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一來就焦慮地拔頭髮、拔鼻毛甚至是拔陰毛,小心是「拔毛癖」作祟。一名14歲女學生出現禿頭,家長原以為是「鬼剃頭」,就醫後發現女學生禿頭處有長短不一的斷髮,應該是心理壓力造成的「拔毛癖」,醫生建議家長多留意孩子情緒及壓力,必要時須合併精神科醫生協助。
收治患者的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醫美中心主治醫師吳宜芳說,起初家長以為是局部性禿髮,第一眼遠距離觀察,可以發現患者頭皮左上側有一小塊圓形禿髮,初步看似俗稱的「鬼剃頭」,也就是圓禿;但近看頭皮及頭髮的狀態,發現並不是完全的禿髮,委婉誘導詢問病人,才發現病人一直有摸頭皮以及抓頭髮的習慣,確診為「拔毛癖」。這名女學生可能因課業壓力過大,才出現拔毛症狀。
Q:什麼是拔毛癖?
吳宜芳表示,「拔毛癖」是一種行為引起的落髮,病患常因為壓力或是其他情緒因素,以拔毛髮的方式紓解,除了拔頭髮之外,有的人還會出現拔鼻毛、腋毛或是陰毛的狀況。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解釋,最新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將拔毛癖列為強迫症相關障礙,患者通常合併有潛在情緒障礙問題,例如焦慮、憂慮等症狀,由於不知如何排解負面情緒,而透過拔頭髮、毛髮來紓解壓力。
Q:拔毛癖與一般圓禿的差別?
臨床上「拔毛癖」和圓禿非常容易混淆,但仔細觀察仍可發現差別。吳宜芳解釋,「圓禿」可能因自體免疫問題而造成,禿面呈光滑狀,看不到毛髮或毛囊;而拔毛因是外力造成,因此頭皮禿處會呈現長短不一的斷髮。
Q:誰會有拔毛癖?
吳宜芳說,臨床觀察發現,拔毛癖患者以女性略多,年齡雖兒童到成人均可能發生,但多半發生在年輕族群;若是成年後才發生的拔毛癖,合併精神疾病的機會較高。
在轉大人的青少年,多伴隨著「少年維特的煩惱」,有些說不出口的秘密,青春期的。楊聰財也說,拔毛癖患者以青少年居多,其中又以女生較常見,推估因為男生會透過打球、運動等方式排解壓力。而女生個性較壓抑,不知如何排解情緒,加上頭髮較長比較好拔,因此相較於男生,更常見拔毛症狀。
Q:拔毛癖如何治療?
若禿髮是外力造成,只須排除導致落髮的外力,可以不必給予口服或外用藥物,讓毛髮慢慢生長回來,一旦確診為拔毛癖,須以行為治療為主。吳宜芳表示,改善病患壓力,轉移病患對毛髮的注意力,都有助改善行為,且家人支持協助十分重要,必要時也須合併精神科醫師介入治療。
至於精神科的治療方式,楊聰財說,應生理、心理雙管齊下,除了提供改善情緒的藥物之外,也會採取認知行為治療,讓患者學習若遇情緒難題,有哪些宣洩方式,例如可以運動、出門散心等方式紓壓,而不是拔除自己的毛髮。
編輯推薦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