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膽固醇是秋冬爆血管元兇?醫師教高血脂正確控制之道
秋冬溫差大心血管事件增加 控制低密度膽固醇是首要
心血管疾病是影響國人健康的頭號殺手,平均每24分鐘就有1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當秋冬季節變換、氣溫高低落差大,急性心肌梗塞和心血管事件發生的風險更隨之增加。馬階紀念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俊偉指出,氣溫產生劇烈變化時,血管會劇烈收縮與放鬆,血壓就會發生變化,此時若血管不通暢,易增加中風、心肌梗塞等風險。
李俊偉醫師表示,血管產生斑塊是血管不通暢的原因,其風險因子包括抽菸、缺乏運動,以及三高。而三高中的高血脂與高血糖、高血壓相比,發生症狀較不明顯,因此常被民眾所忽略。近年來不少年輕族群發生心血管事件,這些患者往往都有膽固醇過高,或是合併糖尿病、抽菸等潛在問題。
壞膽固醇控制標準非人人相同 呼籲曾發生心血管疾病需積極控脂
一般來說,大多民眾認為健檢報告中的總膽固醇符合標準或只是些微超標,並無大礙,而忽略了與心肌梗塞最相關的指標為低密度膽固醇,也就是所謂的「壞膽固醇」才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標。李俊偉醫師指出,控制壞膽固醇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關鍵,控制標準會因為不同的族群、年紀、風險因子而有所改變。以現階段來看,正常人的低密度膽固醇應控制在130 mg/dL以下,若是有發生過心血管疾病者,像是心肌梗塞、冠心病、做過心導管或繞道手術、或是中風等,根據台灣治療指引應控制在70 mg/dL以下;而若是發生過心血管疾病合併糖尿病的族群,更需嚴格將低密度膽固醇控制在55 mg/dL以下。
高血脂發生時症狀並不明顯,因此有許多高風險族群忽略檢查及治療的重要性。李俊偉醫師提醒,高血脂對身體的傷害屬於日積月累,若沒有及早發現、盡早控制,第一個發生的症狀恐會是急性心肌梗塞或中風,因此有不少患者等到發病時才驚覺自己的壞膽固醇已超標。李俊偉醫師說明,高血脂病人透過運動及良好的飲食控制,仍無法有效控制低密度膽固醇時,應選擇適當的藥物治療作輔助。目前除了傳統每日口服的降膽固醇藥物之外,還有針劑型的藥物,可加速代謝低密度膽固醇,使用方便且副作用少,建議曾發生過心肌梗塞、中風或合併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患者等高風險族群,應與醫師討論更積極的降膽固醇治療策略。
高血脂定期檢測積極治療 降低心血管疾病復發風險
為了預防再次復發,曾發生急性心肌梗塞、中風、接受過心導管或繞道手術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需嚴格控制低密度膽固醇。李俊偉醫師進一步說明,依照國際治療指引建議,曾在短時間內反覆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2年內曾復發過2次以上,其低密度膽固醇的控制目標,更應積極控制在40mg/dL以下。若口服藥物無法達到治療標準,則可能需要借助針劑藥物幫助患者控制達標,降低未來再次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
李俊偉醫師說明,要讓高血脂得到良好控制,運動飲食是基礎,由於高血脂只能藉由抽血檢驗,因此提醒民眾定期檢查是相當重要的。若屬於高風險族群如曾發生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要配合醫師接受良好治療,讓低密度膽固醇控制在目標之內。
《延伸閱讀》
膽固醇不是越低越好,營養師:有好壞之分,4招提升好的改善壞的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今健康
