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出國旅遊如何確保護照不失竊?專家揭放身上一處最容易被扒走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名人/ 劉秀枝

劉秀枝/從衛教到醫病分享

劉秀枝

台北榮總特約醫師

近年來,身為銀髮族的自己和親人難免生病就醫,角色從醫師轉為病人或家屬,從不同的角度看醫病關係,自有不同風景與感受。寫作目的也從單純的衛教轉變成「我有話要說」或「想與你分享」,並期許自己作為醫病之間的橋梁。
近年來,身為銀髮族的自己和親人難免生病就醫,角色從醫師轉為病人或家屬,從不同的角度看醫病關係,自有不同風景與感受。寫作目的也從單純的衛教轉變成「我有話要說」或「想與你分享」,並期許自己作為醫病之間的橋梁。
圖╱123RF

我為什麼寫作?30年前初提筆時是為了衛教。門診病人多,常無法詳談,即使自認說明的很清楚,病人好像也沒法在短時間內吸收,甚至費盡口舌的規勸,有些病人還是我行我素。

後來發現,我偶然在報紙醫藥版發表一些有關醫療的短文,透過白紙黑字,顯得更有說服力,病家不但會讀我的文章,而且還會照著做

在報章雜誌投稿多了,能見度漸增,1989年中國時報的主編請我不定期寫個字數500字的小專欄,都是門診或病房常見的問題或迷思,如「抽龍骨水,安全嗎?」信手捻來,得心應手。1998年藝軒出版社替我把發表過的文章集結成冊,出版了第一本書《神經線上的奏鳴》。

之後,陸續於報章雜誌以及天下文化生活健康網路專欄發表文章,在康健雜誌的專欄持續超過10年,退休後並開始在聯合報「元氣周報」寫專欄。文章內容從簡單的衛教,逐漸擴展為疾病介紹、症狀提醒、醫療新知、醫病關係,尤其著重失智症老化等議題。

近年來,身為銀髮族的自己和親人難免生病就醫,角色從醫師轉為病人或家屬,從不同的角度看醫病關係,自有不同風景與感受。寫作目的也從單純的衛教轉變成「我有話要說」或「想與你分享」,並期許自己作為醫病之間的橋梁

每篇文章幾乎都會有個病例當引子以帶出重點,為尊重病人隱私,會變更病人的年齡或性別,如果要引用親朋好友的感觸或疑問時,也會把文章內容先讓他們過目,得其首肯才刊登。而且,為了確保詞能達意,內容不誤導讀者,也會請以前的同事協助過目修正。

很幸運地,一直都有出版社為我把發表的文章彙整,共出版了8本書,更感謝編輯把內容重新整合、分類、下小標、加強重點,讓內容更易瞭解吸收,尤其取個響亮的書名以吸睛。

出版是事業,當然希望書能暢銷,舉辦新書分享會是方法之一,但我一向不願意,因為怕到時分享會沒人來,如果動用親朋好友前來助陣,我都已送書給他們了,他們當場還會買嗎?不過,人生總要試一回吧,於是在臺北市閱讀寫作協會汪詠黛理事長的推動下,出版社為我的新書《把時間留給自己》辦了一場分享會。沒想到當晚臺北市突然下起暴雨、閃電打雷,多處嚴重積水,不少人半途而返,但分享會還是座無虛席,好友甚至穿著短褲或脫鞋涉水前來,讓我感動萬分。上台分享的來賓個個妙語如珠,笑聲連連,我也簽書簽個不停。

隔天一個餐會場合,一位朋友說:「你送我的新書很棒,我看完後會借給我媳婦看。」我笑說:「送你的書就好比是『試吃』,是要請你買書來送給媳婦和他人喔!」

劉秀枝醫師新書《把時間留給自己》已由寶瓶文化出版

歡迎瀏覽作者網站:http://blog.xuite.net/hcliujoy/blog

醫病關係 失智症 老化 劉秀枝 醫師公衛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