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24節氣春分到!宜拜土地公補財庫、迎好運,養生重袪濕養肝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心臟血管

別擔心降血壓藥「要吃一輩子」 血壓是控制心血管疾病關鍵

元氣周報

血壓數值分類 製表/元氣周報
血壓數值分類 製表/元氣周報

聽健康

00:00/00:00

疫情下,爸爸疏於照顧自己身體,心血管相關疾病隨時可能成為健康的未爆彈。建議體貼的家人陪伴父親到醫院作抽血檢查,確認相關數值有無異常。每個月量1次體重,並提醒父親「規則服藥」的重要,就算不敢至醫院回診,也可利用線上診療資源,減少染疫風險,兼顧健康。

近一年心梗患者併發症增加,顯示延誤治療。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考驗下,診間不乏心血管病人發作的案例。一名60多歲的高血壓男性患者,自本土疫情爆發後,心想症狀緩和,並未規則服藥,導致血壓控制不佳,發生腦中風,右手不靈活,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還有一名40幾歲男性,未依時間回診追蹤,竟突然胸悶送急診,經檢查發現有2條血管堵塞,緊急做心導管支架。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教授、心臟檢查室主任王宗道指出,近一年心肌梗塞患者有心臟破裂等併發症的發生率提高2到3倍,顯示治療時間延誤,且最近一年需要緊急開刀的狀況也變多。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教授王宗道:防疫期間也要回診掌握病況。圖╱王宗道提供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教授王宗道:防疫期間也要回診掌握病況。圖╱王宗道提供

擔心染疫而不回診,恐致嚴重後果。

王宗道表示,再怎麼希望避免染疫,也不可延誤就醫時間,只要完成疫苗接種或是就診時配戴口罩,就有一定的防護效果,「該來回診就要來」,或是選擇視訊診療,降低染疫風險。

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很多,有三高(血壓、血脂、血糖)、肥胖及抽菸等,危險因子愈多,愈容易造成血管堵塞。因此,平時應養成監測上述數值的習慣。

做好血壓管理,是控制心血管疾病關鍵。

血壓是血液流動時衝擊血管壁所引起的壓力,要想預防心血管疾病發作,首要穩定血管的狀態,做好血壓管理是關鍵,應規則服藥、定期量測血壓,以穩定病況。

居家血壓量測「722原則」可協助監測自身血壓,7代表連續7天量測血壓,每天量測2回 (早晚),每回2次,每次間隔1分鐘,再各取早上、晚上數值的中間值。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葉宏一:高血壓患者隨時要提醒自己認真服藥。
圖╱葉宏一提供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葉宏一:高血壓患者隨時要提醒自己認真服藥。 圖╱葉宏一提供

按時服藥非常重要,別擔心「要吃一輩子」。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馬偕醫院總院副院長葉宏一表示,近期因為疫情關係,規則服藥的患者比率降低,通常每3個月要回醫院拿藥,但防疫警戒2個月,約三分之一的患者沒有至醫院領藥。除非患者自行至診所拿藥,否則沒有按時服藥,一旦血壓控制不好,容易冠心病復發,甚至發生中風、心肌梗塞。

為何許多患者服藥配合度不佳?王宗道表示,「因為沒有釐清吃藥的目的。」服用降血壓藥物,是要觀察有無控制好血壓,吃藥並非要吃一輩子,當體重下降,有機會減少劑量。他並提醒,除了謹遵醫囑,自己也要掌握身體的狀況,隨時提醒自己要認真服藥。

兩個月活動量減少、體重增加,出門防跌跤。

為避免延誤治療時間,需留意心血管疾病徵兆。王宗道表示,心臟疾病的症狀不只會胸痛,還會容易喘、胸悶、胸口有壓迫感、身體變重、會累、後頸部難受,甚至會冒冷汗,出現上述症狀應趕緊就醫。

隨著天氣愈趨炎熱,葉宏一提醒,有心血管疾病者要多喝水,避免血液濃稠。王宗道則指出,飲食部分應少吃加工食品,多吃自然食物,以均衡健康為原則。

居家量血壓722原則  製表/元氣周報
居家量血壓722原則 製表/元氣周報

心血管疾病 降血壓藥 心肌梗塞 三高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