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婦產科

生不生?何時生?掌握屬於妳的「身體自主權」

當越來越多的女性能夠坦然說出「我想讓身體休息」、「我還沒準備好」捍衛自己的身體自主權,表示女性離真正的性別平等又更近了一步。圖/Freepik
當越來越多的女性能夠坦然說出「我想讓身體休息」、「我還沒準備好」捍衛自己的身體自主權,表示女性離真正的性別平等又更近了一步。圖/Freepik

聽健康

00:00/00:00

「我想讓身體休息」、「我還沒準備好!」在台灣,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坦然表達自己的生育意願,並主動尋求符合自身需求的避孕方式。高雄容婦產科副院長陳鈺萍指出,這背後反映的正是女性身體自主意識的抬頭。她分享,曾有女性在先生陪同下前來諮詢,原本只想「先問問有什麼樣的避孕方式」,卻在充分了解每一種避孕方式後,當下就選擇了手臂皮下避孕植入劑。

容婦產科副院長、順勢生產推廣醫師陳鈺萍。圖/醫師提供
容婦產科副院長、順勢生產推廣醫師陳鈺萍。圖/醫師提供

診間裡的性別革命

「二十年前,門診常見女性獨自面對『伴侶不願戴套』的困境,但現在越來越多伴侶願意一起討論生育計畫,」陳鈺萍醫師欣慰地說,隨著性別主流化推進,台灣社會對避孕的態度已悄然轉變,避孕不再只是女性的「秘密任務」,而是伴侶間共同的責任。

她分享一個難忘案例,一位產後媽媽在老公陪同下一起來諮詢產後避孕,原本擔心避孕會影響哺乳或影響二寶計畫,在診間充分了解各種避孕方式後,認為皮下植入劑符合不影響哺乳、不需要每天定時吃藥、能讓她安心照顧新生兒的需求,當天就決定植入。「植入過程不到十分鐘,非常方便快速,沒有想像中複雜」。

長效且可逆的避孕,讓生育計畫真正「自主」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女性能選擇的避孕方式也越來越多元。陳鈺萍醫師詳細分析各種選擇,口服避孕藥雖然普遍,但忘記吃藥就要重算時間,避孕效果會打折;而子宮內避孕器雖是長效可逆的避孕方式,可提供五到八年99%的避孕效果,但置入時的異物感讓不少人卻步,甚至有人要求自費麻醉,這些都是女性在選擇上會考量的地方。

皮下避孕植入劑提供三年超過99%的避孕效果,免去每日服藥的壓力,若有生育計劃,在取出後一週可恢復排卵及生育力,有長期避孕需求、害怕內診、容易忘記吃藥或產後媽媽都可以考量。

月經迷思與身體自主

在避孕諮詢中,陳鈺萍醫師最常面對的疑慮之一就是「月經不來」的恐懼。「有些女性聽到皮下避孕植入劑可能出現前三個月月經不規則或閉經(無月經)而猶豫卻步。」她試圖從歷史與醫學角度提供不同的觀點:「以前的女性二十到四十歲間多在懷孕哺乳,月經來的次數其實很少。現代女性從十幾歲初經到三十幾歲生第一胎,卵巢已經連續工作近二十年。」她認為,讓卵巢暫時休息其實對身體是好事,「這不是不健康,而是讓身體喘口氣」。

伴侶的支持,成性別平等的關鍵

面對家庭與社會的生育壓力,陳鈺萍醫師認為伴侶的支持至關重要。「雖然性別越來越平等,但生育壓力往往還是落在女性身上。這時候伴侶的一句話,勝過女性自己去辯駁很多話。」

她分享令人感動的例子,有對夫妻不想生育,當長輩不斷催促時,先生直接說「是我不孕,不要再問了!」巧妙化解了女方壓力。陳鈺萍醫師建議,伴侶間應該在決定共同生活前,就先溝通對生育的價值觀,「這可以作為判斷兩人是否適合長久在一起的指標」。

在訪談尾聲,陳鈺萍醫師提到,每個避孕選擇都不單只是醫療的決定,而是女性對身體自主權的表現,當越來越多的女性能夠坦然說出「我想讓身體休息」、「我還沒準備好」捍衛自己的身體自主權,表示女性離真正的性別平等又更近了一步。

避孕藥 伴侶 月經不規則 壓力 哺乳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