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鈞/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看病方式?
我的老師王德宏教授講過一句話:「醫療制度最不能管。」但我們卻有號稱傲視全球的健保制度。退休後,可說是自由球員,從最昂貴的自費門診,到俗又大碗的健保我都看過,因此有經驗來談談利弊得失。
俗又大碗 健保也可能誤診
俗又大碗的健保,也就是定期交保費,生病時找醫師看診,根據治療單位的級別,例如醫學中心或診所,補交不同差額。以量取勝,更不可能衛教,對醫師和病人都是折磨。
您如果認為醫學中心醫療品質較高檔,那可大錯特錯。醫學中心收費高,是因為設備齊全,不代表醫師就都一流,可能您做了很多檢查,花了很多錢,得到的卻是曖昧不明的診斷。
最近我弟弟的親家母,做完低劑量電腦斷層攝影後,報告顯示肺癌有胸壁、橫膈侵犯,屬第三期。我聽了青天霹靂,趕快來看她的片子,結果我怎麼都看不出那麼嚴重。
請教好友放射線科專家,他說再打個對比劑就可以區分發炎或腫瘤。果真打了對比劑後,到腫瘤科一看,哪來的瘤?可是病人被告知是癌症且已無法開刀,那幾天的身心煎熬可想而知。於是問打報告的醫師,怎會這麼離譜?他說,打太輕了健保會核刪。
超級診所 一次完診收費貴
超級診所,大沙漏一倒就開始計時,每節30分鐘,如果是外國人,可看三節。剛開始,我十分不習慣,我說,請把沙漏移走,果然下次來時沙漏破了,上面還黏膠帶。
這種自費門診,收費昂貴,連我自己都看不起。可是若說沒銷路,又太看不起我們的有錢人了。我說久久才來一次即可,例如半年。他們說太久了,能否兩個月一次。我只好說好。
若說這種門診沒有存在價值,也是錯的。因為這種像佛洛伊德—精神科大師級的看診,有其必要,因為可以聽病人娓娓道來,又不需做很多檢查,醫師憑經驗就可下診斷。因此為了一個疼痛的甲狀腺腫,我經由病史、觸摸、超音波檢查,加上抽掉囊液,一次完診。
即使是甲狀腺癌,經觸診時摸到硬而不平滑、超音波顯示界線不清楚的低回音腫瘤,再抽細胞來看,在顯微鏡下一次就可以告知答案;如果再加上細胞大小一致,就可請病人放心開刀,存活率超過20年,且術後不需吃什麼藥。因甲狀腺只切了一葉,還有一葉可工作,甲狀腺荷爾蒙也不缺,自然手術後一了百了。
部分自付 看病時間不縮短
第三種治療方式介於兩者之間,病人要自付一點錢,看病時間介於兩者之間,這是目前我最喜歡的看診方式。由於依附在醫學中心,因此有總住院醫師跟診,不但可以跟診學習,他們打字又快。
有一天,病人被媽媽帶來看我,說他反覆結石,腎臟都快被震波碎石打破了。結果超音波一看,是副甲狀腺瘤。我看他還嫌媽媽囉嗦呢!
有次坐計程車,司機顯然對醫療制度不滿,他說,每年招收兩千個醫師,看看他們還神氣到哪裡去,這時起薪一樣是22K。
我很想跟司機先生說,你的立意雖好,可是我大學時去延平北路買紅豆,一家生意很好,一家門可羅雀。醫師這個行業,也需要天分和努力,兩千個醫師畢業,大家還是找可靠的看診,薪水怎會相同呢?
(本文作者張天鈞為台大醫學院醫學系內科名譽教授,本文轉載自民報醫病平台,元氣網同步刊登)
●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二刊出。

張天鈞
臺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兼任代謝內分泌科主治醫師 專長:甲狀腺疾病、甲狀腺眼病變、內分泌疾病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張天鈞/抽象畫與人
張天鈞/退出職場 走進自然
張天鈞/一場生命的豪賭
張天鈞/再會吧!北投 粉味年代 純純的愛
張天鈞/心的自由與美感
張天鈞/追求健康的長壽 「喝茶」是日本長壽村的祕訣
張天鈞/找到天賦 還需勤灌溉
張天鈞/長期離開工作崗位後,如何迅速復位?
張天鈞/當醫師變成病人 走出復健病房靠的是信心
張天鈞/當醫師變成病人:復健讓我學會不急不急
張天鈞/當醫師變成病人:手術台上 其實還清醒著
張天鈞/你吃的海鹽含碘嗎?
張天鈞/繪畫與醫學
張天鈞/高美館╳泰德美術館 窺見《裸》之藝術
張天鈞/從關渡賞鳥 談善意是通往地獄之門
張天鈞/藝術豐富人生
張天鈞/抗甲狀腺藥物引起的過敏
張天鈞/在天命裡,保有樂觀積極
張天鈞/和病人聊天 找到勃起障礙真正病因
張天鈞/美聲背後的人生故事
張天鈞/森林浴之後身體有什麼不一樣?
張天鈞/甲狀腺眼病變 不能拖延
張天鈞/從爆胎談起
張天鈞/簡約與繁瑣
張天鈞/商務艙與經濟艙
張天鈞/婚禮的祝福
張天鈞/慢活與健康
張天鈞/甲狀腺癌切掉多少最好?
張天鈞/藝術對人生有什麼好處?
張天鈞/台商需要什麼樣的醫療幫助?
猜你喜歡
好食課/養成良好外食習慣 營養師教你多選「低脂肉」
林靜芸/想休息、想運動不用等有空!每天一點小改變,放過被壓榨的身體!
楊定一/透過失眠 學會接受事實、隨時感恩
李伯璋/健保改革要行穩致遠
許金川/沉默殺手 肝腫瘤變大身體無異樣
鄒頡龍/從電影「小丑」 談憂鬱症與排尿障礙
好食課/同時增肌又減脂 營養師教你這項健身飲食法
許金川/定期健檢 才能防範於未然
健康名人堂/不是洗腎就是截肢?3招學會控糖與糖尿病甜蜜共處
吳佳璇/讓我們好好變老
蘇一峰/避免心血管疾病找上門!流感一周內,不可劇烈運動與過勞
潘懷宗/全球唯一減緩且逆轉阿茲海默症新藥 最快後年上市
許金川/大腸癌發現晚 轉移肝臟就麻煩了
李偉文/關於貓狗的隨想
蘇一峰/天氣冷空汙嚴重時,進行激烈運動:其實與自殺無異!
許金川/肝癌早發現 治癒率很高
蘇一峰/真的安全嗎?你應該知道的電子煙懶人包
劉秀枝/銀髮族的穿「金」戴銀生活
好食課/營養師的憂心!別讓小孩再喝含糖飲料了
張天鈞/抽象畫與人
李志恒/新興毒品氾濫 「三減」恐難因應
林靜芸/創造美麗回憶 陪伴父母老去
洪惠風/該放支架嗎?
王正旭/數位幫忙 助醫病共享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