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肉雞打針?橄欖油只能涼拌?被誤會最深的「3大食材」 營養師教辨真偽

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退休力/ 來測你的退休力

安穩退休 提早規畫更需跨代溝通

中信銀個人金融執行長楊淑惠。圖/中信銀行提供
中信銀個人金融執行長楊淑惠。圖/中信銀行提供

聽健康

00:00/00:00

根據聯合報退休力大調查,理財是退休準備的起手式。在高通膨與長壽風險下,如何打造退休財務韌性?中信銀行個人金融執行長楊淑惠指出,關鍵在於讓退休後仍能維持生活品質、應對醫療與長照開銷,並在市場波動中保持安全感。

中信銀行與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二○二五家庭理財暨樂齡金融白皮書」指出,退休準備不只是個人課題,更牽動家庭資源與照護責任,不同世代在理財目標與挑戰上各異。

楊淑惠分析,中壯世代肩負照顧長輩、扶養子女與自身退休三重壓力,理財常被迫延後;而高齡族群雖有資產,卻可能忽略醫療與照護支出,或因避談資產安排導致家庭壓力與風險。

她強調,各世代理財行為反映風險認知差異。唯有提早規畫、跨代溝通與紀律執行,才能在長壽時代安穩退休。建議以「退休三本」為策略—老本、病本、保本。

「老本」是退休基本生活資金,應依退休年齡與生活開支提早累積;「病本」針對高齡社會的醫療與長照支出,應及早配置醫療險與長照險;「保本」則防範詐騙與資產剝削,可透過安養信託等方式。

楊淑惠提醒,照顧者應建立「優先顧好自己,才有力氣扶助家人」的理財心態。定期定額投入具抗通膨能力的金融工具,並以基礎醫療險打好風險的防護基底。

同時,無論是退休前或退休後,民眾都應選擇合適的資產配置策略。退休前可運用平衡/成長型基金或投資型保單,並搭配保守型的還本型商品或養老險;退休後應將重點放在打造穩定現金流與資產安全,可選擇固定收益型產品或即期還本險,並透過設立信託機制,達到資產保全與醫療風險管理。

更重要的是,鼓勵長者主動與家人開啟照護與傳承的對話,並善用數位工具,如理財健診服務,清楚掌握財務缺口,並持續追蹤目標達成率,提升財務韌性。

台灣永續金融與企業影響力協會理事長王儷玲。圖/王儷玲提供
台灣永續金融與企業影響力協會理事長王儷玲。圖/王儷玲提供
永續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邱淑媞。圖/邱淑媞提供
永續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邱淑媞。圖/邱淑媞提供

退休準備 長壽風險 退休力大調查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