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道反覆感染該怎麼辦?醫師教你正確預防陰道炎!
大部分的女性多多少少受過陰道炎感染的困擾,尤其在這炎炎的夏日,潮濕又悶熱的天氣可能使你的陰道炎反覆感染,當你抵抗力弱時,更是難以治療,發作起來癢到難受,影響的不只是生理還有心理層面。
施俊宇醫師提出,除了看醫生找出病因及治療方法之外,居家保養更是重要,一起帶您一同瞭解何謂陰道炎!
陰道炎常見的症狀
陰道炎常見症狀是陰道或外陰部有搔癢感、外陰部丘疹面板炎、陰道紅腫、排尿或行房時伴隨灼熱感、小便疼痛或頻尿,以及出現白色、濃稠、似乳酪狀或豆腐渣樣的陰道分泌物,施醫師提到,如有以上症狀需及早就醫治療。
陰道炎好發的原因
女性在內在免疫功能低下、長期服用藥物、懷孕,或外在的衛生習慣不佳、潮濕悶熱的環境(習慣使用護墊或穿著不透氣緊身褲、牛仔褲或褲襪),性生活頻繁或不當灌洗陰道,都可能會導致陰道環境改變而使原來的陰道乳酸桿菌減少其他的菌叢(大部分病原為白色念珠菌)增加,進而造成陰道發炎的現象。
陰道炎的治療
常見的陰道炎包括細菌性陰道炎、念珠菌陰道炎,只要經過適當的診察與抗細菌或抗黴菌的陰道塞劑、口服藥或藥膏治療後通常症狀都會有明顯的改善。另外施醫師提醒民眾,治療期間性行為最好暫停或使用保險套,以減少復發機會及交叉感染。
陰道炎的預防與保養
1.增加抵抗力
施俊宇醫師提出增加抵抗力能降低陰道炎反覆感染的情況,維持規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以及適當的運動。平時多攝取充足的水分及適當的蔬菜水果,並避免高油、高糖分或刺激辛辣的食物。
2.改變衛生習慣
上完廁所由前往後擦,可減少感染的機會,並勤換洗內褲、毛巾,晾在有陽光或通風處。
3.私密處維持正常的環境
盡量避免長期處於潮濕、悶熱,並保持陰道通風乾燥。盡量穿著寬鬆、通風以及棉質內褲,施醫師也建議女性減少使用護墊,如有必要使用護墊,請常常更換,以避免滋長細菌。避免穿緊身、尼龍、合成纖維的質料衣物。不要過度清洗、或使用婦科清潔液灌洗陰道。減少抗生素使用,避免破壞原本陰道菌落的動態平衡。
4.平日居家保養
平時作些居家保養也可以降低陰道炎發生機率,如定期使用泡盆(溫水坐浴),可促進血液迴圈,改善陰道炎的不適感及促進陰道分泌物流出。沐浴時可選擇適合較為溫和的私密處專用清潔劑,平時也可多補充私密處益生菌,可恢復及維持陰道菌叢的健康。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KingNet國家網絡醫藥,是一結合醫療、藥品、保健、養生的行動網絡平台,並經營華人醫療界最具規模醫藥諮詢,擁有1500位專業醫療人員,提供民眾在線免費醫療諮詢,致力健康醫療衛教之推廣,深受民眾與醫界信賴。 網站擁有超過6萬筆中西藥藥典,及上萬筆常見疾病及醫護名詞,破解艱深的醫療與用藥相關專有名詞,讓醫療更貼近群眾!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網站】:https://www.kingnet.com.tw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kingmedical/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台「生不如死」危機增 30後結婚、1盲點錯失黃金生育期
無創海芙刀治癒 50歲婦女生娃
長時間重訓、深蹲?婦產科醫提醒當心提肛肌發炎
醫病天地/巧克力囊腫作祟 生理期劇痛
懷孕懷到腦中風!26歲孕婦局部麻醉取栓忍痛護子
女性沒月經也有慢性下腹痛 物理治療可減輕疼痛
經痛發生時,為什麼止痛藥會越吃越無效?婦產科醫師解答
不能染燙髮、泡溫泉…孕婦手冊 挨批造成恐慌
中藥衛生棉、綠茶衛生棉,真能抑菌?婦產科醫師教「衛生棉挑選指南」
高齡產婦占3成 為求子花200萬安胎
政府800億催生助產 也應重視安全一線安胎用藥
孕婦高血糖易畸胎且有後患 備孕到孕期應控糖
天氣濕熱分泌物變豆腐渣 當心陰道炎找上身
更年期婦女「性」趣缺缺 婦產科醫師建議這樣做
懷孕期間飲食該如何控制?營養師:8大飲食指南一次看懂,讓你遠離妊娠糖尿病
夫載孕妻遭追撞!醫師機警緊急剖腹 產下健康男娃
林志玲47歲得子 不孕症醫師李茂盛:40歲以上婦女仍有成功機會
打完疫苗月經異常?婦醫教6招應對,超過一次異常才檢查!
「好朋友」天天來 醫查出是瘜肉惹的禍
試管嬰兒「多」未必好 研究:1~2個胚胎成功率最高
半年2.8萬夫妻試管嬰兒求子 較2019年同期增萬人
產後6個月抗疤黃金期 傷口照護把握3重點
婦女防「子宮脫垂」使用子宫托可暫免開刀
子宮內膜異位症輕症可中醫調理 中醫教你簡單茶飲輕鬆調整體質!
國健署不孕補助實施半年...植入胚胎8千筆 已核發5億元
徐若瑄「子宮肌腺瘤」為何會血崩住院? 醫曝「危險因子」:3大症狀快就醫
林依晨產後復出「根本看不出來生過」 靠3招快速瘦身!
開五指有多大多痛?真實比例圖曝,媽媽們:老公育兒再雷,就問他想不想也被開五指!
腎移植定期服用抗排斥藥物 36歲女順利自然生產
年逾萬人患妊娠糖尿病 家族史、高齡孕婦風險高
猜你喜歡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排便後不要擦太乾淨 醫建議:擦到淡黃色就收手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服用他汀類藥物能否改善動脈硬化進展?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解答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QA/與天花類似但傳染力較弱的新興傳染病「猴痘」,一般人如何預防?
確診住負壓病房 猴痘指引惹議
二尖瓣脫垂常伴隨心悸、胸悶 健保大數據揭常見10大共病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別讓錯誤姿勢害椎間盤出軌 醫揭7個易引發椎間軟骨突出的日常動作
連戰傳因中風住院,靠她相助脫險!醫:7大中風危險因子,熟記FAST助判斷
壯陽藥正確使用不掃興!醫:牢記4重點,不是吃越多越猛
骨鬆未積極治療,腰疼竟脊椎骨折!術後10處裂縫
首例猴痘侵台 林氏璧分析威脅不比新冠、但有1提醒
人畜共通傳染病 變得更常見!新冠、猴痘之外 疫情恐還沒完
猴痘列第2類法定傳染病 須24小時內通報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糖友、腎友、免疫疾病患者 也要小心骨鬆危機及早檢測骨密度
常見「膽固醇迷思」你中幾個?醫破解:太低也非好事
猴痘侵台關鍵20天 台大醫:入侵社區後「傳播難斷根」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40歲二寶媽頻尿檢查不出異常 醫師發現這問題做雷射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黴菌感染好不了有4關鍵,醫教6招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