更高!一張表看懂新冠疫苗常見副作用
「高潮是什麼感受?」她不想再靠演技配合求解答
林靜芸/病患心中好醫師 是人性的關懷
許金川/肺癌、肝癌沒症狀 定檢保健康
張金堅/加速癌細胞惡化 這些邪惡鄰居是助紂為虐的禍首
嚴震生/巴納德第一步,被振興醫院發揚光大
楊定一/用正向的心,迎接改變
林靜芸/不要低估鼓勵的力量
許金川/好心不一定好肝 一定要超一下
打掃做家事其實很幸福?醫:別懷疑,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潘懷宗/脂肪不見得都不好!棕色脂肪能降代謝性疾病,但要如何增加呢?
林思偕/查房
洪惠風/火星人的起源 來自於翻譯錯誤
鄒頡龍/從日劇《半澤直樹2》談老年人聽力障礙
施昇輝/電影系的奇幻旅程:我不是白髮翁,我是少年郎
許金川/喝酒傷肝 別等肚子大了吐血才後悔!
張鴻仁/有了新冠疫苗,就能「解封」開放?
許金川/全民超起來 人人好心肝
黃達夫/美國人平均壽命下降 跟萊牛萊豬無關
黃美涓╱不能出國度假 沒有年貨大街 今年的新年怎麼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