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薈在一般人的認知中是優秀的保健食物,具有美白、幫助消化等功效,但專家指出這很大程度上只是商人的宣傳話術,科學研究上難有有力證據,而且即使蘆薈能合法食用,仍具備一定毒性。
食品安全博士鐘凱在「吃貨的江湖秘籍」表示,蘆薈常被宣稱有保健功效,不少科學研究結果卻是不利的。像是2007年對於蘆薈治療燒傷的研究,並沒找到具說服力的證據;2009年的研究指蘆薈的防曬功能誇大其詞;2012年的研究也否定了蘆薈治療外傷的功用。
蘆薈保溼肌膚?無具體科學證據
蘆薈常被宣稱有保溼功效,大量用於面霜、乳液、洗髮精等用品,雖然有少量證據顯示蘆薈能緩解皮疹症狀,但其總體功效卻沒得到科學界的認可。就連美國的蘆薈企業也因宣稱蘆薈具抗氧化、抗腫瘤、清腸排毒、修復受損皮膚等,常被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來函警告。
蘆薈能幫助排便 以膳食纖維蔬果取代較佳
蘆薈也常被加入保健食品,由於多糖和含蒽醌類物質能刺激腸道,被認為具通便功效。但鐘凱認為蒽醌類物質具副作用和潛在致癌性,並不推薦吃這類保健食品,若要促進腸胃蠕動,可多吃點含膳食纖維的蕃薯、豆類,也有同樣效果又比較便宜。
依照我國食藥署蘆薈素相關標示法案,國人每日攝取蘆薈素不得超過10毫克,蘆薈產品所含「蘆薈素」含量超過0.1毫克,應標示「不建議經期、懷孕或哺乳期婦女、12歲以下孩童、腸胃不適、腹痛患者及腎病患者食用」或同等意義字樣之警語。鐘凱指出可見即使是合法食用,蘆薈仍存在一定毒性。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