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1支牙刷用到天荒地老?3情況你應立刻更換
1.刷頭短而窄
短窄的刷頭可在口腔內靈活轉動,達到各個部位,不易留下死角。美國牙科學會建議,成人牙刷的刷頭長約2.54~3.18公分,寬約0.79~0.95公分。
2.刷毛軟硬適中
牙刷材質不是愈軟愈好,用軟毛牙刷時若力量掌握不好,刷太輕會清潔不徹底、刷太大力會傷害牙齦。而硬毛雖清潔效果較好,但對牙齒磨損傷害大,因此建議選擇軟硬適中的牙刷。
3.刷毛尖要圓滑
刷毛在切割後若是沒經過圓滑處理,容易造成傷害,因此建議選擇刷毛尖磨圓的牙刷,可保護牙齦。
4.刷毛適當排列
據美國牙科學會建議,適當的刷毛排列為2~4排,每排5~12束。另外一般每束長10~12公釐,寬3~4公釐,各束間保持一定兼具。
5.刷柄防滑設計
牙刷刷柄要握持方便舒適,並且有防滑設計。用角度型刷柄的牙刷,更容易清除牙菌斑,而且刷柄和刷頭角度最好為17~20度。
什麼時候該換牙刷?
牙刷用久了會滋生細菌,所以最好2~3個月換一次,而小孩喜歡咬刷毛,兒童牙刷應該換的更頻繁一點。電動牙刷由於有震動去垢功能,可3~4個月換一次。然而如果你的牙刷出現以下三種現象,建議直接更換。
1.牙刷根部顏色變深
刷毛根部污垢會慢慢累積,一旦發現牙刷根部顏色變深,代表污垢累積過多,應該即時更換。
2.刷毛磨損變形
若刷毛尖有軟塌現象,代表磨損度過大,而且刷毛間距離明顯變寬,污垢就更容易殘留在根部,最好換支新牙刷。
3.感冒後
一般感冒周期為一星期,但感冒病毒的傳染性會持續1~3周,即使感冒痊癒,病毒還是會留在牙刷上,恐造成二次感染,建議感冒癒後更換牙刷。
推薦閱讀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迎端午吃粽嗑斷牙 牙醫:千萬別做這動作
漱口水刷牙前or刷牙後?牙醫師:多數人都用錯時機了,正確潔牙順序該這樣做
牙口不佳增失智風險近2倍 專家教如何評估缺牙問題
家長嚼碎食物再餵給孩子 4歲童狂拉肚子、蛀牙嚴重
智齒不拔沒關係? 醫曝「害牙爛關鍵」 還可能變口腔癌
飄異味、咬合鬆 戴活動假牙者速回診
國人平均蛀牙2.01顆 高於全球1.67顆
守護孕婦兒少口腔健康 3/21至4/11看牙醫免掛號費
疫情間刷不到兩次牙 牙周病風險增確診死亡率高8倍
牙齒太黃怎麼辦?牙醫:造成牙黃原因有8種,4個美白方法助改善
電動牙刷真的比傳統牙刷好用?日本牙醫師分析差異,刷完牙別忘一動作確認乾淨了沒
刷牙時牙齦出血是牙周病嗎?醫:出現7症狀要當心,教你如何預防、治療及正確刷牙
高風險病患健保給付每3個月洗牙1次! 3月1日起27萬人受惠
過年牙痛怎麼辦?牙醫師給的實用6建議
同樣是植牙價格為何落差大? 牙醫師告訴你關鍵4環節
全國首例 三總團隊從眼眶拔牙
愛喝飲料、晚睡小心釀牙周病!牙醫師:莫忽視5個危險警訊
缺幾顆牙沒關係?缺牙和牙周病相互關係 牙醫:最怕導致這三種疾病
不是沒蛀牙就好!研究揭牙周病增心臟病、精神病風險
99%成人有牙周病!研究:恐致陽痿、心臟病、癌症上身
牙痛竟跟天冷有關 醫生曝喝完飲料少一個步驟會傷牙
餐後、睡前刷牙,為何還有口臭? 醫揭「6大症狀」小心是牙周病
牙醫解析/蛀牙後一定得抽神經?抽完神經有需要做假牙嗎?
每天都有刷牙+使用牙線,為什麼還是會蛀牙?專家:因為你做錯了這幾件事
漱口水越辣效果越好?刷完牙不可使用?專家替你解密漱口水的使用迷思
慣用手常無法將牙齒刷乾淨 牙醫曝常見NG刷牙方式
牙刷、電動牙刷哪個好?醫師告訴你5個刷牙常見問題
銀髮族靠口腔運動增強咀嚼吞嚥功能 吃得好又能防失智
過敏兒看過來!8歲童暴牙、瘦小常感冒 特殊牙套讓他美齒又高壯
怎麼刷牙才正確? 牙醫:不能刷過頭,正確刷牙4要領
猜你喜歡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別讓錯誤姿勢害椎間盤出軌 醫揭7個易引發椎間軟骨突出的日常動作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耳朵癢別亂挖,小心越挖越癢!醫指常見原因,4招有助改善
失眠睡不著?專家:與其努力睡覺 不如告訴自己「不要睡著」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女性注意!研究:夜間醒來多次恐與血脂異常有關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確診住負壓病房 猴痘指引惹議
打過牛痘或水痘疫苗能防猴痘嗎? 醫師給答案
胸痛記住這口訣 出現這4狀況需注意是否為急性心肌梗塞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骨鬆小心!髖關節骨折死亡風險高
骨質疏鬆若中斷治療 恐增加骨折風險
骨質疏鬆症族群男女有別 醫師曝為何男性發作晚且骨折更易嚴重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糖友、腎友、免疫疾病患者 也要小心骨鬆危機及早檢測骨密度
猴痘來了!卡介苗、天花疫苗疤痕怎麼分辨?2張圖看懂自己有無保護力
50歲男裝心臟支架7年後胸悶竟又梗塞 再放1支架救命
二尖瓣脫垂常伴隨心悸、胸悶 健保大數據揭常見10大共病
男大生無故翹課還想尋短 檢查發現是躁鬱症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早睡早起才是健康的?醫師曝一件事方為改善睡眠品質關鍵
婦人突然不會穿褲、裝藥盒 查出是患急性梗塞型腦中風
40歲二寶媽頻尿檢查不出異常 醫師發現這問題做雷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