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最大的困境,就是「失能太久、太重」,我們就應該直搗問題核心,到底是哪些因素,會造成失能太久與太重?
在探討「失能太久與太重」的成因前,要先釐清本書對於「失能」的定義。「失能」其實是一個廣義名詞,涵蓋多種族群,第一種是領取身心障礙手冊者;第二種是失去工作能力者;第三種是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者。
這三種有部分交集,但是不能混為一談。因為前兩者,並非都無法自理生活,都要倚靠旁人協助。這也是為何已經領取「身心障礙手冊」了,想申請政府的長照服務時,需要再按照「ADL、IADL、SPMSQ、CDR」等指標進行評估。
譬如領有身心障礙手冊,但只是輕度顏面損傷、或是輕度的先天性代謝異常,不影響生活自理能力,就無法申請長照服務。
失能定義有三種,長照福利只”照”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政府的長照福利,"照"的是第三種人士,也就是「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者」,因此本書所謂「失能太久、太重」,也是專指「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太久、太重」。
這也是想找出造成「失能太久與太重」的成因,不能只從造成身心障礙的成因去找。後者的top2 成因分別是「後天性疾病」、「先天性疾病」,但是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曾指出:「退化與失能,比多種疾病還可怕」。
他解釋一位長者是否健康,不是看他得了多少種慢性病,或是三高等檢驗數值,最關鍵的指標是身心功能狀況。他要大眾提早思考的一個關鍵:疾病與失能,哪一項對於長輩的生活品質與生命的威脅最大呢?「答案當然是失能」。
那麼哪些原因會造成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啟動長照模式?我檢索了許多調查報告,眼睛都快看花了,並未找到相關結果。
雖然過去民眾在跟「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申請服務時,照管專員會到府調查並填寫「長期照顧服務個案評估量表」,裡面也有18 項的疾病史調查,是否根據這張評估量表的病史,統計出top5,就能得知造成失能的原因呢?
前述已經提過,疾病≠失能,兩者未必是因果關係。譬如張爺爺有高血壓、心臟病與胃病,但是生活自理能力無虞;李奶奶沒有這些慢性病,但是雙腿嚴重退化,需要高度倚賴旁人協助,李奶奶在生活自理方面遇到的問題,顯然比張爺爺嚴重,李奶奶比張爺爺更有條件申請長照服務。
在我國的相關調查報告中,尚未找到需要長照的成因統計,但是我在老化更嚴重的鄰國日本,找到一份非常具有參考性的調查結果。日本厚生勞動省在「國民生活基礎調查報告」中,有披露申請「介護保險」的原因統計。
日本對於長照服務是採取「保險制」(我國目前是採取「稅收制」),在申請「介護保險」給付的成因統計中,男性與女性的top1 都是「其他」。
長照五大元兇:中風、失智、衰弱、骨折、關節疾病
若先將「其他」原因撇開,男性申請介護保險的成因依序為:腦中風、失智症、高齡衰弱、骨折、關節疾病;女性成因依序為:失智症、骨折、高齡衰弱、關節疾病、腦中風。
我們可以發現到「腦中風、失智症、高齡衰弱、骨折、關節疾病」這五種狀況,都出現在男性與女性的五大成因中,只是排序不同。
日本介護保險成因統計,也與榮總高齡醫學中心曾列出最有可能造成失能長期臥床的狀況:「腦中風、衰老、骨折、心血管疾病、關節疾病」有高度的重疊。
在這些造成失能的眾多成因中,又可分成兩大類,第一類是「立即式」、第二類是「漸進式」。前者譬如中風、骨折,會造成生活自理能力瞬間變弱;後者譬如失智症、關節疾病、高齡衰弱,則是生活自理能力漸漸變弱。
翁先生在54 歲時的冬天,遇到強烈冷氣團來襲,想說泡個熱水澡抗寒,身子熱呼呼時走出浴室,立刻感到頭疼欲裂,吞了一顆普拿疼無效,意識也開始不清,家人趕緊送急診,診斷結果是「蛛網膜下腔出血」(腦中風的一種)。
醫院雖然緊急開刀,命是救回來了,但是翁先生從此再也沒有醒過來,成為長期臥床的「三管植物人」(鼻胃管、氣切管、導尿管)。
據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咖啡廳,牆上的跑馬燈閃著一排文字:「可以在幾分鐘內就毀掉畢生所學的就是:中風」(What one takes a lifetime to learn, can be destroyed in minutes: stroke.) 。
中風最可怕的不只是毀掉畢生所學,或是死亡,而是嚴重失能,根據台灣腦中風學會資料,中風是成人致殘的第一要因。第一次中風患者的男性平均年齡為64.5 歲,女性為68.5 歲,但是近年來的中風案例,已有日益年輕化的傾向。在天年之前的漫長照護期,才是被照顧者與照顧者都要面臨的最大恐懼。
除了中風,會讓長者瞬間變弱、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主要還有骨折。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65 歲以上老年人,每年跌倒發生率30~40%,亦即每
3 位就有1 位,每年至少跌倒一次。
到了80 歲以上,跌倒發生率甚至高達50%,從「三老必有一跌」,再升高到「二老必有一跌」。這項統計只針對居家長者,如果是住院的長者、或是住在長照機構的長者,跌倒發生率還更高。
跌倒往往造成骨折、頭部創傷,就以髖關節骨折而言,根據榮總高齡醫學中心資料,有2 成會在一年內死亡,3 成造成永久失能,4 成無法獨力行走,高達8 成至少會失去一項生活自理能力(ADL)。難怪骨折是失能的主要成因之一,說得更直白一點,骨折長者往往是「失能預備軍」。
因此很多醫生會一再叮嚀「保命防跌」,其實想保命要防跌,想避免被「長照」更要防跌。
不管是中風、骨折等「立即式」的變弱,或是失智症、高齡衰弱、關節疾病等「漸進式」的變弱,如果弱到必須要長期臥床時,身體將付出更大的代價。
長期臥床一個月以上,先是肌肉質量開始萎縮,接著肌力退化,而後骨質密度也會下降。更嚴重時,關節僵化彎曲,這時再進行復健,老人已經難以承受劇烈的疼痛。
除了行動力、生活自理能力的喪失,還會產生一連串的併發症,譬如褥瘡、血栓、水腫、呼吸道感染、心肌梗塞、腸胃疾病、泌尿道感染等,不只完全脫離不了長照,還要反覆送醫。
現在還身強體健的人士,如果還是無法體會甚麼是「失能太久與太重」,建議可以到You tube,搜尋關鍵字《長情的告白》,影片裡有一些真實的案例,除了可以知道「居家照顧服務員」的貢獻外,也能讓我們窺知失能太久與太重時所面臨的長照艱難。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