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補充品該不該吃?最新美國醫學會雜誌給了建議
但在 2018 年 3 月 6 號出版的最新一期 JAMA 期刊中,刊出了本篇文章:醫護人員必須知道的營養補充品建議。這篇研究對醫護人員回應廣大民眾的相關問題很有幫助,因此團隊的醫師與營養師一起整理了這篇研究,希望對醫護人員與民眾都能有所幫助。
營養補充品到底該不該吃?最新JAMA研究怎麼說?
先告訴大家本篇文章的最後重點,那就是:除了某些特定族群會常規建議補充特定營養素外,攝取營養補充品對於非營養缺乏的病症,沒有任何益處。
一般族群攝取營養補充品沒有益處的意思是指,除了你是因為缺乏某種營養(比如缺維生素 C 會造成牙齦出血甚至壞血病),在這樣的情況下補充營養品是有益之外,其他情況多吃任何種類的營養補充品、健康食品都是沒有益處甚至可能有害的。
這篇文章一出,可說是為產業投下一個震撼彈(很多產品幾乎是不用賣了)。因為營養補充品在美國大概是價值 300 億美金的產業,市面上更是有超過 90,000 種產品。在台灣也不遑多讓,根據 2017 年統計處的報告, 2013 年台灣營養保健食品的產值也達到近年來最高的新台幣 140.6 億元。而根據美國統計調查,有一半左右( 52% )的美國成人至少使用一種保健食品,更有 10% 的人同時使用四種以上。最常見的補充品是維生素及礦物質,分別有 48% 及 39% 的人在使用,通常是為了維持健康跟預防生病。
儘管人們對營養補充品充滿熱情,多數的試驗並沒有找到維生素及礦物質對營養缺乏無關的慢性疾病有任何益處。反而是一些研究顯示,如果補充超過建議攝取量( RDA )的微量營養素,例如高劑量的 β 胡蘿蔔素,葉酸,維生素 E 或硒,反而可能有害健康,包括死亡率上升,癌症和出血性中風。有關補充超過建議攝取量到底有沒有問題,可以參考這篇文章。今天的文章除了點出醫護人員應該建議病人,補充品不能取代健康均衡的飲食外,醫護人員也應該要告訴病人(或正在看的好朋友們)食物中的微量營養素通常在人體吸收較好,且潛在的副作用較少。健康飲食以高度濃縮的形式提供了一系列具有生物學最佳比例的營養上重要的物質。事實上,研究表明,良好的飲食模式,相對於單獨攝取營養品會對健康更有幫助。在這篇研究中也提出以下幾點真的有需要特殊補充的建議。
哪些族群可能需要營養補充品?
雖然例行性補充營養品不推薦用於一般人,但針對單靠飲食可能無法滿足營養需求的高危險性族群,可能就需要進行補充。在下面詳細列出:
礦物質及維生素補充的重點整理
懷孕婦女的營養補充品建議
有證據表明,孕婦或懷孕初期的婦女應該要服用足夠的葉酸( 0.4-0.8 mg / 天 )以防止神經缺陷。 葉酸是少數合成形式比天然飲食形式(葉酸鹽)更易被人體吸收的營養品。產前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的補充可以在懷孕期間提供葉酸以及維生素 D 和許多其他必需的微量營養素。孕婦也應該建議吃富含鐵的飲食。為缺鐵的孕婦開立鐵劑,以預防和治療缺鐵性貧血需要很謹慎,另外懷孕期間篩檢貧血,以及常規補鐵的好處與風險的平衡,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證據。孕婦是否需要補充鈣質呢?懷孕期間補充鈣可以降低妊娠高血壓和妊娠毒血症的風險,但實際上對風險的改善程度,仍需大型試驗佐證。懷孕期間使用高劑量維生素 D 的好處與風險也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對於懷孕婦女的營養補充品建議,美國婦產科學會已經根據目前的最佳證據,制定了一份有用的指南
嬰兒跟小孩的營養補充品建議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沒有母乳餵養的嬰兒需
1.出生後就補充維生素 D ( 400 國際單位 / 天),直到斷奶(變成維生素 D 強化全脂奶(≥1L / 天))2.補充鐵( 1 mg/kg / 天),從 4 個月開始直到 6 個月後可服用含鐵的食物
接受含維生素 D 和鐵的強化配方的嬰兒通常不需要額外的補充。但所有兒童應在 1 年內篩檢是否有缺鐵和缺鐵性貧血。而飲食均衡的健康兒童不需要額外維生素/礦物質的補充,但是他們應該避免攝取超過每日營養素建議攝取的建議量。近年來, ω-3 脂肪酸的補充被認為是可降低兒童自閉症或過動症的淺在因素,但大型隨機試驗的證據還不足,因此不要輕易嘗試。
中年及老年人的營養補充品建議
維生素B12
50 歲及以上的成年人可能無法充分吸收天然蛋白質形式的維生素 B12 ,因此應建議使用合成 B12 的強化食品或補充劑達到每日營養素建議攝取的建議量( 2.4μg / 天),若為惡性貧血患者則需要更高的劑量。
維生素D
目前為保持骨骼健康建議的攝取量(來自食物或補充劑) 70 歲以下的成年人為 600IU / 天; 70 歲以上的成年人為 800IU / 天。一些專業組織建議 1000 到 2000 IU / 天,但是關於攝取超過每日營養素的建議量是否能提供額外的益處一直存在爭議。目前正在進行的大規模隨機試驗應該有助於盡快釐清這個疑問。
鈣