訂閱《今健康》(https://www.facebook.com/nowhealthtw)全家都健康,專訪全台專科醫師與營養師,提供最正確實用的健康資訊與圖文報導,每周線上直播邀請醫師專家解答健康迷思,實用、即時、專業,照顧全家人的數位媒體。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醫病天地/血管結構異常 提防主動脈剝離
健檢常忽略腦血管檢查 醫:50歲以上民眾要做
21歲男心律不整瀕死 電擊十多次加裝葉克膜救回
不只腰圍肥胖!研究:下巴也是心血管疾病指標
20歲女致命心包填塞休克 手術搶救住院24天出院
心臟有問題,該做哪些檢查?專家完整解析8種方式
下肢「1徵兆」恐是心臟衰竭!醫:初期症狀難發現
肉乾當零食吃?醫師曝「危險族群」小心血壓狂飆
突然心悸、胸悶別輕忽!醫:心臟胡亂跳大幅增加中風危險
衛教建立正確觀念 破解5大中風迷思
高血壓一年致4萬人死亡!研究:一動作有助降血壓
久坐久站靜脈曲張上身 醫師:抽空起身活動或在位子動
天氣忽冷忽熱小心血管受不了!醫揭「9大高危險群」不能輕忽
差點跟小鬼一樣…35歲男心臟主動脈剝離 開刀救回一命
發燒、咳嗽別以為是無害的感冒!出現「4大症狀」很致命
冬天洗澡由腳往頭洗可以防中風?一動作才是重點
醫病天地/老翁易喘易累…急性心肌梗塞
心肌肥厚恐猝死! 預防致命心律不整別忽略這項檢查
熬夜壓力飲食習慣差 青壯年易忽視心危機
睡覺、脫衣都要注意!醫師揭天冷猝死3大危險時刻
全球4千多萬人都中! 醫揭「3危險症狀」恐害中風、失智
蔡伯府驟逝/看心肌梗塞年輕化! 醫師提醒:家族史+抽菸肥胖最危險
寒舍董事蔡伯府驟逝享年48歲!醫:45到75歲是猝死高峰期 教你辨別5種猝死類型
解除心頭大患!台中榮總發表治癒4高風險心律不整患者
影/寒流過後回暖真舒適!醫曝:當心溫差變化反而要人命
心臟二尖瓣脫垂怎麼辦!專家推薦三餐這樣吃
溫差比低溫更要命! 6大心臟病發病原因...你中幾個?
影/48年最冷寒冬 氣溫降1度心肌梗塞住院上升4%
影/32歲年輕女子小腿傷21個月未好 查出靜脈曲張作祟
低密度膽固醇越低越好?該用藥物保養心臟健康嗎
猜你喜歡
男生脫褲後嚇傻人?泌尿科醫曝這款驚嚇度5顆星:只能剁掉
改善便秘、排解毒素 必知4大類膳食纖維資優生!
莊昕悅營養師/影響血糖的食物放後面…掌握5原則 糖友照樣嗑大餐
長期頭暈千萬不可輕忽 合併8大症狀可能患重大疾病
1歲半童95%燙傷「皮膚都掉到地上」經歷50次手術仍笑口常開
愛吃5食物恐讓胃食道逆流加劇!餐後1動作助緩解
健檢常忽略腦血管檢查 醫:50歲以上民眾要做
重訓盛行 姿勢錯誤 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飆升
拉肚子變瘦是因排掉宿便?醫:當心「代誌大條」
數羊、睡八小時都NG!日本醫學教授破除七大「睡眠迷思」
腹痛就吃止痛藥,小心變慢性腸胃病!醫提醒:腸胃不好這7種食物少吃
一天追完50集韓劇!30歲女眼前一片黑影 確診飛蚊症
鞋頭要有寬度和翹度 治療師教你7原則選對鞋足安心
一天放幾次屁正常?胃腸科醫師:不放屁才要當心!5建議觀察
乾癬纏身被辭職 接受生物製劑治療重生
變性網紅稱懷孕引撻伐 精神醫提醒這可能性籲多點寬容
男變性女可以懷孕、生小孩嗎? 婦產科醫曝:有4種可能
下肢「1徵兆」恐是心臟衰竭!醫:初期症狀難發現
女運將腳痛4年醫不好 竟是跗骨隧道症候群作怪
急性腦中風快打119協助送到對的醫院!醫師提醒:就醫前要記住的三件事
發脾氣就是不理性?行為學家解析「憤怒的10 種成分」:那些躲在怒氣背後的真實情緒
洗完頭大量掉髮、頭皮屑爆多? 醫師曝洗髮精「2重要成分」別用錯
不只腰圍肥胖!研究:下巴也是心血管疾病指標
一天追劇50集 30歲女眼前飄黑影確診飛蚊症
B肝帶原肝癌免疫治療有新法 北榮最新研究登國際期刊
一直掉髮怎麼辦?6招防止髮量變少 洗頭不能天天洗
近9成的準洗腎病人有「這病」! 但絕大多數人都無感
退化性關節炎年輕化 醫師:好發年齡提前至4、50歲
膽結石分二種,原因大不同!醫師:長期3部位疼痛要注意
高血壓一年致4萬人死亡!研究:一動作有助降血壓
醫病天地/練好肌力 膝蓋自然勇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