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OL每天放屁數十次 一檢查竟罹大腸癌三期
27歲的曉敏是一名公司白領,最近不管她吃什麼,總是屁特別多,尤其是在電梯裡面,弄得自己非常的尷尬。除了屁多之外,還經常腹瀉腹痛,她以為是自己吃的太辣,導致腸胃不適,就沒有在乎。父母發現了曉敏的異狀後,強行拉著她去醫院就診。
醫生問曉敏簡近期吃了什麼東西,比如大蒜或者豆製品,曉敏回答沒有,只是最近吃麻辣燙比較多。醫生為她做了大腸鏡和CT,發現「大腸裡有東西」,經病理化驗後,醫生悄悄告訴曉敏的父母是大腸癌三期,曉敏哭著問醫生:我只是最近屁多一點,怎麼會是腸癌呢?
醫生解釋,在良好飲食習慣下,食物經過消化和吸收,通過小腸進入大腸後,蛋白質和脂肪殘餘是少量的,這些少量殘餘在腸道菌群的作用下還可繼續合成人體必需的物質。但是,如果動物性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入量增加太多,超出了小腸消化吸收的能力,進入大腸的就不再是少量殘餘了。在大腸中過多的營養物質會導致菌群失調,並將那些富餘的營養大量合成胺類物質,胺即致癌物。長期刺激,會增加腸道腺瘤性息肉的發生率,而腺瘤長大就是腸癌。
胺,或為液體,或為揮發性氣體,十分臭。所以有些時候人們吃得太多太好,腸道負擔太重,就會放臭屁。比如每天放屁超過了15次,放屁很臭,還有腹瀉、便秘交替等症狀,就要警惕腸癌了。
腸癌一般會有哪些信號?
一般情況下,腸癌症狀非常隱蔽,極早期基本上沒有任何異常,到了較早期和中期才可能會有較為明顯的症狀;進展期的症狀才會明顯和典型。
所以,當身體出現了這三種異常就小心了:
1、便血
很多都有便血,大部分都是痔瘡導致的,但是鮮紅色的不一定全是痔瘡,直腸癌也會出現鮮血便;如果你大便是黑色或暗紅色的,那就要小心了。
2、腹部包塊
大約有半數的腸癌患者會出現腹部包塊現象,這是腫瘤腸網膜及周圍組織粘結引起的腫塊,性質不規則,有一定的活動度,而在腸癌晚期由於腫瘤的浸潤程度成高腫塊可能會難以活動。
3、腹痛、腹脹
早期很少有這種現象,一般都是在中晚期,這也是腸癌的信號之一,因腸道功能紊亂,或腸道梗阻導致腹痛、腹脹,多集中在中下腹部,多為隱痛或脹痛,有漸漸加重的趨勢。
4、排便習慣改變及大便性狀改變
比如大便變細、變形、次數增加、粘液便、腹瀉、便秘,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等。
推薦閱讀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做完大腸鏡沒多久仍罹患大腸癌?關鍵在這3個指標
逾百名傷造口師照料患者 專家籲病友別再悶在家中了
大腸癌會遺傳嗎?醫:會!但這因素比遺傳更重要
固定位置腹痛超過一個月 小心是大腸癌
大腸癌初期沒症狀 定期檢查保健康
瘜肉險當良性腫瘤 結果竟是早期大腸癌
28歲男檢出腸癌中晚期 二十年來愛吃特定食物害了他
余苑綺癌復發/大腸癌、直腸癌都是腸癌,但直腸癌患常面臨肛門保留問題
余苑綺直腸癌復發 醫:恐因懷孕未接受定期追蹤
51歲男陪朋友健檢 沒有潛血反應仍檢出原位腸癌
30年來大腸癌發病率增長 「三高一低」飲食成關鍵
大腸癌轉移腹膜 溫熱化療續命
長期脹氣便秘竟罹腸癌3期 腸子都塞住了
不是腸躁症 馬偕團隊助28歲大腸癌病患重生
大便漏進膀胱…59歲婦小便混濁發臭 確診腸癌晚期
血便腹悶痛半年以為痔瘡結果竟是癌末
基因檢測讓她找到合適藥物 大腸癌末期獲控制
以為便秘狂灌咖啡,她驗出大腸癌嚇傻:我完全沒症狀
腿長錯了嗎? 網瘋傳高個兒易得大腸癌 國健署這樣說
台灣大腸癌居冠不是沒原因的!醫:這些食物別多吃
從「掌紋」看出大腸癌?4大警訊及早發現提升治癒率
24歲準新娘小腹隆起 本開心迎接新生命…竟是大腸癌
大腸癌篩檢 1個步驟是準確關鍵
網再傳「10大恐佈外食」 營養師教破解方法這樣吃!
這一招預防大腸癌很有效 卻被很多人嫌麻煩
腸癌友大方掀肚皮 破解患者對人工肛門迷思
癌症權威醫師警告:大腸息肉不切除 絕對變大腸癌
「大腸癌」發生率第1名 注意自己是否為高危險群
大腸癌配合化療 治癒率高別放棄
賀一航罹癌不化療 腸癌權威:大腸癌三期病患應化療
猜你喜歡
做完大腸鏡沒多久仍罹患大腸癌?關鍵在這3個指標
男罹攝護腺癌 怕手術後影響性福力求「保根」
他嘴巴痛到睡不著 一開口醫嚇傻:口腔、舌頭都潰爛了
喝咖啡真的能防癌!但喝錯種類反而增罹癌風險
10大警訊反覆出現需警惕!小心,神經內分泌腫瘤上身!
肺癌成為新國病 王明鉅批政府吃定台灣人傻
壓力生百病!挽救「癌王」胰臟癌就靠3條生活習慣
晚期肝癌治療近11年突破 台灣主持研究震撼國際
皮膚癢可能是癌症徵兆?反覆癢不要抓一抓當沒事
長庚改寫國際治療建議 口腔癌T4b期手術存活率增三成
患者9公分巨大肝腫瘤 大林慈濟立體定位化療令消失
死亡率狂降27%!美國做出努力避免200萬國人罹癌
化療一定會落髮、噁心?藥師告訴你化療該注意哪些事
爭取生機 乳癌標靶藥物擴大給付
35歲男歌手不菸不酒、作息養生卻驚傳罹晚期胃癌
乳癌篩檢 應提前至35歲前
台灣「新國病」 肺癌發生率亞洲第二 專家建議這樣預防
避免乳癌復發 每周走路3至5小時
乳癌術後復發心驚驚 醫:每周走路3至5小時可增存活率
正確癌知識:先治療、後輔療
大腸癌會遺傳嗎?醫:會!但這因素比遺傳更重要
新光醫院推動癌篩檢 醫師:早期發現切除 癒後愈好
癌症非絕症 醫:基因篩檢精準治療可望延長存活率
咳嗽逾月別當小感冒 家庭主婦不菸不酒也罹癌
他原本帥如李志希加劉德華 嚼檳榔罹癌如今變這樣
美國最新研究:多喝優酪乳 肺癌風險降低20%?
歐洲腫瘤年會發表新研究 晚期肺癌可望延長存活
口腔癌仍嚴重 檳癌聯盟籲政府重視預防、訂專法
為參加女兒畢典 晚期卵巢癌撐十幾年
晚期轉移性乳癌患者有福了 3種新藥健保開放給付
癌症基金會:盼免疫療法讓更多人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