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
災難事變後,總是留下恐懼的記憶,如影隨形的記憶則可能造成過度的恐懼、甚至創傷壓力反應;國內研究人員動物實驗發現,增加大腦杏仁核上GABA的A亞型受體表現,可減低對外來刺激的害怕;未來若能因而開發出新藥,可能就沒有膽小鬼了,可供未來研發去恐新藥的方向。
國內最高額的醫藥科技獎項「第五屆永信李天德醫藥科技獎」,昨天頒發各兩名卓越醫學科技獎、青年科學家學術研究獎助金,以及十名傑出論文獎,獎勵國內投入醫藥研究的優秀者。
獲得傑出論文獎的成功大學醫學院藥理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林惠菁,在動物實驗中,先給老鼠燈光再電擊刺激,讓老鼠一看到燈光,就會產生害怕被電擊的心理而緊張彈跳。再持續給予三十次燈光照射,經過此學習過程的老鼠,慢慢不再對燈光恐懼,老鼠的大腦杏仁核GABA的A受體也出現較強的反應。
林惠菁說,實驗的結果發現,若能刺激GABA的A受體,增強GABA的神經物質傳導作用,應可消除恐懼記憶。因此,若能進一步開發這刺激作用的相關機轉,就可以提供藥物開發契機;或許未來人類服顆藥丸,就可以不再恐懼了。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