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礦物質攝取超過建議值可以嗎?營養師帶你完整了解!
為什麼我們需要維生素和礦物質?有什麼功用?
維生素和礦物質為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素,需求量不多,但卻是維持生命所不可或缺。維生素依性質不同,可以分為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脂溶性維生素包含維生素 A、維生素 D、維生素 E、維生素 K,分別與視覺、骨骼、抗氧化和凝血有關;水溶性維生素包含維生素 B 和維生素 C,主要與營養能量代謝、紅血球及細胞形成及抗氧化有關;而礦物質在我們體內的作用為構成組織、調節肌肉和神經的作用及各種生理反應的催化劑…等。可以看到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作用包山包海,我國也訂出了〈國人營養素參考攝取量〉,以健康人為對象,訂出了大多數人的需要量,希望能增進健康及避免缺乏所帶來的許多問題。
而我們所吃的這些維生素、礦物質類之錠狀、膠囊狀食品的各項營養素之每日參考值即是以〈國人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做為參考,並邀請許多營養專家召開多次的討論會所訂定的。下面幫大家附上各項營養素之每日參考值,大家不要看到密密麻麻的數字就緊張,這些數字不用記,考試不會考,就算考了業者也早幫你寫好「每日參考值百分比」的小抄啦~
維生素和礦物質有上限嗎?過量會怎麼樣?
這些營養素雖然人體不可或缺,但過量時也會衍伸出毒性,因此〈國人營養素參考攝取量〉中也訂定了「上限攝取量」,也就是在這個劑量之下,即使長期攝取,對於健康人大多都不會產生風險,甚至是一些比較敏感的族群,機率也極低,但是如果超過這個劑量,產生不良結果的風險會增加。
實證醫學網站 UpToDate 表示雖然我們對於水溶性維生素的耐受性比較高,通常是吃到千倍的建議攝取量才會產生毒性,但維生素 C 可能吃 15 到 20 倍的建議攝取量就會增加腎結石的風險;脂溶性維生素部分,過多的維生素 A、維生素 D、維生素 E 可能分別會導致畸胎、高血鈣和增加各種死亡率的風險;過多的礦物質可能導致噁心、嘔吐、肌肉和神經不正常反應⋯⋯等。
所以你會知道,營養補充品吃太多沒有辦法治病,也沒有辦法強身,反而會導致疾病啊!
營養素補補充超過100%有關係嗎?
我國〈包裝維生素礦物質類之錠狀膠囊狀食品營養標示應遵行事項〉中規定維生素、礦物質類之錠狀、膠囊狀食品都需要在包裝容器上加註「一日請勿超過O顆(或錠、粒)」及「多食無益」之警語,而這個O顆(或錠、粒)的計算標準則是要符合〈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之限量標準去換算,下表幫大家整理好各營養添加劑使用限量及其每日參考值百分比。
簡單的說,只要是在限量標準中使用,即使每日參考值百分比超過 100%,基本上是不會有太大問題的,只是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在〈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中對於這些營養添加劑的「使用限制」為「限於補充食品中不足之營養素時使用」,而我們有需要這麼多嗎?
營養素跟任何科學一樣,隨著時間的進展,發現的東西越來越多,我們發現了三大營養素,發現了維生素和礦物質,近年來又發現了植化素,接著還會發現什麼呢?我們總試著想補齊所發現的營養素,但總有那麼多的未知,或許試著學會「均衡飲食」,讓天然食物除了幫我們補足身體所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之外,還能給予許多我們還未知的營養素,會不會也是個選擇呢?至於對於保健食品或健康食品要有什麼樣的期待呢,不妨看看白蘭氏蜆精一天喝幾瓶才夠?健康食品你一定要知道的5大關鍵這篇文章,再好好思考,你到底需要的是什麼吧!
以下回答網友疑問:
Q:為什麼有些營養素之每日參考值孕乳婦會比無指定族群低?A:維生素、礦物質類之錠狀、膠囊狀食品的各項營養素之每日參考值即是以〈國人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做為參考,並邀請許多營養專家召開多次的討論會所訂定的,並非〈國人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因此不像〈國人營養素參考攝取量〉有分男性、女性及對不同年齡層有更細部的劃分。在無指定族群中,除了成人之外還包含了3歲以上孩童及50歲以上成人,這兩個族群某些營養素在〈國人營養素參考攝取量〉比孕乳婦還來的多。
Reference
1.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2016)。包裝維生素礦物質類之錠狀膠囊狀食品營養標示應遵行事項。2017年10月14日取用
2.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6)。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2017年10月14日取用
3.全國法規資料庫(2017)。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2017年10月14日取用
4.Uptodate (2017). Vitamin supplementation in disease prevention. Retrieved October 14, 2017
5.Uptodate (2017). Overview of dietary trace minerals. Retrieved October 14, 2017
本文獲「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
醫師、藥師、營養師等專業醫療人員組成的優質醫療保養知識網站。堅持實證醫學精神,拒絕廣告業配置入。臺灣需要一個專業不受廣告影響的醫療媒體,請支持我們的作夥辦報計畫!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保健食品又失靈!美研究:維生素A降低癌風險,吃補充劑卻沒用
健康食品吃過量恐傷身?!醫教三原則這樣吃更安心!
