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健康知識+

焦躁、情緒低落...別以為問題都在壓力!精神科醫師:關鍵在缺少這種營養素

良醫健康網

良醫健康網

大多數醫師都沒有注意女性的缺鐵問題

女性罹患「憂鬱症恐慌症」比例,和貧血一樣偏高,來到我診所(藤川身心內科診所)求診的患者,有8成皆為女性。

從患者口中聽到的症狀,多為情緒低落、沒有動力、焦躁不安、胸悶、心悸、頭昏眼花、感到倦怠、嗜睡、畏寒等等,這不只是憂鬱症、恐慌症的症狀,同時也是缺鐵的警訊。

一般普遍認為憂鬱症、恐慌症的主要原因出自「壓力」,但實際上到身心內科及精神科就診的女性患者,多半都是潛在性缺鐵所引起的,而且大部分都會出現憂鬱症、恐慌症狀。

有些患者的症狀正是潛在性缺鐵症所引起的,也有些是原本就有潛在性缺鐵症的體質,加上壓力與環境而引發憂鬱症、恐慌症。既然如此,治療方向理應要從改善缺鐵著手,然而現在一般日本精神科卻幾乎未將治療重點放在補充鐵質上,只有市中心少數的醫院,才會提出營養療法,而一般身心內科診所和精神科醫院,都幾乎不會從營養學的角度來探討。

即便出現「沒有食慾」的症狀,一般精神科也只會針對飲食內容及應該攝取的營養,做出「盡可能做到三餐規律,不要偏食」這類建議,為了避免給患者帶來壓力,也有醫師會向沒有食慾的患者建議「可以先挑自己喜歡吃的東西」。

總而言之,一般醫師會先開出抗憂鬱症或抗焦慮藥的處方,若是有良心的醫師則還會再稍微細心地進行認知行為治療或心理諮詢,因為我過去在大學醫院任職時也是如此,所以深知醫師的做法。可是如此一來,患者的狀況更不可能有所好轉。

我通常都會建議患者充分攝取「蛋白質+鐵」,最後親眼見證憂鬱症、恐慌症獲得改善。至於沒有將焦點放在營養上、沒有實踐營養療法的醫師,我認為或許是因為不夠用功而致使醫術停滯不前。

大多數醫師都沒有注意到女性缺鐵的現況,導致後續引發身心失調的嚴重性。

實際上,15∼50歲女性8成缺鐵

接著讓我們從女性缺鐵的現狀來觀察。

上表為日本生勞動省所進行的國民健康、營養調查結果。從表格中可以看出, 20∼ 49歲女性當中,約有70%的人鐵蛋白值低於30;約85∼90 %的人鐵蛋白值在50以下,此數值代表大多數的人都有嚴重鐵質不足的問題。年齡20幾歲鐵蛋白值在100ng/ ml 以 上(本院以這個數值為目標)的比例為0%,就連30∼49歲這個年齡層達標者也相當稀少。

下面為本院測量的資料。

從這裡可以看出,缺鐵比例與厚生勞動省的資料相去無幾。

因此不只是來院患者中有相當大的比例為缺鐵患者,而是所有日本女性都有嚴重的缺鐵問題。根據我的推測,無論是否到身心內科或精神科診所就診,恐怕大部分日本女性都有某些身心不適的症狀,我相信這些女性原因不明的身體不適症狀,多半都和缺鐵有關。

當然職場或家庭壓力這類環境因素,也是造成精神疾患的一大主因;此外缺鐵是否會引發症狀,端視個人體質而異。

總的來說,一旦缺乏鐵、蛋白質,當面對來自外界的壓力,身心就會出現脆弱性,這個部分會在後面詳述。這是因為神經傳遞物和荷爾蒙的作用大不如前,就連能量代謝本身也停滯的緣故。

當我們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遇到某些打擊或煩惱,有時會馬上重新振作起來,有時則會意志消沉好一陣子,當身體缺乏鐵、蛋白質,特別容易變成後者消沉的情況。

產後憂鬱症的原因─生產導致鐵質流失

另外,從剛才的資料來看,鐵蛋白值在10以下的30∼ 40歲女性比例,比20∼ 30幾歲女性還要高,我想這跟不少女性在20∼ 30歲這個年齡懷孕、生產有關。

女性在懷孕、生產的過程中,鐵質會移轉到胎兒身上,使母親缺鐵的問題變得更加嚴重。這也和引發「產後憂鬱症」息息相關。

產後憂鬱症發生的最大原因,在於懷孕、生產的過程中,大量鐵質會轉移至嬰兒身上(每次懷孕生產過程,會有相當於鐵蛋白值50的鐵質移轉給胎兒),因而導致母親身上儲存的鐵質澈底流失。懷孕、生產時需要大量鐵質的女性,必須從年輕開始就維持高蛋白、低醣飲食的習慣,讓身體獲得充足的鐵質。

