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枝/從衛教到醫病分享
後來發現,我偶然在報紙醫藥版發表一些有關醫療的短文,透過白紙黑字,顯得更有說服力,病家不但會讀我的文章,而且還會照著做。
在報章雜誌投稿多了,能見度漸增,1989年中國時報的主編請我不定期寫個字數500字的小專欄,都是門診或病房常見的問題或迷思,如「抽龍骨水,安全嗎?」信手捻來,得心應手。1998年藝軒出版社替我把發表過的文章集結成冊,出版了第一本書《神經線上的奏鳴》。
之後,陸續於報章雜誌以及天下文化生活健康網路專欄發表文章,在康健雜誌的專欄持續超過10年,退休後並開始在聯合報「元氣周報」寫專欄。文章內容從簡單的衛教,逐漸擴展為疾病介紹、症狀提醒、醫療新知、醫病關係,尤其著重失智症和老化等議題。
近年來,身為銀髮族的自己和親人難免生病就醫,角色從醫師轉為病人或家屬,從不同的角度看醫病關係,自有不同風景與感受。寫作目的也從單純的衛教轉變成「我有話要說」或「想與你分享」,並期許自己作為醫病之間的橋梁。
每篇文章幾乎都會有個病例當引子以帶出重點,為尊重病人隱私,會變更病人的年齡或性別,如果要引用親朋好友的感觸或疑問時,也會把文章內容先讓他們過目,得其首肯才刊登。而且,為了確保詞能達意,內容不誤導讀者,也會請以前的同事協助過目修正。
很幸運地,一直都有出版社為我把發表的文章彙整,共出版了8本書,更感謝編輯把內容重新整合、分類、下小標、加強重點,讓內容更易瞭解吸收,尤其取個響亮的書名以吸睛。
出版是事業,當然希望書能暢銷,舉辦新書分享會是方法之一,但我一向不願意,因為怕到時分享會沒人來,如果動用親朋好友前來助陣,我都已送書給他們了,他們當場還會買嗎?不過,人生總要試一回吧,於是在臺北市閱讀寫作協會汪詠黛理事長的推動下,出版社為我的新書《把時間留給自己》辦了一場分享會。沒想到當晚臺北市突然下起暴雨、閃電打雷,多處嚴重積水,不少人半途而返,但分享會還是座無虛席,好友甚至穿著短褲或脫鞋涉水前來,讓我感動萬分。上台分享的來賓個個妙語如珠,笑聲連連,我也簽書簽個不停。
隔天一個餐會場合,一位朋友說:「你送我的新書很棒,我看完後會借給我媳婦看。」我笑說:「送你的書就好比是『試吃』,是要請你買書來送給媳婦和他人喔!」
●劉秀枝醫師新書《把時間留給自己》已由寶瓶文化出版
歡迎瀏覽作者網站:http://blog.xuite.net/hcliujoy/blog

劉秀枝
台北榮總特約醫師 國立陽明大學臨床兼任教授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劉秀枝/回到未來,與自己對話
劉秀枝/如果永遠有明天
劉秀枝/易被忽略的後循環腦中風
跑錯餐廳、記錯日期是失智前兆?名醫揭關鍵症狀
劉秀枝/突然的失憶,我失智了嗎?
劉秀枝/70歲後可以有怎樣的人生?
劉秀枝/憂心COVID-19?別忘健康生活型態這道有力防線
劉秀枝/現代銀髮族常超乎你的想像
劉秀枝/東西找不到?別怕!可能只是心不在焉
劉秀枝/銀髮族的快樂出遊
劉秀枝/獨居苦?獨居樂?端看你怎麼過
劉秀枝/我是老人好自在
劉秀枝/想要讓腰圍變小 168間歇性斷食可行嗎?
劉秀枝/我愛健行:不僅有益身心,更是感官饗宴
劉秀枝/多出來的時間,你都怎麼利用?
劉秀枝/朋友有益健康:腰椎手術的領悟
劉秀枝/「川普總統也吃這個藥」
劉秀枝/從醫學文獻得出的三個「21世紀的長壽處方」
劉秀枝/樂觀心態有益健康
劉秀枝/銀髮族的穿「金」戴銀生活
劉秀枝/防失智的「快樂食堂」
劉秀枝/預防阿茲海默症 聽媽媽的話就對了
劉秀枝/神經生涯教會我的事
劉秀枝/旅遊不僅是遊山玩水更有益身、心、腦
劉秀枝/你按醫囑服藥嗎?
劉秀枝/沒醉倒,怎麼腦子一片空白?
劉秀枝/瘦身的聰明吃法
劉秀枝/做高階影像健檢 最好先有心理準備
劉秀枝/我的聲音怎麼如此蒼老?
劉秀枝/自珍自足 找回人生的從容自在
猜你喜歡
許金川/老婆快篩二條線,老公一條線,怎麼回事?
張金堅/哪些人是Omicron致重症高危險群?圖解病情惡化原因
不去健身房就無法運動?名醫曝比健身房重要的事
洪惠風/LDL壞膽固醇大於50都是毒?
楊定一/選擇原型食物重建健康
許金川/老公白天理性晚上獸性,怎麼回事?
鄒頡龍/從獨臂刀王 談睡前喝酒對睡眠的影響
楊志良/全民健保 不能再沉淪下去了
許金川/偷吃「禁果」得糖尿病?需靠後天的運動、飲食控制、規律服用藥物控制血糖
林思偕/曾受困在疾病的醫師 才知道撫慰病人的正確姿勢
洪子仁/避免醫療量能崩潰 應完善居家照護模式
王正旭/精準醫療治癌 是福音還是難解習題?
許金川/狗咬人看外科,人咬狗看哪科?
李伯璋/不忘初心 一往無前 健保改革不能停
許金川/事主猶親,房事也代勞?洗肝機、洗腎能取代人體的腎臟或肝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