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養生/ 聰明飲食

健胃別靠藥物!每餐檢視2原則 避免飲食習慣不知不覺傷胃

50+

港式花生燉豬腳。
港式花生燉豬腳。
記者陳瑞源/攝影

「喝咖啡,吃甜食,又讓你胃食道逆流了嗎?」這句知名的電視廣告台詞,也是困擾許多人的文明病。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台灣胃食道逆流的盛行率高達20%,等於每5人就有1人被「火燒心」的症狀糾纏。

而一年之計在於春,此時應酬聚會、出外旅遊機會增多,加上天氣型態較不穩定,溫度忽高忽低,各種微生物伺機而動,因此,臨床上除了胃食道逆流,也是胃潰瘍、慢性胃炎等各種胃病的好發期。

如何有效養胃、護胃?又有哪些警訊出現時,更該充分調理你的胃?

胃食道逆流。<br />圖/123RF
胃食道逆流。
圖/123RF

每餐檢視2原則 避免不知不覺傷胃

若要從日常生活中,判斷自己的飲食習慣是否容易對胃造成傷害,可每日都進行以下兩項檢視:

1.檢視自己是否常吃咖啡因與酸甜食物?

台北慈濟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蕭宗賢表示,屬性偏酸或甜的食物,或是攝取較多含咖啡因的飲食,容易刺激胃酸分泌,當胃酸過多「逆流」進食道,就會造成不舒服的感受。

2.遵守餐餐「八分飽」原則

由於當大吃大喝不忌口,飽脹的食物停留在胃裡,時間就會拉長,久而久之,胃和食道交界處的「賁門」張力減弱,如同閘門失靈,攔不住胃的內容物,以至跑進食道裡,就會讓逆流症狀變得更嚴重。

蕭宗賢提醒50歲以上民眾,因肌肉開始退化,組織會變得較為鬆弛,或是有肥胖、長期咳嗽等導致腹壓升高的因素,都容易好發「橫膈膜疝氣」,即胃部向上滑脫,橫隔膜無法控制賁門關閉,開口永久性地變鬆,通常無法靠藥物復原,只能調整飲食習慣,降低症狀發生。

胃食道逆流症狀有哪些?最常見會感覺酸液跑到嘴裡,胸口有灼熱感,也就是俗稱的「火燒心」,或是脹氣、消化不良、頻繁打嗝;也有一些「非典型」的食道外症狀,如胸悶、喉嚨不舒服有異物感,甚至會持續咳嗽,引發類似氣喘的表現。

蕭宗賢收治的患者中,部分即經由胸腔科、心臟科或耳鼻喉科檢查後,輾轉才來胃腸科治療。

滋補等於養生?太油膩腹脹難消化

俗語說:「百病由胃生」,正是因為胃部主掌食物營養的消化和吸收,也影響各器官是否有足夠的養分供應,即便是滋補的食品,也要當心「油脂」含量過高,反而讓胃部吃不消。

蕭宗賢說明,油脂較多的食物,會讓胃的排空下降,病人容易腹脹,加重胃食道逆流症狀,其實不論吃什麼,都有賴經過胃部消化,也和慢性病的控制環環相扣。

假使原本有心血管疾病的話,攝取過多飽和脂肪,將使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壁,降低血管彈性;如攝取太多糖類或澱粉類食物,同樣不利於糖尿病患者穩定血糖;愛吃火鍋的民眾,也因普林含量高,尿酸代謝異常,容易誘發痛風發作。

往年春夏季皆為腸胃炎流行期,診斷時,要先判別為病毒或食物不潔所引起。蕭宗賢建議,要特別注意食物保存,避免生食感染,口腹之慾也要有所節制,「飲食清淡還是比較好消化」。

健胃別靠藥材!50後多補充地瓜葉豬腳等膠質食物

從中醫觀點來看,萬物之生的根本來自土壤,而五行中脾胃就是屬土,執業中醫師周宗翰認為,並非得透過補品或藥材來健胃,從日常「食療」、情緒、作息來改善,才是保養之道。

他說,進入更年期,如果容易潮熱、心悸、盜汗,中醫來看屬於「相火過旺」,也就是虛火,代表荷爾蒙分泌失調,需要滋陰清熱,這時更不能隨意進補,以免加重症狀。

如50歲後可多補充「膠質」,像是秋葵、山藥、地瓜葉、木耳、海帶、豬腳,對骨質和鈣質都有幫助,也能修補胃黏膜,緩解胃食道逆流。反之,常見藥材如黃耆、紅棗等,攝取過多則容易造成下腹脹和失眠。

皮膚搔癢、紅疹、發炎,內在先調理腸胃

周宗翰近來收治一名中年病人,主訴就是「吃補一點就開始皮膚癢」,但多喝水再休息一陣子就會改善,像這類出現發炎反應的症狀,如搔癢、紅疹、牛皮癬,雖是皮膚問題,但內在病因也要從調理胃腸著手。

「老祖宗是來自黃河流域,零下十幾度的惡劣環境,才會需要時常進補,現代人沿襲傳統,反而容易補過頭。」他建議,薑母鴨、麻油雞這類食物都屬於溫補,不妨添加玉竹、麥門冬等涼性的藥材來平衡屬性。

周宗翰觀察門診患者,有許多人情緒較容易緊張,口乾舌燥、狂冒痘痘、睡眠品質低落,一問之下,普遍營養過剩,但平時攝取的蔬菜卻相當缺乏,建議以「溫和」的食材為原則,避免辛辣、刺激、油膩,才能加速胃部復元。

原文:50+(Fifty Plus)

胃食道逆流 皮膚搔癢 咖啡因 地瓜葉 心血管疾病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