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專家何美鄉人生戰場不退役 退休三年仍興奮
放下傳染病專業 推動慢性病防治
「我不覺得我沒有工作,我只是不再為了拿薪水而做事。」在元宵活動中,可以看到何美鄉搓著全穀湯圓的身影,她透過行動將吃全榖、防慢性病的健康意識植入民心。她更希望推動健康產業蓬勃,積極鼓勵私人保險公司、食品業者加入預防醫療行列,效法新加坡,讓民眾靠每天走一萬步賺取等同現金的點數,以點數買打折的健康食物,使健康成為消費文化的主幹。
何美鄉分享,她原以為退休後自己會到醫療資源不發達的海外服務,但退休前幾年,一次因緣際會下,無意間參與一個慢性病研究計畫,她開始注意國內防治慢性病及吃健康食物的重要。因為這個緣分,她退休後毅然決然放下傳染病專業,帶著使命感,全心投入未知的領域。
持續閱讀文獻 保持生活彈性
台灣平均壽命不斷往上提升,但平均健康餘命多年來卻停留在71歲。何美鄉說,為保持健康,除退休後堅持吃對的食物、規律運動,她選擇繼續工作,為學生口試、開會、審查資料,因為她相信工作除能維持肌肉功能、腦力,也與跟社會有連結,讓她覺得自己是個有用的人。
即使退休後繼續工作,但何美鄉選擇讓生活保持彈性,自由在家中做想做的事,閱讀科學文獻占她退休生活最大部分,最近還買了電子閱讀器,想多看更多電子書。「起床後看著陽光灑入家中,然後告訴自己今天不用上班,這樣的喜悅,即使退休三年仍令我興奮。」
勇於接觸新科技 愛與年輕人互動
工作之餘,何美鄉也不忘維繫人際關係,她喜歡利用自訂的周四自由日與三五好友爬山,或以她擁有的專業知識讓家人活得健康,這些都是她退休人生中的小確幸。
她對新科技產品接受度高,也是來自於人際互動。何美鄉解釋,她愛年輕人,喜歡跟學生、助理、朋友的孩子在一起,遇到聽不懂的事,她就會偷偷記下來,再去查明白。年輕人是社會中的新力量,她盡可能保持與年輕人聯繫。
手癢想研究 請同事代勞
離開中研院,完全沒有遺憾嗎?何美鄉坦言,退休後不得不放棄的就是研究。每當她讀了慢性病預防領域的文獻或數據,腦海中就會浮現出新的疑問,當下好想回實驗室,透過自己的雙手分析出答案。好在她現在雖無法親自操刀,但中研院同事願意幫她完成,告知結果,讓她難忍的好奇心得到慰藉。
想做什麼就做 不怕沒舞台
退休3年,何美鄉不曾因沒有舞台、失去光彩而進入空閒鬱悶期。她說自己的個性是想做什麼就去做,不怕沒舞台,而且退休前,她已為退休生活做好準備,過去總是走在前人走過的道路上,不論在美國CDC(疾病管制局)工作或回台在中研院做研究。她想試試走出自己的路,她認為退休是最好的時機。
給準退休族的建議
跳脫體制貢獻 創造自我價值
如何做個快樂退休族,何美鄉建議,不要脫離這個社會的現實面,每天吃喝玩樂不現實。不論貢獻什麼都好,要讓自己感受自身價值,生活才有意義。
她也建議,不一定要在現有體制中當志工,可以大膽跳脫現有體制,社會轉型需要人們積極創造新東西,鼓勵大家用自己的專長創造制度及價值,為社會進步盡一分力。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每天久坐7小時肌力易流失 維持肌力這樣做
《此刻最美好》:一頭白髮招來好運多
「冰人呼吸法」再也不生病 寒冷真能增強免疫力?
豬是大吉拳 打出圓滿新年
保暖身體6部位 防受寒生病
「大寒」補心迎春 多吃紅色食物
為什麼孩子大了都不回家?臨床心理師教如何做一個受歡迎的長輩
血液抗氧化力比年輕人好3倍!「營養學教父」分享秘訣
日本傳奇選手41歲還在冬奧奪牌...40歲後保養身體,這件事最優先
穿襪睡覺保暖?中西醫更推薦2招
韓國瑜戴S腰帶並穿襪子睡覺 醫師:「母湯啦…」
韓國瑜睡覺穿襪子保陽氣 中醫師教這招更有用
高年級實習生的好 為何雇主看不到
劍橋大學多年研究調查:長壽的祕訣在這4個生活習慣
內臟有固定活動時間!這樣吃合乎飲食的「內臟韻律」
退休後要如何快活-看〈布拉格練習曲〉的人生態度與情懷
老年人肌少症 營養不良是主因
「不吃」比「吃過量」更有危害?日本抗老專家這麼說
與其注意要運動 日本抗老專家建議有意識多做這事更好
別放任自己變老!日本抗老專家:男性多吃洋蔥,女性多吃黃豆
80社區號召 預防長者失能
銀髮族飲食清淡…小心缺碘
長者要走出家門 才能更健康
流感、肺炎、皮蛇 銀髮族的冬季健康危機
邁入高齡社會 衛福部研議「長青電視頻道」
健康的一天應該是這樣!做不到,就把握這3個最佳養生時段
聽不懂醫囑不知吃什麼才營養 5成銀髮族健康識能不足
老人家怕吃肉、不喝奶都不行!營養師教長輩怎麼吃
吃膠原蛋白回春?專家推這11種「超抗老食物」
台灣最高齡男人瑞養生食譜 竟是速食、珍奶和隔夜菜!
猜你喜歡
私密處常發炎…醫勸停性生活 空姐嘆「不能停」真相令人怒
新年健康新願/攀登百岳健身 重拾畫筆靜心
長者怕嗆咳、吞嚥困難 醫籲改善進食
新年健康新願/徜徉山林 身心皆舒暢
台灣女性壓力指數53.2分 最大壓力是這個
繪本教健康 限量免費索取
長者要走出家門 才能更健康
照顧長者…食物軟硬分7級 未來擬強制標示
愈小發病增愈快 醫師:孩子近視應當慢性病監控
榮陽論壇/陽大白色設計 讓長者生活更優
多元性別的性平教育 兒少精神科醫師支持從小開始
林靜芸/老人需要舞台 以避免被長照
中年女小腿圍小於32公分 當心肌少症
愛家就沒有愛滋?紅絲帶籲勿用疾病製造對立
許瑞云/我的背好痛!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心理師傳授這幾招
親子多互動 有助遲緩兒
母湯再誤會 美研究:老人學習新知識能力不輸少年郎
專車到府接送 帶員工行動不便的爸媽爺奶出去玩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這兩個月份出生機率增
張慶光/請做好永不退休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