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肚短命」 不是唬你的
「健康靠自己。」台灣抗老化保健協會理事長謝明哲表示,15%的健康受遺傳影響,社會條件占10%,氣候、地理環境7%,醫藥只有8%,其中60%自己要負責,自己要顧好修養、營養、保養。
肥胖加三高 死亡四重奏
謝明哲表示,台語俗諺「胖肚短命」,就是很好的提醒,肥胖的人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中老年人尤其要留意;日本人也稱肥胖加上三高,是死亡四重奏。另外,酗酒、多喝含糖飲料、吃油膩食物、重口味、總是一直坐著、吸菸、沒有充足的睡眠等習慣,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
「家庭的幸福奠基在家人的健康。」謝明哲指出,不少人喜歡和別人比較,常常抱怨、每天「唸」自己的家人,不但無益,還可能造成太大的壓力,影響身體健康。
亞健康狀態 要靠自己翻轉
謝明哲說,八成民眾處於「亞健康」階段,意指身體功能低下,但是診斷不出原因,好像有些不舒服,看醫師卻沒有幫助。建議透過飲食習慣,幫助身體恢復自癒力,謝明哲說,每一種食物對人體都有益處,問題在於民眾常吃得不均衡,例如周一到周五隨便吃,周六再吃大餐等,無法做到飲食均衡。
所謂心血管疾病,是指心臟冠狀動脈及其他動脈血管疾病,一般包括冠狀動脈心臟病、腦中風、高血壓、風濕性心臟病及先天性心臟病。飲食中過多的熱量、脂肪會使膽固醇增高,脂質沉積在血管壁,造成動脈粥狀斑塊、管腔變小,影響血流及促成血栓形成,進而造成動脈硬化。
什麼是血脂質呢?謝明哲指出,血脂質包或膽固醇、三酸甘油酯、磷脂質及游離脂肪酸,而我們常說的總脂肪就是上述的總和,一般所指的血脂過高,指的是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總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的理想值應在200以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數值(LDL-C)應小於130,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數值(HDL-C),男性應大於35,女性大於55。
飲食抗氧化 抑制壞膽固醇
謝明哲表示,多攝取魚油、蝦紅素、鈣質、維生素C、大蒜、膳食纖維等,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魚油含DHA、EPA,一般存在於深海魚內,如鮭魚、秋刀魚、鯖魚、鮪魚等,能有效在體內作用,減少脂肪酸合成改變脂蛋白組成和代謝等,進而減少膽固醇。
除了魚油,科學家發現,天然抗氧化物蝦紅素兼具水溶性和親脂性,可預防細胞膜內外氧化作用,有助降低新陳代謝症候群,天然的蝦紅素存在龍蝦、螃蟹的殼中,素食者可能有所顧忌,而近來科學家從某些藻類中萃取出蝦紅素,素食者就可以安心食用。謝明哲說,抗氧化物可以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作用,避免產生黏性物質造成動脈管壁栓塞。
自由基堆積 血管很快塞爆
如果飲食不均衡、蔬菜與水果吃太少,酗酒,吃太多食品添加物,吸菸、二手菸,運動過量、輻射線接觸太多,空氣汙染、水汙染等生活環境中,會加速體內自由基生成。
謝明哲說,自由基若不斷在體內堆積,可能造成身體傷害,引起動脈粥狀硬化、心肌梗塞、缺血性心臟病等。
如何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謝明哲說,首先要維持理想的體重、適當運動,戒菸戒酒、定期量血壓,更年期後的女性或許需要雌激素治療;在飲食方面,減少膽固醇、少吃動物內臟,一天不要吃超過一顆蛋黃,多選用植物性油脂、高纖維食物,多用蔥薑蒜調味,少加鹽巴,並依自身情況適量補充保健食品。
【2015-02-15/聯合報/P11版/元氣周報元氣講座】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過勞元氣不足 中醫師:單補蔘不夠
全家出遊遙不可及?讓爸媽遠離「喀喀」走出健康!
老人才會得關節炎?愛運動者也要當心!
職業婦女兩頭燒 超人媽咪「小心肝」
瘦子也會有脂肪肝?! 外食危機靠自救
台灣人工時長壓力大 拒當「肝」鐵人
擺脫黑輪族 視野清晰好舒適
拒絕苦蹲馬桶 好菌讓你順暢不NG
年終身體也要除舊佈新 推薦燕窩讓你用高顏值迎新年
年底結案壓力大!用雞精補充好體力 讓疲倦結案!
