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媽媽抱著二個月大男嬰走入診間,著急訴說孩子的臍帶遲遲未脫落,而且肚臍周圍還有黃黃的分泌物,原本以為是正常現象,沒想到分泌物越來越多,甚至發出臭味,她害怕對寶寶造成影響,趕緊到醫院求助。經檢查後確定為肚臍息肉,藉由硝酸銀液燒灼治療,使息肉乾燥後脫落。
肚臍問題在門診相當常見,包括肚臍肉芽腫、肚臍感染,常見的肉芽腫是指臍帶組織在脫落過程中,受到感染或結痂不順利,而在肚臍處形成潮溼的肉芽組織,有分泌物而造成肚臍潮濕且有異味。
新生兒的肚臍照護,建議徹底拭淨肚臍周圍分泌物,盡量讓肚臍、臍帶保持乾燥,如果發現肚臍溼潤、有分泌物或沾到排泄物,應隨時清理,尤其洗完澡一定要消毒肚臍。若是肚臍比較溼潤,分泌物多、散發臭味,或肚臍脫落後還看到裡面有紅色小肉塊時,最好帶到醫院檢查,一般使用藥物塗抹、燒灼治療即可,少數需要手術切除。
另一種常見的肚臍問題是臍疝氣,處理方式與腹股溝疝氣不同。胎兒在母體內靠臍帶獲得母體養分,臍帶穿過胎兒肚皮進入體內,出生後臍帶逐漸脫落,原本臍帶通過的腹壁通道也要關閉,肚臍疝氣是此通道關閉不全,一旦腹部用力尤其是哭鬧時腹壓上升,肚臍便膨出,膨出的肚臍外面包覆一層皮膚,凸出物裡常含有腹內器官。
和腹股溝管疝氣不同,腹股溝管疝氣容易腸阻塞,而臍疝氣少有此情況,多在一到兩歲前隨著成長,疝氣自然改善,遇到此問題的家長可將疝氣輕推入腹後用小塊紗布和彈性繃帶固定。除非症狀持續到2歲以後,或膨出的肚臍在1至2歲時持續增大,甚至是腸子扭結讓寶寶腹痛嘔吐,才需要手術治療。
編輯推薦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