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缺乏運動、吸菸及飲酒,是引發血管性疾病等文明病的四大危險因子,台灣高血壓學會秘書長王宗道指出,其中又以抽菸及肥胖對健康的影響最大,且有加成效果;抽菸的胖子罹患血管性疾病的機率,約是一般人的四倍以上。
國健署統計,國內30至70歲民眾血管性疾病(包含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標準化死亡率逐漸下降,2002年每10萬人口死亡數115.9人,2013年則降至89.2人,但血管性疾病仍占所有死因死亡率的兩成多。
國健署署長邱淑媞指出,血管性疾病係因不良生活習慣所引起,一般人所說的文明病,包括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嚴重危及國人健康,對30至70歲中壯年族群影響更大。
王宗道分析血管性疾病四大危險因子指出,抽菸與肥胖可視為兩大獨立指標,抽菸會導致血管收縮、不穩定,增加腦中風、心肌梗塞等風險;肥胖則屬於慢性新陳代謝疾病,膽固醇累積在血管形成高血脂,增加心血管風險。
王宗道說,抽菸、肥胖兩者對心血管疾病有加成效果,抽菸的胖子罹患血管性疾病的風險更高,成為心肌梗塞的高危險群;許多老菸槍擔心戒菸後會變胖,但從臨床研究看來,戒菸後肥胖所帶來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仍遠低於抽菸對身體的危害。
◎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