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先生多年前患有高血糖,因菸、酒、熬夜等不良習慣,42歲就突發心肌梗塞,初次發病時他只覺得耳朵痛,一度以為中耳炎,沒想到竟是心血管問題。日後,鄭先生生活習慣未改,心梗兩度復發,甚至需要接受「換心」手術。9月29日為世界心臟日,醫師提醒,留意心梗發病徵兆,同時戒菸酒、控制三高,才能護心保健康。
心臟神經屬迷走神經,心梗發作時疼痛點可能在周邊。
土城長庚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楊嘉浤表示,心臟是由三條血管構成,其中提供心臟養分的冠狀動脈如果發生粥狀硬化及阻塞,就會形成心梗。尤其膽固醇偏高、有抽菸習慣者,都是冠狀動脈粥狀硬化的高危險群。而心梗患者,除了常以胸痛為主訴外,後背痛、牙痛、耳朵痛也都可能是心梗症狀。
楊嘉浤解釋,心臟神經屬於「迷走神經」,故患者心梗發作時,疼痛點未必在心臟病灶處,反而可能出現在周邊不同位置。除了背痛、耳痛外,許多人甚至是牙痛就醫,結果發現是心臟出問題。
三高患者泡湯要注意,最怕水分散失、血液變濃稠。
不少民眾認為,泡湯有助促進新陳代謝,緩解三高病情,楊嘉浤提醒,「泡湯其實不如想像中安全。」尤其慢性疾病患者,泡湯時反而更要注意,因為溫泉水水溫高,泡湯會讓人體水分因流汗而快速散失,血液因此變得濃稠且流速變慢,最終可能堵塞血管。他建議三高患者,一定要補充足夠水分再泡湯,泡湯時間也不宜過久,才不會發生心梗憾事。
而急性心梗發病時,即使症狀輕微、立刻緩解,也不宜自行就醫,應搭救護車。楊嘉浤說,這是因為急性心梗常伴隨併發症,患者可能突然休克或心律不整,搭救護車可以在第一時間電擊。「急性症狀若能及早處理,對患者預後很好。」
楊嘉浤提醒,高血脂、抽菸、糖尿病和高血壓,都是造成心臟疾病的危險因子,高血壓患者應定期量血壓,提供醫師作為調整藥物依據,才能避免後續風險。
心梗復發機率高 務必積極控制
新冠肺炎影響心肌梗塞病患回診意願,台北國泰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張嘉修指出,國內染疫的機率不到萬分之一,反觀心肌梗塞發生後,頭一年再發生心肌梗塞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比率高達5%-20%,「所以一定要積極控制病情,否則會再復發。」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有些心梗後的患者,因擔心染疫、擅自減少回診次數,甚至連服藥都有一搭沒一搭;張嘉修表示,他就曾遇到心梗患者因擔心感染新冠肺炎,減少回診次數,但比起感染病毒,三高及心梗患者,反而更需要擔心再次心梗的風險。
而很多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的三高患者也因在家時間變多、減少外出運動,多吃少動導致體重增加,讓三高控制更困難,臨床發現,因病情控制變差,出現心臟衰竭和心梗就醫的患者有增加趨勢。
此外,高血脂是最容易造成心梗的元凶;而三高都有的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比常人多一倍,必須靠飲食、運動、藥物三管齊下,才能降低心梗和腦中風的風險。
張嘉修強調把握「健康飲食」、「向菸說不」、「規律運動」、「定期健檢」四大護心原則,是降低心梗的不二法門。門診常聽到患者抱怨藥開得太多,平日卻照三餐吃補品,其實魚油、銀杏、紅麴等,可能影響藥物效用,「規律服用藥物,就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反而不要吃太多保健品,病情才能得到控制。」
此外,中秋前後,民眾好食柚子,張嘉修提醒,柚子、葡萄柚都會影響降血壓藥物的效用,三高患者不宜過量食用,以每日一顆為上限,且要與服藥時間錯開至少四個小時。
大里仁愛醫院營養師徐佳靖提醒三高患者,日常飲食應把握少糖、少油、少鹽、高纖維「三少一高」原則,常見的蔬菜、全穀類、地瓜等,都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控制三高;防疫宅在家時,也可以煮「花椰菜米」,其獨特香氣加上花椰菜的高纖含量,可取代米飯。
花椰菜米健康油飯
食材:香菇、油蔥、蒜頭、麻油、櫻花蝦、豬瘦肉絲、白米、花椰菜米
作法:
1. 豬肉絲與蠔油、白胡椒、米酒抓醃。
2. 鵝油蔥酥與乾香菇、薑片爆香。
3. 加入解凍後花椰菜米。
4. 將食材1倒入鍋中拌炒。
5. 熄火加麻油,將白飯入鍋拌至均勻上色。
花椰菜米3大好處
● 取代白飯,減少醣份攝取。
● 富含膳食纖維,可降低血脂及膽固醇。
● 具良好的抗氧化能力,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
(食譜設計╱營養師徐佳靖、製表╱林琮恩)
MAT-TW-2101127-1.0-09/2021
【慢病好日子】
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
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
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