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感冒、流感、新冠肺炎三者症狀比較 出現2異常狀況快送醫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由放射腫瘤界的武器競賽談健保制度的改革

醫病平台

醫病平台

民眾施作螺旋刀放射治療。
民眾施作螺旋刀放射治療。
報系資料照 記者余采瀅/攝影

很高興有機會以放射腫瘤科醫師的角度談螺旋刀自費差額的事件。有幸拜讀胡涵婷醫師「細節最重要」這篇文章,謝謝胡醫師肯定放射治療對癌症病人的幫助。我也非常同意應該改革健保,反應科技的進步,成就與時更新、公平、透明的制度。但是「昂貴的醫療支出」,在診斷、手術、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鏢靶治療、免疫治療等真的大幅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嗎?近幾年參與各項國際的癌症會議,已經沒有獲取新知的歡喜。取而代之的是面對醫療行為商業化及M型化的無力感。身為第一線的醫療服務人員,還是得努力為病人量身打造合適的最佳醫療,讓病人及家屬身心靈都平安。

我從1992年接受放射治療的住院醫師訓練開始,至今已經二十七年。這二十幾年剛好見證了放射線治療各項軟硬體的進步,也經歷了台灣放射腫瘤界武器競賽的過程,面對這種現象我只能很無奈的說:「廚師不應該廣告他的廚具。」這次剛好有這個機會,我希望能完整的介紹放射線的流程及各項技術。希望讀者能不要再被放腫界的刀光劍影所迷惑。

近三十年來在儀器硬體及治療軟體上有許多的突破及進展。以下介紹歷史上提升放射治療品質之關鍵技術。

一、 Simulator(模擬攝影機)

由照X光的方式去標定病人治療的範圍,進步為使用電腦斷層來進行模擬攝影。在治療範圍電腦斷層上,醫師及物理師可清楚明白的看到病人的腫瘤及附近相關的正常組織,進而可以設計將劑量盡量集中在惡性腫瘤處,而減少正常組織的曝露,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成果。

二、 Immobilization & portal films(姿勢固定模具及驗證片)

病人接受治療時姿勢必須與模擬攝影時一樣。為病人量身打造適當的姿勢,因為固定器材的進步變的輕而易舉。這些固定模具的研發是放射技術工作者智慧的結晶。Portal films(驗證片):病人在治療前必須在機器上就真正治療範圍照驗證片,由醫師確定與其設計無誤後才能執行治療。驗證片有分雙角度影像導引或電腦斷層,根據病人病情、醫師必需決定每天或每週照驗證片。因為健保只給付一週一次雙角度影像導引驗證片,若選用每天電腦斷層驗證片(即Image Guide Radiotherapy影像導引射治療),每次都會產生自費項目。

三、 Gantries(治療機可轉動的手臂)

在四、五十年前的治療機器是不會轉的,我們必須把病人要被治療的位置去牽就機器的位置,我們要照背部、病人就要趴過來。幸運的是,這三十年來機器進步到手臂會轉,所以病人只要平躺在機器上。現在機器的床會動,而治療光線出來的頭也可以有許多方向的轉動,所以我們可以彈性多角度的運用放射治療的光線。

四、60 Co Units and Linear Accelerators (鈷60機器及直線加速器)

鈷60已經被市場淘汰,但是在七十至三十年前它是放射治療的主力。直線加速器在近三十年有飛快的進步,所使用的射線是光子以及電子。讀者可能讀過一些放射線治療方式包含強度調控放射線治療(IMRT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電腦刀(Cyberknife),螺旋刀(Helical tomotherapy)。這些都是直線加速器,所使用的射線也都是光子射線。而電子射線是針對表面的腫瘤,對於深部腫瘤都以光子射線為主。機器的不同主要在於其軟硬體的差異,在治療計畫上有些許的不同,但是本質上並無太大之差異。電腦刀(Cyberknife)不適用大於五公分的腫瘤,螺旋刀(Helical tomotherapy)治療時間太長,漸漸被巿場淘汰。

五、Electron Beam(電子射線)

電子射線也是由直線加速器所產生的,電子射線跟光子主要的不同在於其能量可以停在一定的深度,所以對於身體表面較淺層之腫瘤可以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而不影響附近較深部組織,這在放射治療上也是一大突破。

六、CT(電腦斷層)、MRI(核磁共振)、PET(正子掃描) and US(超音波)

對放射治療進步有很大的貢獻的不止是放射治療本身,一大部份必須歸功於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正子掃描、超音波的進步。由於這些影像的進步,使得放射腫瘤科醫師可以清楚明白的定位病人的腫瘤。而目前的軟體可以將電腦治療計畫影像與病人的核磁共振、正子掃描做合成的工作。而使得放射腫瘤科醫師定位病人的腫瘤更精準、而能夠做很好的治療計畫。

