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旅遊返家發現廚房水槽容易發臭?簡單一張紙就能避免

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聲/ 高齡社會

媽媽62歲失智,她從家屬到營造失智友善社區,把思念化為力量

台北市信義區中行里里長林美君(右)號召在地老店,組成「失智友善組織」,響應台北市政府的失智友善行動。圖/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提供
台北市信義區中行里里長林美君(右)號召在地老店,組成「失智友善組織」,響應台北市政府的失智友善行動。圖/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提供

「媽媽生病時才62歲,我大約30歲,當時社會對失智症還很陌生。」台北市信義區中行里里長林美君談起過往,忍不住紅了眼眶。母親因失智在短短兩年間快速惡化而離世,促使她對失智家庭伸出援手,並投身里長服務工作,用心打造失智友善社區環境。

親身經歷的遺憾 讓她更懂照顧者的孤單

林美君的母親是家庭主婦,發病時家人因上班無法專職照顧,只能輪流應付突發狀況。「當時沒有長照1966,也不曉得要怎麼照顧失智者,身邊幾乎沒有可以求助的資源。」她感嘆,母親直到坐上輪椅才申請到外籍看護,這段艱難經歷讓她深刻體會到,「社區支持」是失智家庭最即時的依靠。

招募失智友善組織 店家成守護前線

擔任里長後,她立即著手行動。中行里定期與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合作,為鄰長、志工以及巡守隊辦理失智症教育訓練,建立協尋SOP;里內奉天宮、慈惠堂等信仰中心,也成為長輩的懷舊地標,帶來安心感。

此外,她號召五金行、早餐店、蔘藥行等在地老店,組成「失智友善組織」。有長輩在酷暑中於同一條街徘徊,店家立即警覺並通報,她與警方協力將長輩安全送回家,「因為我知道,家人不見了有多痛苦。」

從誤解到理解 社區成為照顧後盾

她說,失智症帶來的不只是病人的挑戰,照顧者更常陷入孤軍奮戰的困境,「病人有人照顧,但誰來體諒照顧者?」因此,她在第一任里長任期便與健康服務中心合作,開設照顧者支持課程,陪伴肩負長照責任的中壯年族群,學習如何面對壓力與衝突。

台北市信義區中行里里長林美君(右)將親身經歷的遺憾,化為打造失智友善社區的力量,是社區最堅強的照顧後盾。圖/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提供
台北市信義區中行里里長林美君(右)將親身經歷的遺憾,化為打造失智友善社區的力量,是社區最堅強的照顧後盾。圖/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提供

她也扮演鄰里之間的溝通橋樑。曾有一位阿嬤因失智在窗邊罵人,遭鄰居投訴,林美君耐心解釋後,鄰居不僅化解誤會,還主動陪阿嬤回家。這些轉變,正是社區力量的展現。

「因為經歷過,更知道怎麼陪伴這些家庭走過艱難時刻。」林美君感謝當年曾幫助她的社工,如今也秉持同樣的初心,織起一張溫柔而堅韌的社區安全網,讓失智家庭不再孤單。

失智友善從里開始,也從你開始

林美君的故事並非特例。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為讓失智友善由下而上永續推動,首創試辦「高齡暨失智友善示範里」方案,結合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團隊,邀集專家及照顧者,協助里長「知能培養」、「資源串聯」、「環境輔導」,創造同理且友善的社區,也讓里長在面對鄰里失智症需求,能更加敏銳發覺及友善互動。

目前已有22個里參與試辦,代表著更多如林美君般熱血的里長,一同營造失智友善生活環境,讓社區中失智症者和家庭感受到溫暖與關懷。這場從「里」開始的行動,正在台北市的巷弄間生根發芽,讓失智長者與他們的家庭,能夠獲得社區的暖心擁抱。

失智友善里長重要任務

1. 發掘疑似失智症者,並轉介醫療單位診斷

2. 盤點與串聯失智友善資源

3. 主動關懷里內失智症家庭

4. 號召里內店家及里民成為失智友善組織

5. 推廣預防觀念,辦理失智友善互動與識能活動

失智友善 失智症 照顧者 台北市 高齡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