準新娘婚前保養大作戰,妳做對了嗎?
健康食補推薦雞精 平衡體質身體無負擔
媽媽婆婆最愛伴手禮-燕窩:健康與美麗,用燕窩一次搞定!
秋乏身體容易疲倦?消除疲勞雞精功效好
燕窩吹整形風 ? X光讓假燕窩現形!
運動後容易疲倦? 喝雞精平衡好體質,挑戰運動季!
中秋月餅恐懼症 燕窩禮盒更夯
雞精平衡好體質 不怕「冷氣症」纏身
選燕窩,不是眼見為憑!老字號專家教你看分明
燕窩孕期不能少 呵護孕婦與寶寶
雞精建構平衡好體質 輕鬆擊退壓力!
便便的旅程/便秘救援 3計畫打掃腸道
雞精平衡好體質 不怕夏季沒精神
武媚娘的霸氣美顏術!用燕窩滋補養顏
黑暗中滑手機 開燈後一團黑影 黃斑部受傷的證據
雞精打底 調整體質喜迎好「孕」
不喀喀 好靈活 關節抗老有訣竅
睡飽吃好 護肝4要
換季拉警報 就靠燕窩功效由內而外養顏
懷孕期間以即飲燕窩搭配正確飲食,不怕產後體質變變變!
猜你喜歡
隔離就賠10萬防疫保單搶翻傳停售? 台產:會繼續賣下去
最新!迷客夏再道歉:推「無茶」配方、捐一日所得
「他在手術檯上,連心臟都沒有,這16天也叫做活著嗎?」全球首例無心人,衝擊柯文哲生死觀
消基會口罩大檢驗 彩色口罩過關但3成防護效率低於80%
暖暖包用完不要丟! 基隆家扶無限期回收 棒球場有妙用
每劑貴3.7倍 公費流感疫苗恐打不完
防猝死!跨科醫師成功勸千人戒菸 遠離致命風險
歷經低潮,曾寶儀花十年才懂的人生醒悟:我再也無法對人說節哀順變,因為根本沒有這回事
糖尿病老藥成抗老神藥?教授:一件事比吃藥有效
常聽到嘰嘰聲好像漏電,是幻聽還是耳鳴? 醫師教你如何分辨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父愛囤物水果放到爛 精神科醫師兒也沒轍
驗20件口罩3件含鉛卻難稱不合格 消基會籲訂標準
以油漱口助「排毒」?教授批:毫無依據的壞科學
同婚登記不再限「承認同婚國」 但大陸人仍在禁
整理包/全台嚴重血荒!你也可以救人 捐血資訊一次查
陪83歲媽媽在家斷食善終!醫師畢柳鶯:愛的極致是放手,瀟灑地走勝過痛苦地活
年輕人怎會猝死? 醫師點出最大的致命風險
最簡單的抗老祕訣!葉金川走遍世界, 靠「登山」玩出快樂第二人生
食道潰瘍竟然與青春痘有關 醫師:不少人少了這動作
穿鋼圈胸罩易得乳癌?無鋼圈內衣會讓胸部下垂、外擴? 醫師解析「胸罩迷思」
醫病平台/退休精神科教授的「退而不休」生活 2019超前部署充實人生
先蓋毛毯還是蓋棉被?哪種材質最保暖?專家教「三明治蓋被法」超溫暖
扁媽跌倒後健康惡化病逝!「跌倒」為事故傷害死亡第2名,這5招預防
打針怕痛怎麼辦?研究教你讓打針時疼痛減少40%
頸部超音波、心臟超音波 健檢多1項 可防低溫猝死
陳時中:加購流感疫苗 仍比美便宜
凝血因子打針調配耗時、程序複雜 血友病病友陷治療困境
外科醫師變網紅擁34萬粉絲!江坤俊寫診間日記:遺憾的故事,能讓更多人不再遺憾
院內感染+本土案例 醫院評鑑「今年評定了」估7月評鑑
朱俐靜淚訴罹患乳癌 初期痛到爬不起來:每天都崩潰
跌倒住院健康續惡化 前總統陳水扁母親94歲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