除此之外,缺鐵也可說是造成不孕的原因之一。

鐵在高溫期的女性荷爾蒙(黃體素)分泌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也具有預防排卵障礙的功能,不但是卵細胞成長的必備元素,對於胎兒器官發育形成更是不可或缺。

因此一旦缺乏鐵質,不僅難以受孕,更有可能成為流產的主因。歐美國家也建議鐵蛋白值不足40的女性不要懷孕,後續會針對這部份詳細說明。

鐵質的標準值問題─99%女性缺鐵

目前日本的鐵蛋白標準值,男性為21∼282ng/ml、女性為5∼157ng/ml。(台灣鐵蛋白標準值,男性23∼336ng/ml,女性11∼306ng/ml)可是這樣的標準值下限實在過低。

歐美是將鐵蛋白值100ng/ml以下視為缺鐵,按照歐美的標準,那麼有99%日本女性皆處於缺鐵狀態。

加上日本多數的醫療機構在進行血液檢查,只有檢測紅血球數(RBC)和血紅素值(HGB),並沒有針對鐵蛋白值進行檢測。缺鐵女性患者,多半為血紅素值正常的「沒有引發貧血的缺鐵」,進而遭到忽略。

初經後3年內鐵質迅速消耗殆盡

人類缺鐵並非與生俱來,嬰兒是在鐵質充足的狀態下誕生,新生兒的鐵蛋白值約為200∼300左右。

嬰兒的鐵蛋白值在出生後開始緩慢遞減,12歲時變化為100∼300,而女性到了國高中生的年紀,鐵蛋白值的下降速度會變得更加急劇,因為初經後的每次月經都會導致血液從體內流失。健康的女性,每次月經流失的鐵質約為20∼30mg,每天的消耗量為0.63mg,再加上月經以外的因素所流失的0.72mg,女性每日平均流失的鐵質為1.35mg。

不僅如此,由於國高中時期,第二性徵的變化造成激素合成開始活躍,使得人體內做為原料的蛋白質、礦物質大量消耗,更加速鐵質的流失速度。

初經來潮後的2、3年內,儲存在體內的鐵質開始減少,最終使鐵蛋白值消耗至30以下。常見於這個年齡的問題─舉凡拒學、易怒、自殘行為、過度換氣症候群等等,從我的角度來看,這些皆與缺鐵相關。即便缺鐵問題獲得改善,但到20歲左右,女性又會因為其他原因造成鐵質不足。

原因就出在進入大學或踏入職場等環境上的變化。有許多人在此時離開父母身邊,展開沒有父母照顧的忙碌生活,而飲食也往往在這時改為以便宜且能快速填飽肚子的外食(如飯糰、麵包、麵條)為中心。一旦養成充滿碳水化合物(醣類)的飲食習慣,那麼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都會開始缺乏,進而造成鐵蛋白值日益下降。尤其女性在這個年紀更有想要變得苗條的念頭,因此採用極端的減肥方式,導致經常沒有攝取到必需營養。這樣的狀況被視為近年來「新型態營養失衡」的問題。

縱使填飽肚子,補足生活所需的熱量,卻沒有補充到身體需要的營養素,這種情況就是前面所說的「質的營養失衡」。在現代人的生活當中,倘若不刻意攝取蛋白質、鐵質、維生素、礦物質,很容易就會營養不足。由於這類質的營養失衡,導致人們從20歲開始變得很容易引發憂鬱症、恐慌症、適應障礙等症狀。

延伸閱讀:

桃園腸病毒看診達5千人》不想加重病情,耳鼻喉科醫師:得腸病毒,這3種食物千萬不要碰

●書籍簡介

缺鐵:吃對鐵遠離憂鬱症、恐慌症,精神科醫學博士的臨床實證╳飲食療法うつ・パニックは「鉄」不足が原因だった作者: 藤川德美

譯者: 趙鴻龍

出版社:世茂

出版日期:2018/11/02

藤川德美

1960年於廣島縣出生,擁有醫學博士學位,1984年從廣島大學醫學系畢業後,先後於廣島大學醫學系附屬醫院精神神經科、縣立廣島醫院精神神精科、國立醫院機構賀茂精神醫療中心擔任住院醫師。除了憂鬱症的藥理、圖像研究之外,也透過MRI技術針對老年憂鬱症進行研究,並且領先全球發現老年憂鬱症多半是微小腦梗塞所引發的。2008年開設「藤川身心內科診所」(廣島縣廿日市市),針對情緒障礙、焦慮症、睡眠障礙、壓力症候群、失智症,採用各種不同的療法進行治療。

憂鬱症 蛋白質 缺鐵 壓力症候群 恐慌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