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是重要的肉類來源,今年BBC還把肥豬肉評選為最營養100種食物的第八名,豬肉富含維生素B1,能把糖分轉化成能量,能有效消除疲勞。然而在豬肉挑選上有一些要注意的地方,生命時報列出7種不宜購買的豬肉類型,消費者在選購時應睜大眼睛。
1.表面沒光澤
光澤度對豬肉來說是新鮮的重要指標,新鮮豬肉為淡紅色或淡粉色,表皮肥肉部分呈有光澤的白色。
.不新鮮的豬肉:呈灰色或暗紅色,切面也呈暗灰色或深褐色,表皮脂肪部分有污穢,呈淡綠色。
.病死豬:肉色澤暗紅或帶有血跡,脂肪呈桃紅色,肉切面上的血管可擠出暗紅色的瘀血。
.老母豬肉:口感不好,不易煮熟,其肉皮厚、皺摺多、毛囊粗,呈灰白色,瘦肉部分呈暗紅色。
2.摸起來黏手
新鮮的豬肉外表應是微乾或濕潤的,其切面會有點潮濕,摸起來有油質感,但不黏手。
摸起來黏手是豬肉變質的象徵,豬肉在變質過程中會滋生大量微生物,微生物所產生的代謝物會造成表皮發黏。
3.按壓無彈性
新鮮的豬肉因其質地緊密而富有彈性,用手指按壓凹陷會立刻復原。
儲存時間過長的豬肉,其中的蛋白質和脂肪會逐漸分解,使肌纖維被破壞,這將導致豬肉表面失去彈性。如果豬肉被注水,彈性也會變差。
4.肥肉層太薄
豬肉肥膘的厚薄與豬的品種和部位有關,一般來講,普通品種的豬肉肥膘較厚,而雜交品種的豬肉肥膘較薄。含瘦肉精的豬肉除了異常鮮豔外,其皮下肥肉層也較薄,通常不足1公分,肌纖維比較疏鬆。
5.聞時有異味
新鮮的豬肉應該帶有肉類固有的鮮香氣味,腐敗變質的豬肉,其表面和內部均會有腐臭味。
6.毛根發紅
健康豬的毛根應是白淨的,買豬肉時可拔下豬毛觀察其毛根的顏色,如果發紅,代表是病死豬。
7.來路不明
購買豬肉時一定要透過正規管道購買,如果豬肉來路不明或未經檢驗,很有可能存在含有寄生蟲的病豬肉,對人體健康存在威脅。
如何健康吃豬肉?
1.少吃內臟
內臟中含膽固醇很高,應少吃。
2.多瘦少肥
瘦肉中含動物蛋白多、飽和脂肪少,平常買豬肉應多選里肌等較瘦的部位。
3.低溫烹調
用蒸煮等低溫方式烹調,有利降低油脂含量。
4.葷素搭配
可用胡蘿蔔、黑木耳、豆類、青椒等高纖維食物和豬肉一起炒,有利提高身體脂肪代謝。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推薦閱讀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line_800x100_udnhealth.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line_300x135_udnhealth.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