功效接二連三遭否定 2019對維他命D來說不是個好年
61歲老人吃保健品降血脂險失明 醫生點出關鍵問題
保健食品更貼近「藥」 醫師:有時反而有反效果
維生素B吃過量 髖部骨折機率上升
魚油有助重症創傷恢復 醫師提醒這樣吃反而有出血疑慮
需要吃保健食品取代食物嗎?看看你是不是這些族群
從天然食物來的維生素才能降死亡風險!專家建議這5種食物替代維他命
腸道好菌保健康?關於益生菌的12大好處
防「狂鹿症」 食品用鹿茸鹿鞭明年起納管
吃B群感覺提神效果不佳?可能因之前吃了這類食物
維他命D防骨折?美最新研究:反而降低骨質密度
怎麼吃魚油才能抗憂鬱?台灣、國際專家訂治療指引
維他命D防感冒神話破滅後 又有研究指可拯救中耳炎?
睡前吃容易產生結石?醫師說吃鈣片最好的時間是…
美式賣場購入維他命未過期有黑點 專家解惑還能不能吃
別再每天吃一堆保健食品 美研究:只有2樣值得買
網傳魚油能溶解保麗龍 到底是破壞血管還是護心助腦?
美百萬人研究:16種保健食品 幾乎無益心血管健康
吃益生菌這5大錯別犯 搭配洋蔥、香蕉...有你不知的好處
綜合維他命不是每天狂塞就好!你應該知道怎麼選!
維他命D被奉為萬靈丹?把維他命D推向巔峰是這男人
維他命D又輸?美百位專家大型研究:無法預防糖尿病
什麼時候吃才有效?藥師教你怎麼讓B群發揮正確功效
如何辨別保健用的食品及治療用的藥品?
健康食品有效成分差很大 專家教你怎麼挑
國人普遍缺乏維生素B2 但B群補充錠可以天天吃嗎?
維他命D不只保骨本,還能抗癌? 我該補充嗎?
魚油護心助腦 身體健康的人需額外補充嗎?
猜你喜歡
顛覆傳統!日本名醫建議:想健康,就「不要跑步」!
愛吃拉麵注意!日本研究:拉麵店盛行地區 這種病死亡風險愈高
鐵質豐富替代紅肉最佳!素食者缺鐵可多吃這種菜
順著生活作息喝更健康!營養師提醒喝咖啡注意3件事
毛衣縮水怎補救?怎洗才不會變形?3招讓毛衣不怕洗
天冷吃鍋又怕胖 營養師提醒:最後一步這樣煮就毀了
「早餐前運動最健康」最新研究:有效控血糖、燃脂肪
冰在冷凍庫就不會變壞?經常做這件事可能讓食品腐敗
胃不好的人怎養胃?遠離「兩果」、常喝「三水」
健身只顧上半身?當心胸肌還沒練成反而先操壞血管
「養兒防老」已經過時了!這樣做才能防老
豬肝補血效果好卻被說很毒?營養師教安全吃豬肝
寒流報到 做「足」保暖好過冬
「排毒」從斷食開始?專家教你搞懂3種斷食法要怎麼吃才對
「過午不食」對身體到底好不好?名醫用科學實驗檢視
天冷吃鍋怕胖? 醫師:別吃湯尾粥
喝牛奶也要喝對時間 補鈣或安神2個黃金時段別錯過
一餐吃20個水餃會變胖嗎?營養師教餃子熱量怎麼算
怎麼穿都還是好冷? 常吃8樣食物讓你從胃暖到心
早餐到底要吃什麼?日本國寶級料理家推薦這道食物
沙茶醬這麼香 原來是加了這些原料!
羊肉太腥、茄子太油、蒸蛋不嫩?你只是沒掌握技巧
洗手台陳年黃垢難除?不用買清潔劑,一個生活用品就搞定
冬季養生重補腎 多吃「5黑」抗老、禦寒
柑橘健康也不能多吃!可能招來4個小麻煩
專家的養胃建議:早晚餐內容、時間「反著吃」
卵磷脂高出雞蛋3倍!專家揭小小一顆鵪鶉蛋有多營養
一口葡萄乾熱量抵一碗飯!營養和新鮮葡萄有差別嗎?
低熱量、多維生素 火鍋最搭的「打某菜」多吃不怕胖
吃素、不吃穀物讓人更健康?BBC紀錄片狂打網紅的臉
比馬鈴薯營養美味 台灣這款常見主食成美國人新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