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手臂放置姿勢錯誤可能讓你被誤診高血壓!正確量血壓7重點,一圖看清坐姿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聲/ 醫聲要聞

醫療資源難進入 受刑人有病看不起/圍欄內的醫療3

不少獄友在監獄內都表達看病非常難。記者曾原信/攝影
不少獄友在監獄內都表達看病非常難。記者曾原信/攝影

聽健康

00:00/00:00

台語歌手陳盈潔高齡入獄,她患有中度阿茲海默症、高血壓及糖尿病等疾病,監所內醫療議題再度引發討論。監所關注小組近期發出問卷,其中也詢問監所中受刑人健康狀況,不少受刑人反應「有病看不起」;小組指出,不少受刑人身體狀況本就不佳,獄政、衛政卻幾乎斷鏈,加上收容人高齡化趨勢,監獄又老又病。

監所關注小組今年端午連假期間寄出2000份調查書,截至7月28日共回收來自於33個監所共735份調查書。討論到有關醫療安排時,不少受刑人表示,受勞作金過低影響,健康檢查、不急迫的手術,會盡量留至出獄後進行。

受刑人在調查書中一筆一畫寫下獄中困境:「有時候要看病都不敢去,因勞作金不夠」、「如果刑期長,又缺少親友支持的受刑人,遇到身體不適,大多選擇『自然痊癒』」、「如需外醫,因資金不夠,而放棄醫療」、「花費家人的,就會為了省錢,小病就不會醫」、 「沒有錢會卻步去看醫生」、「只能乞求自己別生病」。

監所關注小組理事長陳惠敏,與小組搜集的735份監所收容人問卷。記者林琮恩/攝影
監所關注小組理事長陳惠敏,與小組搜集的735份監所收容人問卷。記者林琮恩/攝影

監所關注小組副秘書長賴仁祥表示,監所受刑人工作權、生命權等議題環環相扣,要改變收容人醫療困境,除藉政策制定讓醫療體系與監所連結,更要改變監所勞作金嚴重低下的問題。

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住院醫師、監所關注小組常務理事鄭龍驊曾參訪全台多所監獄,於台大雲林分院任職期間,曾在雲林監獄精神科門診見習。他表示,二代健保實施後,監所收容人獲得健保資格,監所多採與鄰近醫院簽約,由院方派醫師駐診、戒護外醫時也能使用健保資源,但受監所文化影響,醫療資源常看得到、吃不到。

「小組收到不少收容人反應,因難以尋求第二意見,導致錯過最佳治療時機。」鄭龍驊說,監所中科別選擇受限,能尋求第二意見的機會也少;若非緊急情況,要申請戒護外醫相對困難,且須由門診醫師同意,但醫病關係仍有張力存在,且萬一門診醫師認定不必轉診,戒護外醫的可能性又更低,且監所審核收容人戒護外醫須求時,多以監所管理為考量,而非以醫療為出發點。

在外稀鬆平常的癌症篩檢資源,在獄中卻幾乎沒有。本報資料照片
在外稀鬆平常的癌症篩檢資源,在獄中卻幾乎沒有。本報資料照片

一位不具名的宜蘭監獄工作人員表示,獄中根本沒有資源進行癌症篩檢,幫助受刑人早期發現疾病,也無人進行衛教;監所身心障礙鑑定難以執行,收容人身障證明過期時有所聞,身障統計黑數極多。此外,監所就醫並非「今天掛、明天看」,必須提前一周掛號,還未必能排到,收容人若有身體不適多要隱忍一段時間,無法及時獲得診斷。

台大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彭啟倫在屏安醫院任職時,曾在屏東監獄開設精神科門診。他表示,每周一次的精神科門診,常常只能開藥,長期的疾病追蹤是一大困難;衛福部的五癌篩檢在獄中是否能行,也要看監所是否有足夠設備,部分監所雖有門診空間,但缺乏醫療器具與檢驗設備。

鄭龍驊表示,收容人在入監前,健康狀況就身為社會弱勢等原因,較常人差;入監後因監獄環境所致,讓健康情況惡化,情況形同「把特別需要醫療資源的一群人,放入醫療資源最缺乏的地方。」衛福部、法務部卻不曾就醫療角度進行討論,獄政與衛政、社政幾乎斷鏈。例如成癮者進入矯正系統前,有衛福部的戒癮資源,但踏入監獄後就完全中斷,「好像一旦成了犯人,就不再是病人。」

監所關注小組理事長陳惠敏說,收容人犯下罪行、依法受罰,刑罰雖剝奪收容人人身自由,其「生命權」仍受憲法保障,不應被排除於其他國民之外;且刑期加長的司法現況,收容人出獄年紀大,若在監所中沒有足夠醫療資源協助其發現疾病、及早治療,最終因病假釋、回歸社會,反而耗用更多健保、社福資源,成本由全民共擔。

癌症篩檢 精神科 高齡化 衛福部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