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旅遊返家發現廚房水槽容易發臭?簡單一張紙就能避免

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皮膚

保濕關鍵在於補水後立即鎖水 沐浴後馬上擦乳液保濕效果最好

元氣周報

冬季氣溫低、空氣乾燥,加上頻繁洗手或熱水沐浴,會讓皮脂分泌減少、角質細胞水分流失,使屏障功能下降。圖/AI生成
冬季氣溫低、空氣乾燥,加上頻繁洗手或熱水沐浴,會讓皮脂分泌減少、角質細胞水分流失,使屏障功能下降。圖/AI生成

聽健康

00:00/00:00

冬季氣溫驟降、濕度下降,皮膚乾癢、脫屑、龜裂的患者明顯增加,加強保濕與正確的洗澡洗手方式,都能防止皮膚乾癢乾裂,增加皮膚屏障功能。

冬季低溫乾冷,乾燥性皮膚炎患者最多。

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部醫師許耘誌表示,過敏體質者在冬季天氣較乾燥、溫差大時,異位性皮膚炎容易惡化;家庭主婦、工作需頻繁洗手者,冬季手部容易出現濕疹、皸裂性濕疹;成年男性也容易在冬季或壓力大時脂漏性皮膚炎惡化。

員榮醫療體系員榮醫院整形外科主任陳宏銘醫師表示,冬季最常見的皮膚問題以乾燥性皮膚炎的患者比例最高,尤其是銀髮族與孩童。皮膚乾燥後會失去彈性,出現細微裂痕,輕則搔癢脫屑,嚴重者甚至疼痛出血。

開暖氣、泡熱水會帶走水分皮脂,讓皮膚更緊繃乾燥。

陳宏銘說,皮膚的角質層與皮脂膜共同構成「天然屏障」,能鎖住水分,並防止外界刺激物入侵。然而冬季氣溫低、空氣乾燥,加上頻繁洗手或熱水沐浴,會讓皮脂分泌減少、角質細胞水分流失,使屏障功能下降。皮膚無法維持正常含水量時,就容易產生乾癢與敏感反應。

陳宏銘說,許多人以為開暖氣、泡熱水能讓皮膚更舒服,其實效果適得其反。暖氣會讓室內空氣更乾燥;而熱水雖能暫時解除乾癢,但高溫會帶走皮脂,破壞保護膜,使皮膚更加緊繃與乾裂。建議洗澡水溫以攝氏37至40度為宜,時間不宜超過10分鐘。

清水洗澡完立刻擦乾、擦乳液,保濕效果最好。

許多人仍以為「多搓多乾淨」,或使用含香精、去油力強的清潔品,反而使皮膚油脂流失。陳宏銘說,建議選擇無皂鹼、弱酸性、保濕型沐浴乳,沐浴後應立即擦乾身體,並於3分鐘內塗抹乳液或乳霜,此時皮膚仍保有水分,能有效「鎖水」。

許耘誌說,有些人以為冬天可以減少洗澡次數,甚至兩、三天才洗一次澡,只擦乳液,但不清潔身體髒汙,只堆疊乳液,也可能會孳生細菌。建議仍應洗澡後,再上保濕乳液,如果怕冬天太頻繁洗澡會造成乾癢,可以用清水洗,只在身體易出汗或較髒的局部部位,用肥皂或沐浴乳等清潔劑洗乾淨。

白天用乳液、晚上用乳霜,保養品依年齡膚質選擇。

選擇保養品也應視個人膚質及年紀不同來選擇,許耘誌說,甚至一個人一天可用不同質地的兩種保養品,白天天氣熱時,擦較清爽的乳液,晚上天氣變冷,可以改擦保濕性更高的乳霜。

陳宏銘說,冬季癢主要由於皮膚乾燥導致神經末梢暴露,加上溫差刺激及衣物摩擦,使搔癢感加劇。若過度搔抓,皮膚會受損發炎,形成「乾燥性濕疹」或「苔癬化」現象。所以應避免穿著粗毛衣或緊身衣物,選擇柔軟透氣的材質較佳。

塗抹保濕產品,腿、手肘、手背更需加強。

建議每日早晚各擦一次保濕產品,沐浴後或洗手後立刻塗抹,重點部位如小腿、手肘、手背更需加強。若皮膚特別乾裂,可選擇含神經醯胺(Ceramide)、玻尿酸或乳油木果脂等成分的乳霜加強修護。

陳宏銘說,乳液質地輕盈,適合一般肌膚日常保養;乳霜含油量高,適合乾性或成熟肌膚;凡士林屬「封閉型保濕」,能強力鎖水但質地較厚重;嬰兒油主要為礦物油基底,雖有滋潤感,但不建議用於有破皮或敏感膚質。若對香料、防腐劑過敏,應挑選無香料、無酒精、低敏配方產品。

曬太陽補D,臉部要防曬、只曝曬手臂和腿。

許耘誌說,曬太陽有助維生素D合成,也能讓皮膚血液循環更好,促進微血管循環,改善手腳冰冷。但曬太陽時,臉部也要擦SPF15到30防曬乳、戴帽子,每周可曬二到三次,每次10到20分,裸露手臂和腿部即可,曬後立即塗保濕霜,保護角質層,避免過度曝曬,UVA會造成皺紋老化。

陳宏銘說,冬天除了加強保濕,外出應注意防風保暖,睡前可使用加濕器維持室內濕度40到60%,避免皮膚乾裂。若出現持續搔癢、紅疹或龜裂疼痛,應及早就醫,切勿抓破或自行塗抹藥膏,以免加重感染。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防護器官,冬季的乾癢並非小事。只要掌握正確清潔、保濕與防寒原則,就能讓皮膚在寒冬中維持健康與光澤。

保濕產品類型  製表/元氣周報
保濕產品類型 製表/元氣周報

皮膚乾燥 保濕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