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名人/ 傅志遠

傅志遠/醫病關係的最大寬容

傅志遠

醫病關係示意
醫病關係示意
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同事有個病人,在住院期間發生非預期死亡,經過病情與治療過程說明後,家屬可以接受這個結果。但是幾天後病房收到投訴:抱怨病房的整潔不佳、有人偷抽煙、伙食難吃、住院期間照護人員態度不佳……

回覆了幾次投訴內容,家屬還是有諸多不滿,同事跟我抱怨:「來醫院看病,又不是住飯店,怎麼會有這麼多抱怨?」

「根本的原因是對醫療結果不滿意。」我表達了我的看法。

「會嗎?之前病情說明會的時候,家屬都接受了這個結果。」

「接受歸接受,但畢竟跟自己預期的結果不一樣。會有這些附加在醫療的抱怨,就是對結果不滿。可能是不好意思跟主治醫師鬧翻,或者講道理他說不過你,知道醫療面沒有錯,但就是不滿意!」

對於病人用拐彎抹角地表達不滿,我聽過太多也自己遇到過,找不到醫療上可以挑惕的點,就在其他地方上找麻煩。

有些疾病的治療,其實是須要時間,或許醫師提供了手術、提供了藥物,但未必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在等待恢復的過程中,病人很難熬,醫師也很難熬。病人的煎熬當然來自於身體的病痛,與對是否能夠痊癒的不安全感;醫師的煎熬來自於病人的壓力,治療不如預期(甚至更糟)的質疑或責難。

無獨有偶,類似的事也發生在我身上。

照理說,出院代表疾病治療告一段落,可以開始下一階段的復原與復健,醫病雙方是樂於見到這個結果的。然而前陣子我有個病人,經過治療後仍然恢復得不如預期,在我還在替他想辦法的時候,他就要求出院。我雖然沒有說破,但心裡清楚他對治療的結果不滿意。

不同於一般病患出院時的寒暄,在提醒了出院後該注意的事項,也告知可以去其他醫療院所尋求其他意見後,醫病雙方都沒有其他話可以說。或許,保持著好聚好散的最後一份平和,已是這份醫病關係最大的寬容。

巡房後住院醫師問我意見,「其實,我們應該感謝病患,他沒跟我們翻臉,應該已經是最好的修養了。」我這麼告訴住院醫師,這些年來我看過太多跟醫護人員惡言相向的場面。

「為什麼?醫療上該做的都有做,我們又沒有做錯什麼?也沒有對不起病人!」住院醫師有點不解。

「就是因為我們『該做的都有做』,也都有『持續的溝通與說明』,所以病人雖然不滿意,但也沒有明確可以發脾氣的地方,這也是到目前可以維持表面和平的原因。不過確實病人的恢復不如預期,對這個結果不滿意也是人之常情,等待恢復的過程常會失去耐心與對醫療團隊的信任,所以不能怪病人有這樣的反應。」

病人還是出院了,雖然幫他預約回診,不過想當然耳他沒有再回來。不論他接下來在哪邊接受治療,我都希望病人能夠慢慢恢復,若有其他醫者能解決病人的問題,我也覺得是很棒的事。

同事都告訴我,只要問心無愧就不必放在心上,更不用擔心後續問題。雖不至於擔心,但對於醫病關係走到這一步,心情不會太好。

醫師常必須揹負著病人對健康與生命的期待,然而當期待落空之時,醫師是否也必須揹負「辜負期待」的罪惡感?

醫病關係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