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枝/獨居苦?獨居樂?端看你怎麼過
她除了獨自上市場,有時順著我部落格裡介紹的郊區步道,一個人搭捷運和公車去健行,偶而也去夜市吃清蒸肉圓和蝦仁羹,回味以前與先生的點滴,並且回歸參與多年的高爾夫球隊,繼續揮桿。
最近她參加教會舉辦的日文課程,同學大都是熟年族。老師以日文問大家:「中秋節怎麼過?」有位配偶病故且兒女都在國外的男士說,他和朋友去唱KTV。一位70多歲的獨居女士說:「自己搭捷運到淡水賞月。」多麼瀟灑、有意境,是她學習的榜樣。
無論不婚,離婚或喪偶,隨著高齡與少子化,獨居機率愈來愈高,不妨也來個「超前部署」。
1.健康的身體:老年人的健康不是無病無痛,而是與疾病共存,如把高血壓等慢性病控制好,讓身體處於最佳狀態,生活起居不求人,是獨居的首要條件。然而,健康的老年需從年輕就開始努力,如均衡飲食、持續運動、多動腦、不熬夜等。
2.經濟不匱乏:年長者大都不會亂花錢,若不必付額外的醫療費用,開銷其實有限,所以只要有存款、退休金或還有收入,也就是年輕時要努力工作,就可以活得自在。當然,如果子女願意每個月給你零用金,請欣然接受。
3.參加社團或宗教團體:從年輕時就參加的社團,不管當初是因為興趣(如合唱團)、公益(如扶輪社)、工作(如各種學會)或信仰(宗教)而加入,請繼續參與,這是維繫社交網路最好、最安全、最不會受騙的方式。另外,台灣有很多社區大學或樂齡學堂,課程琳瑯滿目,一定可以找到喜歡的題目,且可認識新朋友。像我日前選了社區大學「鐵道訪古自由行」課程,與一群年輕同學搭火車慢車出遊,不僅長知識,且身心愉快。
4.維持興趣,跟上科技、學習新知:能有充裕時間安靜地閱讀、寫作或追劇是獨居最大的享受。學習使用3C和各種通訊軟體,不僅動腦,且可跟上時代。
5.朋友很重要:人老了,父母不在了,兄弟姊妹也老了,孩子可能還在拚事業,這時就要靠朋友。朋友有多種:多年深交且無所不談的密友、在你生病或需要時可以伸手幫忙的摯友、共同興趣的朋友圈,如旅遊、美食、高爾夫球或讀書會等,還有網路上的朋友,都能滋潤我們的生命,讓我們獨居而不孤寂。不僅老友要聯繫,還要交新朋友,才能帶來新見解、新視野。讓我們獨居而不孤寂。
6.家人也不能疏忽:記得打電話問候兄弟姊妹,孫兒需要照顧時也要適時支援,培養祖孫情。
趁年輕時超前部署,如果大都做到了,相信未來的獨居生活會很豐富、充實、快樂且滿足。
歡迎瀏覽作者網站:http://blog.xuite.net/hcliujoy/blog

劉秀枝
台北榮總特約醫師 國立陽明大學臨床兼任教授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劉秀枝/銀髮族的快樂出遊
劉秀枝/我是老人好自在
劉秀枝/想要讓腰圍變小 168間歇性斷食可行嗎?
劉秀枝/我愛健行:不僅有益身心,更是感官饗宴
劉秀枝/多出來的時間,你都怎麼利用?
劉秀枝/朋友有益健康:腰椎手術的領悟
劉秀枝/「川普總統也吃這個藥」
劉秀枝/從醫學文獻得出的三個「21世紀的長壽處方」
劉秀枝/樂觀心態有益健康
劉秀枝/銀髮族的穿「金」戴銀生活
劉秀枝/防失智的「快樂食堂」
劉秀枝/預防阿茲海默症 聽媽媽的話就對了
劉秀枝/神經生涯教會我的事
劉秀枝/旅遊不僅是遊山玩水更有益身、心、腦
劉秀枝/你按醫囑服藥嗎?
劉秀枝/沒醉倒,怎麼腦子一片空白?
劉秀枝/瘦身的聰明吃法
劉秀枝/做高階影像健檢 最好先有心理準備
劉秀枝/我的聲音怎麼如此蒼老?
劉秀枝/自珍自足 找回人生的從容自在
劉秀枝/從衛教到醫病分享
劉秀枝/頸椎後縱韌帶骨化:小心別跌倒
劉秀枝/自體免疫腦炎─少見但可治療的疾病
劉秀枝/一時說不出名字:失語、失智,還是舌尖現象?
劉秀枝/幸好,是帶狀疱疹
劉秀枝/手腳不自主抽動,到底是什麼問題?
劉秀枝/遠離失智最給力三招:高教育、多動腦、終身學習
劉秀枝/善用生理時鐘節奏 活得輕鬆又健康
劉秀枝/我認識的醫師 幾乎都退休了
劉秀枝/醫師貴人哪裡找?
猜你喜歡
第二劑副作用比第一劑更高!一張表看懂新冠疫苗常見副作用
「高潮是什麼感受?」她不想再靠演技配合求解答
林靜芸/病患心中好醫師 是人性的關懷
許金川/肺癌、肝癌沒症狀 定檢保健康
嚴震生/巴納德第一步,被振興醫院發揚光大
張金堅/加速癌細胞惡化 這些邪惡鄰居是助紂為虐的禍首
楊定一/用正向的心,迎接改變
潘懷宗/脂肪不見得都不好!棕色脂肪能降代謝性疾病,但要如何增加呢?
打掃做家事其實很幸福?醫:別懷疑,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林思偕/查房
鄒頡龍/從日劇《半澤直樹2》談老年人聽力障礙
施昇輝/電影系的奇幻旅程:我不是白髮翁,我是少年郎
許金川/喝酒傷肝 別等肚子大了吐血才後悔!
許金川/好心不一定好肝 一定要超一下
張鴻仁/有了新冠疫苗,就能「解封」開放?
許金川/全民超起來 人人好心肝
黃達夫/美國人平均壽命下降 跟萊牛萊豬無關
黃美涓╱不能出國度假 沒有年貨大街 今年的新年怎麼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