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蒜頭、洋蔥、小黃瓜都上榜 食品科學家籲5種蔬菜別放冰箱冷藏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養生/ 聰明飲食

研究指綠茶最能降膽固醇、烏龍茶降三酸甘油脂 名醫這樣解讀

茶喝愈多,心血管疾病愈少?
茶喝愈多,心血管疾病愈少?
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多年前我在心臟學會和內科醫學會演講,講題是「茶、咖啡與心臟」,當時找了許多資料,發現針對咖啡和茶的研究很多,答案卻不一致。

舉例來說,在英國及澳洲,茶喝愈多,心血管疾病愈多,但在其他地區(包含歐洲大陸)則正好相反,在日本,則是茶喝愈多,心血管疾病愈少。也許最重要的原因是英國人喝茶常加糖,甚至還配上甜點,說不定是糖的壞處遮蔽了茶的好處。

不同的茶種,要求的沖泡時間、沖泡溫度都不一樣,茶湯中溶出來的營養成分與農藥濃度(如果有的話)自然也不同。

台灣最流行的功夫茶,是烏龍茶、高山茶、鐵觀音……,通常沖泡水溫是九十度;至於龍井這類綠茶,通常沖泡水溫是七十至八十度,或利用上投法,先注水後投茶葉;花茶要求沖泡水溫是七十五至九十度;紅茶雖然通常說沖泡水溫是八十至九十度,但在電影「金盞花大酒店」(The Best Exotic Marigold Hotel)中,龜毛的英國貴婦要求必須使用正在沸滾的開水。

至於浸泡時間,烏龍茶、高山茶、鐵觀音等和紅茶類似,泡幾分鐘就取出茶葉,只喝茶湯;龍井這類綠茶或花茶則泡在茶壺或茶杯中不取出,之後不斷添加熱水。更複雜的是有的茶葉可以嚼碎吞食,有的茶葉完整,有的磨碎,日本人的茶道雖然同樣是綠茶,會將抹茶的原料碾茶(Tencha)磨碎後再沖泡。

還有影響茶葉的三大因素:發酵、焙火、儲存時間。

茶葉隨發酵程度不同分為全發酵的紅茶(占全球茶葉銷量約百分之七十)、未發酵的綠茶(百分之二十八)和部分發酵的烏龍茶(百分之二)。半發酵茶在文獻中統稱烏龍茶,但其中包含輕發酵的文山包種、白茶、凍頂烏龍、高山茶、鐵觀音、水仙等,以及重發酵的普洱、烏龍等。每種茶發酵程度都不同,對於人體的反應也有差異,但在文獻中,茶的研究往往只分為三大類:綠茶、紅茶、烏龍茶。綠茶的多酚(Polyphenol)抗氧化物質高於紅茶。

普洱茶有些研究定義為全發酵茶,也有人說它是後發酵茶,因為跟其他茶葉做法不同,應該屬於另一類,它含的微生物使得抗氧化功能高於其他紅茶。

除了茶葉浸泡時間的長短、溫度的高低、茶葉是否磨碎會影響茶葉的營養成分與效用,發酵程度、焙火時間、儲存時間三大因素也有關係。依照台灣中興大學二○一二年七月發表在《國際食物研究期刊》(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的文章,新鮮或五年、十年、二十年陳茶的鐵觀音茶中,抗氧化成分均有所不同。

有研究顯示

降低體重的成效:烏龍>普洱>紅茶>綠茶

降低三酸甘油脂的成效:烏龍=普洱>紅茶=綠茶

降低膽固醇的成效:綠茶=普洱>紅茶=烏龍

有升高HDL或降低LDL的成效:普洱

有降低HDL或降低LDL的成效:紅茶、綠茶、烏龍

有升高抗氧化物的成效:紅茶、綠茶、烏龍、普洱。

如前文所說,在歐洲大陸、英國、美國不同地區,茶對人體的影響都不相同,但都要注意茶湯溫度太高時,會增加食道癌及胃癌的風險。

日本的研究幾乎一面倒,都說喝茶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而且對女性的影響又大於男性。六篇包含中國與日本綠茶的薈萃分析顯示,喝最多綠茶的人比喝最少的能減少百分之二十二的心血管疾病。對烏龍茶的研究就比較少,有研究顯示每天喝大於一杯的烏龍茶似乎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

一杯茶飲光是水溫高低、浸泡時間長短、茶葉磨碎程度、是否連著茶葉一起吃,茶葉是未發酵、半發酵,還是全發酵茶,儲存時間,甚至焙火程度、農藥殘留量的多寡等,都需要考慮在內,實在是太複雜了,所以不能光以自己喝茶的習慣來推論其他人的,一種方式安全有成效,不代表其他方式也可以。

相信大家和我一樣都昏頭了,建議不要想太多。台灣俗諺說:「茶黑黑,黑白唬」、「文章、風水、茶,真懂沒幾個」。前文與各位分享讀書心得,大家就當增長知識,不用太較真。

(本文摘錄自天下文化出版《洪惠風醫師心臟保健室》)

(責任編輯:葉姿岑)

茶葉 心血管疾病 綠茶 紅茶 抗氧化物 三酸甘油脂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