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有關暢銷麥片致癌的文章四處傳播(相關新聞請點我),可能你也知道是謠言了。
我今天要講的是,這篇網路文章是怎麼一步一步把你帶進陷阱裡的。
我的感覺是,這個文章和今年早些時候的「咖啡致癌」是同一夥人炮製的。
首先,你看看它的標題:「炸了!致癌麥片風靡160多個國家?澳洲躺槍!你吃的早餐,危害這麼大?真相是……」
這是典型的震驚+懸念,是誘導你點進去看一眼。
這段以一個真人故事配照片開頭,這樣讀起來可以有較強的畫面感和帶入感。
描述D先生規律作息等信息,為了樹立好人形象,博取同情心。
這裡有個邏輯陷阱,將後面的癌症病因直接扣在麥片頭上。
如果先分析原因,再講結果,你可能會發現推理過程中的漏洞。
你先接受了結果,所以他再講原因的時候你就不會自己獨立思考,順著他的思路就掉坑了。
可憐、46歲、癌症,加上一張有點嚇人的照片,這是激發你的同情心和恐懼心理。
同時,讓你感覺故事越來越真實,人是真的,癌症也是真的。
這裡再次出現一個邏輯漏洞,醫生的檢查不會將癌症的鍋扣在草甘膦上。
醫院檢查的多為癌症標誌物或其他生理指標,癌症是多因素疾病,醫生不太可能給出這樣的「結論」,除非他想當然。
這裡又是一個大坑。
這麼多年裡,D先生的飲食列表中,常年不變的,應該還有肉、蛋、奶、蔬菜、水果、飲用水等等。
為啥要單說麥片呢?因為這個「環保機構」就是要「評測」麥片呀!所以這就是一個打哪指哪的套路。
但由於前面的鋪墊,這個時候你已經意識不到還有別的可能,而是認定就是麥片的問題。
另外你是否注意到配圖?其實D先生是長期直接接觸農藥的工人,這在專業術語上叫做「職業暴露」,和普通人的「膳食暴露」是兩碼事,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
首先,美國環境工作組織EWG,就是所謂的公益性環保組織,很多人覺得這樣的機構很可信,是為消費者著想。
其實,相當一部分公益環保組織就是「環境恐怖分子」,以誇大渲染環境污染、抹黑工業產品的方式,推行他們的價值觀甚至產品。
EWG就是這樣的機構,它們的金主是有機產業,所以瞄準草甘膦(世界上用量最大的農藥之一)就順理成章了。
說白了,這不就是生意嘛,裝什麼白蓮花呢?
說「試探性」的目的,無非是掩蓋他們的動機,這樣看起來好像是誤打誤撞,揭開了一個驚人的秘密。
由於草甘膦用途廣泛,因此這根本不是「試探性」檢測,只需要查看草甘膦的登記註冊訊息就知道哪些作物會用到,只要檢測方法足夠靈敏,總能檢測到的。
「麥片三鹿」,無非是喚起消費者對三聚氰胺事件的回憶,增強恐懼心理。
之後,作者用了各種修辭手法,故弄玄虛,撩撥讀者的神經,接著拋出了一張數據表格,說麥片的草甘膦超標許多。
「超標許多」,這裡的標準是他們自己定義的標準,而不是國際上對草甘膦制定的限量標準。
當然,環保組織總有一套說辭,比如批評管理機構被企業綁架,以至於製定的標準過於寬鬆。
這個說法特別容易捕獲消費者的芳心,但用這個手段,我也可以顛覆一切人類已知科學所建立起來的工業體系。
看看數據,檢測到的殘留水平是ppb級,而實際的國際標準和各國標準則是ppm級,整整差1000倍。
檢測值大多數僅有零點幾個ppm,而美國對燕麥的草甘膦殘留限量是30ppm。
你可能覺得美國人的標準不夠嚴,歐盟一直被認為是對農藥殘留管理很嚴格的地區,他們對燕麥的限量是20ppm。
參照中國的國家標準中全麥粉的規定,草甘膦殘留限量是5ppm,也還離「超標」差很遠。
致癌,這個當然是消費者最擔心的,何況被世界衛生組織的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為2A類致癌物。
不過,IARC的這個報告爭議極大,幾乎所有發達國家的管理機構都提出了反對意見,包括美國、歐盟、德國、澳新等。
最有意思的是,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的評估認為草甘膦不致癌,IARC的專家組表示不服,給EFSA寫信,EFSA的老大回了一封公開信,灰頭土臉的打了回來,而且EFSA還公開了評估的所有數據和資料。
其實,到這裡已經不用再寫下去,因為後面的很多內容都是些捕風捉影的片段,語焉不詳的描述,東拼西湊的網路文章。
但當你一步一步的跳進謠言的陷阱的之後,他說的一切都變成了「事實」,而你卻完全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比如下面這段,按照他們的檢測數據,就算是殘留最高的樣本,要達到一碗含1.1毫克,這一碗也需要裝進一斤半乾麥片,有病呢?
關於草甘膦,我說幾個真正的科學事實:
1、草甘膦大規模應用早於轉基因作物20年,至今依然用於非轉基因農業及非農業,是最安全的除草劑之一(可能沒有之一)。
2、「草甘膦致癌」的觀點受到很多質疑,歐盟、美國、加拿大、日本、紐西蘭等國和地區的官方機構持相反觀點。
3、歐盟為草甘膦制定了終生食用的安全劑量(致癌物一般不制定安全劑量),是每公斤體重0.5毫克(中國為1毫克),即60公斤重的成年人每天攝入30毫克是安全的。
原文出處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