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災後心理傷害的影響不僅止於災民,災難相關工作人員如救難人員、軍警、媒體等,由於暴露於災難現場的景觀中,受到驚嚇或感到恐懼、面對民眾的悲傷與失落情緒、工作負荷過度等,也成為容易受到災難心理傷害的族群。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秘書長廖士程醫師表示,非災區民眾可能因為關心災情,透過媒體接受大量災區畫面,也可能產生替代性情緒創傷。
自殺防治學會常務理事周煌智醫師在九二一災後心理重建的相關研究中,發現精神疾病(特別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盛行率震後三年雖下降,然而自殺傾向與藥物濫用/依賴卻有增加的趨勢;另外,美國卡崔娜風災過後,心理重建的相關研究中發現,精神疾病的盛行率有增加的趨勢,但自殺意念與自殺計畫的盛行率卻較災難前為低。
心理健康行動聯盟召集人張玨提醒,在電視機前關心災情民眾,不能只抱怨或無助,應藉此瞭解自己心情變化,檢視有哪些因應方法,關心自己也關心周圍的人,給每個人一句好話、鼓勵、惜福。
協助救災的人每天離開現場時的五分鐘交流與舒展身心,也是必要的。有宗教信仰者,工作前後禱告一下,讓大家寬心是同樣功能,但不同宗教信仰不需勉強;同時要注意工作與心情應變的減壓方法,也能發現周遭居民或工作人員的情緒變化,及時轉介或提供服務。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