七、Computerized Treatment planning(電腦斷層治療計畫)

電腦斷層治療計畫剛開始的時候為所謂的2D(二度空間)、而二十五年前進步成為3D(三度空間)電腦治療計畫。二度空間電腦治療計畫與三度空間電腦治療計畫最大的差別就在於:2D治療計畫我們可以把腫瘤的位置清楚明白標示,但卻無法知道附近重要組織接受放射線的體積及劑量。三度空間電腦治療計畫除了可以清楚明白腫瘤接受到的放射線治療劑量,也可以量化腫瘤週邊重要的器官如脊髓、肺、心、肝、腎臟等重要器官有多少體積接受多少的劑量,由這些重要資訊的組合,放射腫瘤科醫師可以決定如何修改治療計畫,以達到腫瘤得到足夠劑量而週邊正常組織仍可保有正常的功能之目的。

八、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立體定位放射手術)

這項技術之發展一開始是針對不適合開刀的深部腦動靜脈瘤,其原理是由不同平面(noncoplanar)進行弧形(Arc)放射治療,放射劑量集中在腫瘤中心而其周圍的劑量平均分散。一次約18至24葛雷。目前癌症腦部ㄧ至三顆小於兩公分的轉移,可以用這樣的方式治療。

九、IMRT: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強度調控放射治療)

這是由1995年開始發展。到西元2003年已經是非常成熟之技術。其與三度空間放射治療最大的差別有二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治療機器上必須要有多葉準直儀,由多葉準直儀來取代鉛塊的角色。以前三度空間是由六到七個照野所組成,現在的強度調控在角度上可以是五到七個角度,但是在每個角度治療照野會有十到十五個不同照野。一個病人的整個療程由一百至一百五十個不同的照野組成治療的範圍,這就是強度調控放射治療,好像堆樂高積木。為什麼要發展強度調控放射治療?主要是三度空間電腦治療計畫無法達到保留鼻咽癌的病人唾液腺的目的,或是降低腦幹脊隨劑量之目的。強度調控應該是這二十年來放射治療上最大的突破 。

十、 Rapid Arc (銳速刀)

銳速刀為2008年推出,是強度調控放射治療的進階版; 為三百六十度全體積弧形放射治療、與一般的螺旋形強度調控不同(如螺旋刀) 。一次照射全體積而不是像螺旋形強度調控是一個切面一個切面的給劑量。鋭速刀的治療速度比傳統的強度調控快二至八倍,於二至五分鐘完成治療,減少長時間治療的不適。

十一、Respiratory gating technique (呼吸調控放射治療)

呼吸調控放射治療技術應用於因呼吸因素產生移動的腫瘤治療,例如肺癌、肝癌。經由放置於病人體表外紅外線反射標記盒,追蹤治療中病人的呼吸起伏來預測內部腫瘤位移之趨勢,作為控制直線加速器放射線開與關的依據。利用這種技術,醫師可以選擇在病人吐氣的時候機器才打開,縮小治療照野,進一步的減少正常肺及肝臟放射線傷害。

目前台灣健保的放射線治療給付方式以病人治療範圍的複雜度以及次數來計算。同樣的疾病,醫師選用越複雜的技術以及越多的次數就可以申報更多點數。所有的醫院都有強度調控放射治療的技術,所以複雜度不會有太大的差異。主要的差異在治療的次數。制度真的可以改變行為,在這種申報制度下就算目前放腫界許多證據支持短療程的放射治療 (如乳房保留放射療),但在現實社會中卻很少人採用。改革支付制度,從購買醫療服務導向購買醫療價值,以包裹式支付制度輔以論質計酬的設計,短療程但同療效的放射治療才可能在台灣實現。

台灣目前放射治療自費項目主要為電腦斷層驗證片以及呼吸調控放射治療技術,因為歷史的因素,螺旋刀的電腦斷層驗證片自費價差為七千元,而目前最普遍的強度調控放射治療、銳速刀的電腦斷層驗證片自費為兩千五百元左右。達到同樣的效果卻有這麼大的價差真的不合理,如果乘以治療次數三十,總價就有很大的落差。我猜想可能是這次萬芳醫院事件的解釋。

我們常責備病人亂吃中藥,但我們藉由科技創新之名也做了許多沒有證據醫學支持的治療。十幾年前我認識的吳思遠醫師是個熱血的青年,在當今醫療商業化及M型化的潮流中,他只是跟著流行罷了;耶穌基督說過沒有犯過錯的人才可以拿石頭打他。

我必須強調任何癌症的治療對病人的身體都有傷害,如果我們沒有十足的把握可以幫忙病人,就不能害了病人。希望大家可以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努力照顧好自己及幫助他人。祝福大家心安平安隨緣自在。

放射治療 惡性腫瘤 電腦斷層 MRI CT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