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感冒、流感、新冠肺炎三者症狀比較 出現2異常狀況快送醫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她相信自己的罹癌可以帶來意義——奔向理想、永不止息的記者劉惠敏

醫病平台

醫病平台

擔任醫藥記者時期的劉惠敏(右2),與時任衛生署長楊志良及衛生署副署長張上淳及同業合影。(王昶閔提供)
擔任醫藥記者時期的劉惠敏(右2),與時任衛生署長楊志良及衛生署副署長張上淳及同業合影。(王昶閔提供)
【編者按】2017年12月,曾任媒體記者、並為「醫病平台」創始重要工作成員的惠敏,確診為肺腺癌四期,且已轉移至腦部,她的朋友們得知消息,一天內以Line串聯成不同主題的醫護陪伴小組,記錄下她的抗癌歷程。由確診癌症末期到今年6月底為她短暫44年的人生畫下句點,最後一段路她在親友支持下仍走了三年半,這期間,她持續以自身例證做癌症病友宣導,讓生命到最後一刻都發出熱能。本文由一路陪伴她的媒體同業及好友們,聯合撰寫,紀錄惠敏一生在公衛、醫療、工運、環運領域中,勇敢實踐自己堅信的生命價值。

從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畢業的惠敏,畢業後轉任聯合報醫藥記者,離職後在投身多元社會工作領域,也協助了賴其萬教授「醫病平台」推動。2017年12月被診斷出罹患肺腺癌四期、轉移腦部。

在惠敏抗癌的歷程中,稍微有體力的日子裡,仍去練太極、瑜伽,恢復寫作、拍片、執行醫藥和環境相關研究案,還到「癌症希望基金會」每週工作三天,展現了強大意志力。

事實上,她經常忍受著劇烈的疼痛。第一階段的標靶藥物妥復克,帶來劇烈的副作用,她的美麗捲髮掉光,圓圓的頭上破皮結疤流血,在寒冷的冬日裡,她忍痛但靜靜地靠在沙發上,看護為她清理傷口時,她只是緊緊地抓住浴缸把手或床鋪,很少喊痛。與癌症正式開戰,她已展現讓人不捨的勇敢。

但她相信自己的罹癌可以帶來意義。2019年她參與癌症希望基金會與國民健康署等團體共同設計的數位工具《肺癌攻略》研發,協助癌友面對生病困境。她甚至與其他癌友及癌友家屬共同撰寫《與情緒相伴的新生活提案:11個練習,讓你在憂鬱、焦慮、憤怒、孤單時拿回主動權》一書。

發表會上,她一襲白衣,談病症、也談人們怎麼跟孤單、憤怒及憂鬱等情緒共存到合解的練習,這是她祝福人們身心愉悅的生命禮物。新書發表會後,她對朋友說:「人的盡頭,是神的起頭。(箴言3:6)」這是要歷經多大劫難才能懂得的智慧。在與病痛同行的日子裡,她從來不只是自我療傷。

惠敏一直是多元運動者。無論學運、工運、環運、性別平權、反戰、反資本主義全球化……哪裡有不公義,哪裡就有惠敏。

她是世新大學「邊緣地帶社」的幹部,看見許多弱勢家庭的孩子,付出高昂代價就讀私校,卻得不到公立大學水準的教育資源,因而投身反高學費運動;看見核能產業鏈從生到死(鈾礦開採到核廢料處理),都是對環境與弱勢人民的傷害與壓迫,她從此成為堅定的反核運動者,也長期參與環保團體「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身為新聞系學生,她也沒浪費自己的好文筆,大學時就投入社運團體「連結雜誌社/工人民主協會」、「苦勞網」,針對各種議題發聲,提出左翼的進步觀點。

資本主義全球化的壓迫無國界,反抗也要跨國界。惠敏曾代表「關注全球化資訊中心」(FOG),前往中南美洲進行「企業社會責任計畫」,串聯當地工會和工運團體,抗議台商剝削;近來飽受極權摧殘的香港,惠敏也是常客,2001年世界經濟論壇(WEF)在香港舉行,20多個民間團體組成「反全球貧窮化陣線」舉辦人民論壇,邀請惠敏等5位台灣社運人士參與,卻被號稱「自由港」的香港拒絕入境,在香港機場拘留一晚被強制遣返。

她也是虔誠的基督徒,支持同志平權運動、學生時期也曾參與公娼自救會的抗爭,身體力行實踐上帝的愛,終生都為打造一個公義國度而努力。總是在各個團體奔走,生活無比忙碌,把44歲的人生,活出88歲以上的精彩。

2000年,她共同參與創設環境組織「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簡稱綠盟),擔任專職工作者,參與垃圾處理、焚化爐興建、河川污染、反對核電等議題。時值台灣社會處於城市化、工業化之後的發展困境,資本主義下生產與消費的極大化正是環境問題的根源,惠敏與戰友一起為理想而努力,持續撰寫環境專欄直到2015年才停止,在媒體任職的同時,也長年擔任綠盟的理事,成為終身的環境志工。

2016年她以《海島核事—台灣反核運動的那些年、那些人》獲得國家文藝基金會的文學創作補助,寫作已接近完成,將由春山出版社編輯出版,直到生命的最後,惠敏依然牽掛著反核史的出版是否順利。

擔任媒體記者期間,惠敏在記者室的總是安安靜靜、話不多,即使重大新聞現場,仍然維持一貫的淡定、泰然處之,沒有一般記者總顯得腎上腺素發達的十足緊繃感,面對新聞工作任勞任怨、認真嚴謹,有同業回憶,惠敏常是最晚離開記者室的記者之一。過往參與社運累積的視野與人脈,讓她常能跳脫傳統思維框架,新聞選材多元活潑,昔日同事回憶,惠敏應該是全台灣第一個報導「布衛生棉」的記者。

抗癌三年半,歷經標靶藥物、放射線治療、多次化療,最終惠敏的體力明顯走下坡,肺水腫壓迫呼吸,她更頻繁進出醫院。在醫院安寧的最後時光,弟弟惠強轉述她在睡夢中說出:「可以的,不用擔心。」在生命終點前,她還是貼心著不捨她的人。

2021年6月29日,惠敏選在晴朗有風的日子啓程遠行。她征戰的肉身,有美麗的靈魂。她用44年人生提醒我們:死亡不是終點,要努力讓生命活出意義。

癌症 運動 人生 抗癌 寫作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