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平台
醫病平台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醫病平台
醫病平台
編者按:劉秀枝醫師是退休多年的神經內科醫師,她是國內研究失智症的前驅,也是頗負盛名的專欄作家。在2010年她因為有感於親人相繼罹患失智症,而嘗試以第一人稱的寫法為抒發失智病人的感受。想不到許多讀者誤以為劉醫師本身真的罹患失智症,而後雖經她發表過幾篇文章聲明「我沒失智」,但仍常有讀者讀到此文又興起同情。本文一方面可以幫忙讀者了解病人的感受,但一方面也可以再度為劉醫師聲明,她還過著健康快樂的神仙生活。
文章寫的不是我本人,而是我一位親戚的心聲,但我感同身受!為了充分表達我的感受和認同,所以用第一人稱書寫。
親愛的朋友,我寫這封信只是想告訴大家我失智了,不過不必震驚,目前還是輕度,否則我也無法寫這封信。當然,有些字眼想不起來,許多事情無法串在一起,思緒也常會中斷,因此這封信是在妹妹幫忙之下完成的。
今年七十歲的我,比各位年長許多,常和大家一齊聚餐、打高爾夫球、出國旅遊,相識相知,受大家的照顧已二十年。妹妹常怪我不用心,丟三落四、一問再問,還把約定的日期搞錯。在一次出門忘了關水龍頭,把水塔裡的水都流光後,妹妹帶我去看神經科醫師,經過仔細檢查,醫師告訴我得了失智症,是大腦退化所造成的阿茲海默症,並且開藥讓我服用,希望能退化得慢一點。
從此,當我又忘了,妹妹不再有「不是告訴過妳了」的責備語氣,或我反覆述說敘說時,也不會有「妳說過好幾次了」的奇怪眼神,反而是輕聲細語的說「沒關係」或「我替你記住就好」,我就知道我是真的病了!
我的高爾夫球技一向差,但最近半年來,連每一洞打了幾桿都記不清楚,到底揮的是第二桿還是第三桿?好心的球友都會幫我算桿數或請桿弟幫我算。那天打了幾洞後,我忽然問:「我們現在是打第一洞嗎?」看到球友們驚愕的眼光,我覺得是對大家坦承我失智的時候了。
醫生說生病並不可恥,身體每一個器官都可能生病,失智症是大腦的疾病,就好像膽結石是膽囊的疾病;乳癌是乳房的疾病一樣。然而,我變得很沒有信心,容易恐慌,因為我不知道我將要踏出去的每一步對不對,要說出的話是不是已經說了多次,而且心裡想的無法表達,越急越講不出來。我常覺得氣喘不過來,在餐廳吃一頓飯,會上好幾次洗手間,兒子帶我去看心臟科和泌尿外科醫師,都說沒事,是因為緊張的關係。
我瞭解我的記性和其他認知功能就像雙手握滿東西般,一面走,會一件一件的掉,甚至像沙灘上腳下的流沙,會很快的流失。也許有一天,我熟悉的路不會走,也叫不出你的名字,最終可能不會吃飯盥洗。但目前還是輕度失智的我還能揮桿、享受小白球進洞的喜悅,能享受美食、欣賞美景,也還聽得懂笑話,更能感受到大家的關愛,也許過後就不記得,的確是「活在當下」。
如果我們能攙扶一位因中風而行動不便的朋友,當他的柺杖、讓他慢慢走,也希望大家能接受一位因失智而容易遺忘的朋友,做他的引導、讓他慢慢來。
編按:劉秀枝醫師專欄這次刊登一封非常感人的信,平靜地道出輕度失智者的心聲,此信係獲得這位可敬的女士同意後刊載。
後來又撰文「先入為主,不容小覷」,當中提到:
兩週前,好友轉來網路上我的此篇文章,但副標題(一位輕度失智女士的信)不見了。他關心、傷心,想知道我是否真的失智。我覺得好笑,我們不久前才一起開會,他也認為文章裡提到的年齡和情況與我都不符,而且也看到編輯在文後的說明,但怎麼還會懷疑呢?很可能是主標題給人的第一印象,造成先入為主的觀念,以後的資料再怎麼兜不攏,都無關緊要了。而且許多人會聯想「精通什麼病的醫生,往往就會得到那個病」,也許魔咒終於應驗在我身上?
雪球愈滾愈大,每天都有人關切的詢問或留言,有的是澄清,有的表示震驚難過,甚至喜歡我泰然接受的態度,使得我檢討寫作方式需要改進,也深感第一印象所造成的先入為主是不容小覷。
以及後來的「我失智的流言已在網路上不朽,唯一安慰的是……」:
研究失智、看失智症的醫師本身得了失智症,就像癌症專家得了癌症,有點諷刺,更有悲劇英雄(雌)的味道。不管親朋好友如何為我辯解,或我如何解釋,甚至一個月後再另發表一篇「先入為主,不容小覷」來澄清這些都沒有在網路上廣為轉傳,因為人們只相信他們想要相信的事。
我相信,我失智的迷思已在網路上不朽,唯一安慰的是引起社會大眾對失智症的重視。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