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醫改會指責觀光醫療瓜分健保資源,衛生署回應表示,當前觀光醫療推動的健檢、醫美等服務,屬於自費項目,應不至於排擠一般民眾的就醫,由於健保費不能漲、醫院服務項目不縮減、又要提升人力,推動觀光醫療也是「給醫院營運的空間」。
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表示,觀光醫療還在起步中,一年產值可能不到20億元,跟健保5000多億元醫療費用相比,占用國人總體醫療支出的比率很低,產生不了排擠效用。
他說,當前主要進行的健檢、醫美等觀光醫療項目,本來就是民眾自掏腰包才進行。觀光醫療另一項重點「重症醫療」,患者需要住院治療,醫院需事先向衛生署申請床位,且僅限醫院床位的十分之一,目前實際來台治療重症的個案數並不多。而醫院接受觀光客做健檢、醫美,增加的收入可以挹注醫院財源,可給醫院多一些營運的空間。
新光健康管理公司總經理洪子仁說,不少醫院健檢中心都是獨立空間,醫美療程則集中於診所進行,「只有客源不足」的問題。他不認為觀光醫療會造成國內醫療資源排擠。
洪子仁也說,推動觀光醫療是國際趨勢,韓國、日本等國家都急起直追,台灣醫療產業不可能置身事外。醫護人力吃緊等議題應回歸到檢討健保給付,而非因此箝制醫院發展觀光醫療。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800x100_advocacy.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300x135_advocacy.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