51 至 70 歲男性目前的建議量為 1000 mg / 天, 51 至 70 歲的女性和 70 歲以上的人為 1200 mg / 天 ,鑑於鈣補充劑可能會增加腎結石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患者應該主要通過食用富含鈣質的飲食來達到這個建議量,並且只有在需要達到建議量時才服用鈣質補充劑(通常補充劑通常只需要約 500 mg /天) 最近的一項 meta-analysis 提到,補充中等劑量的鈣( <1000 mg / 天)加維生素 D ( ≥800 IU / 天)可降低停經後婦女和65歲以上男性骨折和骨密度降低的風險。
對於一般健康的成年人,不建議使用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補充劑。美國一項針對男性的大型試驗有發現補充多種營養品能降低罹癌風險,但需要更大規模研究,並在研究內包含女性才能證實,而且還要對這群人的基礎營養狀態進行分析。 一項正在進行的大規模 4 年試驗預計將闡明多種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補充劑對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預防是否有益處。
日常生活飲食中容易缺乏的營養素有哪些?
除了文中講到的飲食不均衡,在這裡我們補充每個營養素的主要來源,雖然多吃營養品無益,但是如果是碰到缺乏的狀態,營養補充品還是有其用處。如果你發現你不常吃到該營養素的主要來源,或是你能不能先試著從飲食中獲得。但如果真的真的無法,或許就可以考慮使用營養補充品。譬如說假設你老爸非常不喜歡吃全穀,只吃精白米,他可能會面臨維生素 B2 的缺乏,因此補充 B2 或 B 群或許是個替代方案(但還是建議鼓吹他吃糙米,因為天然的尚好)。
JAMA在這篇研究中想對醫護人員說的重點
在檢視患者的藥物時,臨床醫生應詢問是否有使用其他的營養品(和植物或其他飲食),說明潛在的交互作用。例如,補充維生素 K 會降低抗凝血劑如 warfarin 的作用、維生素 B7 會影響心肌肌鈣蛋白和其他檢查數據的準確性。另外在美國他們會建議一些方便民眾查詢使用的交互作用網站,例如 drugs.com , WebMD 或藥局網站都可免費使用。
臨床醫生和患者也應該知道,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 FDA )沒有授權在銷售前審查膳食補充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儘管營養品補充廠商必須遵守” GMP “(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規定,但是監控還不夠理想。因此,可以的話會希望臨床醫生可以開立需處方籤之產品,或者建議患者考慮選擇已經由( ConsumerLab.com ,美國藥典, NSF 國際或 UL )認證的補充劑(標記清楚活性成分的劑量並且不含有微生物,重金屬或其他毒素)。臨床醫生(或患者)應通過 MedWatch (類似不良反應通報的網站)向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報告涉嫌與補充劑有關的不良反應。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膳食補充的網站是一個可以幫助醫生及民眾了解很多微量營養素和其他膳食補充劑的來源。文內也期許醫護人員們向民眾推廣正確使用營養品,這些努力將會改善大眾的健康。
在台灣我們相關的本土研究還不是很夠,國民健康署以及其他政府單位及醫療機構的相關資訊也還不足,這有賴眾多醫界同業的共同努力。當許多民眾在聽信偏方或亂吃營養補充品的時候,我們是否能夠提供相對正確、可信的資訊給我們的國人同胞?如果我們能夠一起做得更好,必定會幫助到很多需要的人。如果您也是對於正確醫療知識推廣有熱忱的醫療專業人士,歡迎來信 info@medpartner.club 和我們一起努力。
Reference
1.Vitamin and Mineral Supplements: What Clinicians Need to Know.
2.Manson JE, Bassuk SS.
3.JAMA. 2018 Feb 5. doi: 10.1001/jama.2017.21012. [Epub ahead of print] No abstract available.
4.PMID: 29404568
本文獲「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推薦閱讀

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
醫師、藥師、營養師等專業醫療人員組成的優質醫療保養知識網站。堅持實證醫學精神,拒絕廣告業配置入。臺灣需要一個專業不受廣告影響的醫療媒體,請支持我們的作夥辦報計畫!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手麻腳麻像針在刺?注意維生素B12缺乏警訊!掌握3-6周黃金治療期
白藜蘆醇、茄紅素是護心好成分? 營養師破解真相
有保健食品聲稱獲FDA認證?教授:百分之百是騙人的
天冷喝雞精補身 有哪些人不適合須注意!
