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莊琇閔/台北報導】
許多摘除子宮的婦女常誤認已能免於子宮頸癌上身,因而輕忽進行抹片檢查,但不知即使子宮已切除,仍可能發生癌前病變,如果未能及早發現治療,將會惡化轉癌。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產科主任陳致宇表示,日前有一名婦女因平日即相當注重自身健康,3年前進行抹片檢查發現子宮頸細胞病變,在醫師建議下將子宮摘除。雖然當時病理報告,顯示手術切口刀緣無癌前病變細胞殘留,但今年該婦女進行抹片檢查,卻出現陰道癌前病灶,在仁愛院區進行2次手術切除病變部分,才淨空病灶。
陳致宇表示,陰道癌變的好發年齡多在35至60歲,在國外的調查顯示,一般陰道癌化的機率約在千萬分之四十二,比率雖遠低於子宮頸癌,但是因接近子宮頸附近,陰道穹區的細胞型態與子宮頸鱗狀上皮類似,以致於就算是子宮全摘除後,原先子宮頸就存在病變的病灶也有可能會在陰道再現。
陳致宇解釋,近年來人類乳突病毒已被確認為引發子宮頸癌的主因,陰道癌變是否與人類乳突病毒有必然關係,仍待進一步觀察,但目前國外統計發現,八成左右的陰道癌前病灶中,均可發現人類乳突病毒存在,顯示人類乳突病毒篩檢在婦女防癌是重要的一環。
他呼籲婦女朋友,子宮全切除後仍應例行每年婦女防癌抹片檢查,尤其是在術後前3年;另外,24至45歲的婦女施打子宮頸癌疫苗,保護率也可達九成以上。
※延伸閱讀》
.搞懂子宮頸抹片報告
.定期檢測》子宮頸抹片Q&A
.停止性行為 還要做抹片嗎?
【2009/05/25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