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患者住院遭「超級細菌」感染!出現肺炎還併發敗血症...靠這個救活
一名廿歲白血病患,住院期間接受化療導致白血球低下,感染碳青黴烯類抗藥性肺炎克雷白氏菌(CRKP),而且是帶有極強抗藥基因、會產生KPC(肺炎克雷白氏菌碳青黴烯水解酶)的菌株。患者不只出現肺炎還併發敗血症;使用抗生素始終沒起色,最後是靠病人的白血球回升後自救成功。
台大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主任王振泰說,一旦感染會分泌KPC的細菌,死亡率高達四到六成。面對這個難纏的抗藥性細菌株,很多時候得更積極處理或靠病人自己的免疫力,還好最近有新藥上市解燃眉之急。
KPC菌會分泌碳青黴烯水解酶,讓碳青黴烯類抗生素無效,且可以跨菌株、跨菌種散播抗藥性基因、形成多重抗藥性超級細菌。王振泰舉台大的監測資料說明,以前CRKP一年約有一百株,KPC菌約占兩成;現在CRKP暴增三倍,KPC菌占比也從兩成增加到五成。
為何KPC菌監測這麼重要,因為肺炎克雷白氏菌是醫學中心加護病房院內感染第一名,十年來從第五名去年底升到第一名。肺炎克雷白氏菌快速攀升,王振泰分析,外在環境及醫療行為大概只能控制三分之一的院內感染,肺炎克雷白氏菌及大腸桿菌,是一種內生性細菌,不容易藉由感染管制手法有效控制;在病人狀況不好的時候,就可能在人體內大量複製,進而造成感染。
院內感染控制日趨艱難,社區型黴漿菌肺炎對紅黴素的抗藥性問題也浮現,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說,十年來黴漿菌對紅黴素的抗藥性維持在兩成,但近半年突然暴衝到八成,雖然目前不至於沒藥可醫,但黴漿菌沒有疫苗可以預防令人擔心。
由於黴漿菌感染是兒少常見的社區型感染,而比糖果還便宜的紅黴素被大量使用,但今年入秋後各大醫院就開始出現重症患者,醫師直言從沒見過如此嚴重的病況。
一名五歲小女生在八月初感染黴漿菌造成瀰漫性肺炎出現呼吸衰竭,轉到台大裝了十三天葉克膜才搶救回來,住院兩個月才拔管出院;同時間也有一名八歲小患者轉到台大用葉克膜救命。
疾病管制署也發現問題嚴重性,發文請感染症醫學會,黃立民提醒臨床醫師,若患者用了二到三天紅黴素還是沒效,就要換藥;另外,沒有肺炎者不要開立紅黴素,以免助長鰴漿菌抗藥性。
推薦閱讀: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今年首例屈公病現蹤 印尼男入境發燒機場攔檢確診
10多歲少女成今年首例傷寒本土病例 感染來源待釐清
立百病毒致死率75%恐全球大流行 專家驚曝:台灣是高風險區
流感疫苗過剩開放全民施打 學者:過了黃金期了
農曆年為流感好發期 北市353家診所春節提供疫苗接種
公費流感疫苗全民開放 陳時中:1月31日起至疫苗用罄
手癢擠痘卻雙肺感染險喪命 醫:危險三角區勿擠
日、韓禽流感來襲 彰化出動到芳苑禽場消毒
吃到沒熟的豬肉會怎麼樣? 恐怕不是拉肚子而已!醫曝「驚人下場」
史上最晚流感重症 77歲嬤沒打疫苗
虛驚一場!自美返台全身痠痛以為染新冠 竟是怪蟲惹禍
「老人隱形殺手」肺炎 這些人是高危險群
登革熱近年有北漂趨勢? 學者:白線斑蚊一直都在
友善愛滋環境待建構 民團推靜密謝說聊學6原則
幼童類流感增 接種率未達標 疾管署催打
桃園又見本土登革熱 疑為群聚感染
桃園市龜山區又爆本土登革熱群聚 5旬男三度就醫才確診
國際禽流感疫情告急 冬候鳥過境來台提醒注意防疫
10歲男童染肺炎鏈球菌兩度心跳停止命危 疾管署這麼說
流感疫苗打氣銳減八成 疾管署提醒:幼兒得流感易重症
桃園又見本土登革熱 疾管署:群聚事件
桃園婦人確診本土登革熱 常在桃園龜山、新北樹林活動
加拿大豬流感H1N2首例豬傳人 疾管署:會再觀察
台灣搶要新冠肺炎疫苗 感染科專家警告接種後兩大隱憂
林口再增兩例登革熱 其中一人住OUTLET商圈附近
難證實疫苗引起GBS 專家:流感引起GBS機率遠大於疫苗
醫病天地/防流感 打疫苗戴口罩勤洗手
板橋榮民之家驚傳整棟遭隔離 新北衛生局釋疑
新北再新增2例登革熱 累計44例確診
新北登革熱疫情擴及板橋 群聚再添一樁
猜你喜歡
為什麼有「老人味」?皮膚科醫師揭3大臭味來源
飲料喝半糖也會糖尿病?營養師分析「含糖地雷」食物,韓式炸雞也上榜
你的肺有多老?專家教你用一招簡單診斷肺年齡
洗完頭真的得用潤絲精?潤絲精可與洗髮精一起用?專家解惑
女友下體狂流「寶可夢」般墨綠色液體 男聞味道瞬間崩潰
你有雙下巴嗎? 小心是血管疾病警訊
睡不好很傷身!規律運動、調整睡前吃點心習慣…專家提點「好眠10招」
媽祖遶境徒步遠行 醫師提醒注意2件事避免致命風險
月經量變少,是不是提早進入更年期?醫師教先判斷這些事
常腹瀉、傷口慢好…免疫力低下病毒易入侵!醫師教從生活型態5方面調整
控血糖先吃菜再吃肉?專家揭正確進食順序:大部分人都做錯
換季就全身癢爆!皮膚科醫認證蕁麻疹7大止癢攻略
你是落枕高風險群嗎?醫提醒:伴隨其他症狀當心
你有多硬?勃起硬度也分等級!醫:硬度不足恐增心肌梗塞風險!
動太多或太少皆可能引起 醫教2招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9種人最易養出膽結石 醫提醒:右上腹部不舒服當心
總是膝蓋痛怎麼辦? 骨科醫師教日常6招保養
痛風不能吃豆類製品?醫:限錯飲食對控制尿酸沒用!真正不能吃的是這些
「天邊孝子」批評給壓力,照顧者情緒爆發!轉念5方法
很少覺得肚子痛表示很健康?3種「病態便秘」快就醫
肥胖對血管危害多大?醫:大小動脈都可能出狀況
國人40歲以上成人夜尿盛行率近4成 醫曝常見4大原因
喉嚨異物感可能與6大類問題有關 醫:這個部位的最要警覺
7種大便型態代表什麼?醫:4種情況要當心,盡早就醫
常嗆到是肌少症警訊!復健科醫一招讓口咽喉部肌肉更有力
全台350萬人的困擾!退化性關節炎影響行動 醫建議手術
小便顏色混濁、泡泡多…有問題嗎?7種尿液健康狀況,一次詳解
手抖、行動慢…恐罹巴金森氏症,一張表自我檢測
如何讓大腦得到高效休息 腦神經科醫師給出這個建議
洗髮精加水稀釋用更久?皮膚科醫揭「可怕下場」
2名6歲童發燒腹瀉!原來都有養小烏龜 真相大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