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師林舜穀表示,對於中風患者的針灸處置,一般取穴穴位包括頭皮的百會穴、四神聰穴、運動區及感覺區,身體則是合谷穴、外關穴、曲池穴、陽陵泉、陰陵泉、太衝穴、 血海穴及梁丘穴等,一周針灸2到3次,有助恢復血管與神經活動。
中藥則可喝補陽還五湯 、四君子湯、八珍湯、獨活寄生湯、芍藥甘草湯等,分別有補氣、增強肌肉力量等作用。
林舜穀說,該院每年平均約2、300名中風病人接受中西醫會診,包括病發一周內予以針灸及中藥治療,臨床發現效果不錯,愈早介入、恢復功能愈佳。曾有62歲伯伯因梗塞型中風癱軟住院,經復健與針灸治療,半年後可自己站起來走動,可謂「躺著進來、走著出去」的最佳案例。
振興醫院中風中心主任尹居浩說,只要對症治療,再輔助中醫針灸或中藥,對中風病人確實能有幫助。他提醒家屬,當發現長輩似有失智情況,未必一定是退化型失智症,可能和腦中風有關,建議及早就醫檢查,目前可用藥改善腦部循環,愈早治療、愈能減少中風的遺憾。
💪更多健康推薦
‧60歲單身男領1700萬退休金「怕送國庫狂揮霍」五年後被友點醒了
‧獨居父失聯兒子急返家見他好好的 卻從「LINE傳訊」驚覺大事不妙
‧單吃白吐司竟比塗奶油吐司更容易發胖?糖尿病專科醫解析原理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