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道反覆感染該怎麼辦?醫師教你正確預防陰道炎!
大部分的女性多多少少受過陰道炎感染的困擾,尤其在這炎炎的夏日,潮濕又悶熱的天氣可能使你的陰道炎反覆感染,當你抵抗力弱時,更是難以治療,發作起來癢到難受,影響的不只是生理還有心理層面。
施俊宇醫師提出,除了看醫生找出病因及治療方法之外,居家保養更是重要,一起帶您一同瞭解何謂陰道炎!
陰道炎常見的症狀
陰道炎常見症狀是陰道或外陰部有搔癢感、外陰部丘疹面板炎、陰道紅腫、排尿或行房時伴隨灼熱感、小便疼痛或頻尿,以及出現白色、濃稠、似乳酪狀或豆腐渣樣的陰道分泌物,施醫師提到,如有以上症狀需及早就醫治療。
陰道炎好發的原因
女性在內在免疫功能低下、長期服用藥物、懷孕,或外在的衛生習慣不佳、潮濕悶熱的環境(習慣使用護墊或穿著不透氣緊身褲、牛仔褲或褲襪),性生活頻繁或不當灌洗陰道,都可能會導致陰道環境改變而使原來的陰道乳酸桿菌減少其他的菌叢(大部分病原為白色念珠菌)增加,進而造成陰道發炎的現象。
陰道炎的治療
常見的陰道炎包括細菌性陰道炎、念珠菌陰道炎,只要經過適當的診察與抗細菌或抗黴菌的陰道塞劑、口服藥或藥膏治療後通常症狀都會有明顯的改善。另外施醫師提醒民眾,治療期間性行為最好暫停或使用保險套,以減少復發機會及交叉感染。
陰道炎的預防與保養
1.增加抵抗力
施俊宇醫師提出增加抵抗力能降低陰道炎反覆感染的情況,維持規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以及適當的運動。平時多攝取充足的水分及適當的蔬菜水果,並避免高油、高糖分或刺激辛辣的食物。
2.改變衛生習慣
上完廁所由前往後擦,可減少感染的機會,並勤換洗內褲、毛巾,晾在有陽光或通風處。
3.私密處維持正常的環境
盡量避免長期處於潮濕、悶熱,並保持陰道通風乾燥。盡量穿著寬鬆、通風以及棉質內褲,施醫師也建議女性減少使用護墊,如有必要使用護墊,請常常更換,以避免滋長細菌。避免穿緊身、尼龍、合成纖維的質料衣物。不要過度清洗、或使用婦科清潔液灌洗陰道。減少抗生素使用,避免破壞原本陰道菌落的動態平衡。
4.平日居家保養
平時作些居家保養也可以降低陰道炎發生機率,如定期使用泡盆(溫水坐浴),可促進血液迴圈,改善陰道炎的不適感及促進陰道分泌物流出。沐浴時可選擇適合較為溫和的私密處專用清潔劑,平時也可多補充私密處益生菌,可恢復及維持陰道菌叢的健康。

國家網路醫藥
成立於1996年9月的「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我們致力深耕醫療、藥品、保健、養生的行動網路平台。還有經營KingDS藥鋪子APP、KingBeauty美容藥妝醫療社群、QueenNet婦女專科醫院、 KingNet中醫院、 PrinceNet兒童網路醫院等相關網站。
【國家網路醫藥網站】:https://www.kingnet.com.tw/knNew/index.html
【國家網路醫藥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kingmedical/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40歲是女性健康分水嶺!專家建議5種檢查必做,降低癌症死亡率
月經來就痛?專家教六招顧好的子宮
熟女月經不順 吃避孕藥可調經?
老阿嬤下體「卡蛋」超尷尬 竟是膀胱掉出
不自主漏尿 手術讓她不再包尿布
大笑倒垃圾都漏尿 中年婦尿失禁別羞可治療
經痛要就醫 子宮內膜異位症會遺傳
子宮內膜異位症會遺傳 家族9婦女劇烈經痛困擾
罹子宮肌瘤莫慌!醫師:未必要治療,治療方式很多元
女性遠離乳癌威脅 醫師:這東西一定要慎吃
月經一來頭就爆疼 妳可能是有這種疾病
女子腹大如六月孕肚 子宮竟藏10顆腫瘤
停經後女性容易堆積內臟脂肪?日本醫師:男性化現象
濫用事後避孕藥 女大生亂經誤以為懷孕
子宮頸癌疫苗將開打 男生也可考慮
國一女生子宮頸癌公費疫苗將開打 專家:小男生也可打
子宮頸抹片異常 快做陰道鏡檢查
治療子宮肌瘤不一定要開刀
「婦科第一瘤」一定要開刀嗎? 名醫這樣說
子宮切除就免做抹片檢查 醫師:錯誤觀念
卵子沒了就是沒了!婦科醫師:3原因導致卵巢早衰
舒緩經痛 不想吃藥還有這3招
舒緩經痛 除了吃止痛藥還有這幾招
2、30歲年輕女性還不會陰道老化? 有這些症狀要注意!
我有白帶正常嗎?婦科醫師教你判斷是否就醫4個關鍵
女性觀察3部位 就能知道自己是否受寒!
子宮肌瘤新療法 不一定要開刀
衛生棉條好乾爽,可以當成護墊用嗎?婦科醫師解答
剖腹產比自然產不痛又安全?婦產科醫師破解迷思
雷射、電波讓人變「緊」?別再相信陰道回春的廣告了
猜你喜歡
健保系統連線異常 醫院:有人可刷有人不能刷
引進ROSA機器人 雙和醫院全亞洲腰椎手術先例
「醫病平台」再出發 讓我們繼續關心台灣醫療
台灣77偏鄉僅五名眼科醫師 攝影師化身打擊惡視力助攻
華航經理疑胃痙攣不適 醫師說出誘發原因
你測的血糖值是提供訊息的事實或是教科書的目標值?
3招收心兼減脂!簡文仁教你放手、承擔、發大願
血糖高就要杜絕所有甜滋味?營養師:3種食物可常吃
醫院也瘋狂/糖尿病患者 應注意食物的「升糖指數」
提升醫護士氣 救活OHCA 急診有獎勵
藝術家雕塑貝殼15年漸癱 原來是作品正在毒害她
流感重症數近5年新高 中壯年重症也攀升
郭亞棠自爆「下體發霉」 醫生建議戒穿緊身褲
把水果當晚餐吃一個月 21歲男進了加護病房
潘懷宗/4大「食物九宮格」 助你每日營養攝取達標!
年過45歲以後的女人 內衣褲該怎麼挑?
吃肉和奶油對身體不健康?為何人們總認為脂肪不好?
羊奶比牛奶更好消化吸收!營養師教羊奶怎麼喝怎麼選
躺在被窩裡,腳卻一直冰涼?6個方法讓寒氣不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