降低血壓、膽固醇和發炎?蜂王乳真的對健康有益嗎?
保健食品不是有吃有保庇 藥師:別跟3類藥物一起服用
葉黃素什麼時候吃?預防黃斑部病變 眼科醫師曝「黃金時間」
B群可以晚上吃嗎? 藥師:吃對劑量助好眠,但吃錯B群種類恐造成反效果!
「芝麻素」可護心、保肝還抗氧化...真那麼厲害?藥師告訴你:真正有效的是這3項
醫病天地/保健食品 不是「有吃有保庇」
吃「蚓激酶」降血脂?小心只是吃辛酸!台大醫示警下場
從500元到上千都有...保健食品價差為何這麼大?藥師教你從「標示」找出好產品
「蚓激酶」降血脂、清血栓? 醫師:不如規律運動
飯後1顆B群被醫學系好友嗆「沒常識」 網友戰翻
到底什麼是功能醫學?功能醫學屬於正統醫學的範疇嗎
維生素C可預防主動脈剝離?教授告訴你為何是胡扯
穀胱甘胺酸是什麼?我們真的需要補充穀胱甘胺酸嗎?
吃葡萄糖胺治關節退化、吃銀杏治記憶力差?藥師親揭:6大營養品盲點解析
服用維他命C可減少感冒症狀?教授:鬧劇+惡作劇
改善哮喘、預防卵巢癌風險?又2則維生素D神話破滅
蔓越莓和甘露糖哪個能預防泌尿道感染?結果令人意外
維生素D無效是因為吃錯?教授告訴你無效的真正原因
又一神話破滅?哈佛研究:維生素D和預防憂鬱症無關
食藥署祭新令 不是「小綠人」品名不可標「健康」二字
「硒」是抗癌之王?教授引述臨床研究論文批醫師胡扯
分辨健康食品 小綠人就知道
魚肝油當魚油吃?兩者用途大不同,好處也不一樣
益生菌真能改善過敏性鼻炎及異位性皮膚炎嗎?醫師解惑
高劑量魚油可護心,但吃多影響消化蠕動!專家建議多吃這食物也有幫助
「天然的」鈣補充劑是防骨鬆最有效方法?教授這麼說
猜你喜歡
羽絨衣怎麼穿才保暖? 名醫揭關鍵原因:不要穿錯
營養學博士照吃垃圾食物!營養學教授:這4種飲食習慣比吃泡麵、薯條還傷身
手沖咖啡是成功或失敗?咖啡大師教你從咖啡渣判斷
發熱衣洗錯一次「保暖度大降70%」4大洗滌地雷曝光
去礦物質RO逆滲透水能不能喝?教授:對健康有影響
喝咖啡、吃甜食讓你胃食道逆流?10種食物助改善
運動多久才有效?研究揭最能降死亡率的運動時間
愛喝美式你比較衝動,喝拿鐵的個性是? 心理師從「10種咖啡」看出你的性格
你也搞錯了嗎?羅漢果不是中藥!中醫揭真正用途
十二時辰的各器官排毒時間 中醫師教你如何排毒養生!
強寒流來襲 中醫師:暖暖包貼這三處暖全身
動物鐵、植物鐵哪個好?營養師告訴你補鐵食材排行榜
水餃熱量排行曝光 !「這口味」意外爆肥 網驚:還以為很清淡
蔬菜都吃就是不吃主食?你到底在吃素還是瞎折騰
祛寒保暖 中醫師推薦喝2茶飲、吹風機吹5穴
健身教練血淋淋的慘痛教訓:千萬不要以受傷換取經驗
9成民眾都用錯了!暖暖包不是用搓的、別握手中 正確用法曝光
吃飽不代表吃好!掌握這幾個關鍵,才算是「好好吃飯」
不只能暖手!暖暖包用完不要丟 家事達人教你4種功用
找到自己的「最適老樣」!王偉忠:熟年的快樂,來自掌聲與失落都要承擔
「蛋製品」未處理好易致食物中毒 這樣做可讓沙門氏桿菌死光光!
吃生薑 研究證實妙用多
職場上的小人「做3件事」超勤快!很會裝忙、經營關係
吃早餐要注意 這種食物最容易出問題
對抗天冷!中醫師教你泡2種暖心暖身的養生茶
手麻腳麻像針在刺?注意維生素B12缺乏警訊!掌握3-6周黃金治療期
整理衣櫥是在整理人生!「衣櫥醫生」指點3步驟7技能:中年後也可以很美麗
白藜蘆醇、茄紅素是護心好成分? 營養師破解真相
深蹲也入列!專家告訴你重訓最容易受傷的5大動作
水果你真的吃對了嗎?滿足對你好的水果其實有條件
零風險健身/專家教你維持「髖部肌」柔軟度 預防背痛問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