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回一命後…17年來SARS倖存者過著「生不如死」的日子
他們的病魔已不是冠狀病毒,而是SRAS的後遺症病魔─骨頭壞死。當年為了搶救生命和控制疫情,由鍾南山院士首先提出的激素療法被大量用於緊急治療。
健康網報導,激素治療是一把雙刃劍,「命」和「壞死的骨頭」選哪個?殺敵一千自損五百,剩下五百,哪怕是有後遺症,也是命。
北京的方渤一家九口感染SARS,他的妻子和妻姐都因搶救無效而去世,此外有5人患上不同程度的後遺症。「你活多少年,你就要受多少年的痛苦。治這兒了那兒壞了,治那兒這兒壞了,沒完沒了」。方渤久病成醫,如此解釋股骨頭壞死。
股骨頭壞死被稱為「不死的癌症」,意味著患者要終身接受治療。方渤做了兩髖的股骨頭置換手術,但是雙肩和雙膝關節的骨頭仍在一點點兒地塌陷,這讓他疼痛難忍。極端的時候,方渤用沒喝完的酒瓶子砸自己的腦袋,企圖以痛止痛。
現在他頭髮花白,身形瘦弱,身上儘是手術後的疤痕,「我全身的骨頭就跟石膏一樣脆弱,骨頭會不可逆轉地塌陷下去,直至癱瘓或死亡」。
吳如欣感染非典後,進行輸液治療,每天14瓶,從上午8點,連續吊點滴到凌晨三點。她回憶說:「我有一次看到那個瓶子掛著有那個甲強龍,後來知道這是激素,激素會造成骨質疏鬆」。
後來她出現嚴重的非典後遺症狀,陸續被診斷出肺纖化、腦梗等症狀。她常常呼吸困難,睡著覺就被憋醒,「我反覆地做夢,就在冰蓋底下游泳,憋得我實在不行了,憋醒了就坐在床上喘氣」。她幾乎失去了笑和打哈欠的功能,一笑一張嘴,一打哈欠一張嘴,肺部的纖維化使得氣提不上來,很容易哢的一聲,骨頭就斷了。
為了治療骨頭壞死,吳如欣省吃儉用,她養了兩條狗,讓狗趴在膝蓋上進行熱敷,當是「狗皮膏藥」。
楊志霞十一口人,九人感染非典,其中四人在兩周內喪命,丈夫死時,也只是醫院樓道裡一句簡單的口頭通告:「楊志霞,給你愛人火化了」。SRAS「治瘉」出院後她將自己封閉在痛苦的回憶中,拒絕說話、拒絕交流,流淚成為唯一的宣洩方式。2004年年初,楊志霞被確診患有股骨頭壞死,她一路哭著回家。
他們從感染SARS時的絕望,到死裡逃生後的慶幸,如今成了病魔伴隨終生的受害者。
2006年,曾有一項對110名後遺症患者所做的問卷調查,資料顯示,超過70%的人因為股骨頭壞死而接受治療,超過60%的人因肺纖維化接受相關治療,因後遺症而喪失工作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的人超過1/3。
17年來,在這個群體中,康復好的人重新回歸社會,回歸平靜的生活;但多數喪失勞動能力的人,還在遭受疾病的折磨和精神的自我歧視。
17年後再度遇到冠狀病毒的侵襲,儘管最終會戰勝疫情,但目前已有2萬7千多人「治癒」,以及將有愈來愈多的治癒者,他們是否也會出現後遺症也備受各方關切。
我們是來自聯合報系家族、最有活力的「元氣網」,給你最需要的保健、疾病、樂活訊息!加入>>
推薦閱讀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老照片說故事/SRAS風暴 人心惶惶
影/談抗SARS 陳建仁:最差的開始就是和平封院
回首SARS/批指揮中心欠缺防疫邏輯! 邱淑媞:當年封院是中央和北市的共同決議
回首SARS/如果早一點處理和平醫院 張上淳:當年或許能避免院內感染
醫院封院、口罩價格飆、旅行團全滅…台灣經歷SARS血淚史
17年往事歷歷在目…SARS帶給台灣的120天夢魘
走過SARS/自行服藥退燒…誠信問題是疫情蔓延的禍源
回首SARS/一家六人全因SARS倒下...妻成植物人、資優生變翹家兒
走過SARS/全民量體溫比率高達七成 連美國人都不敢置信
回首SARS/第一位因抗煞殉職的醫師林重威之父:我的兒子不是英雄,他是被害死的
走過SARS/SARS讓我們學到了什麼?李明亮:三I做得好,防疫沒問題
走過SARS/SARS時期也鬧口罩慌!恐慌搶購,日需估1萬竟暴量300倍
回首SARS/「第一號」義勇軍醫師一顏慕庸:不站出來是很丟臉的事!
回首SARS/發燒是這場戰役決勝點!張鴻仁引進第一台體溫監測系統
回首SARS/「只准進、不准出」回首SARS 葉金川:因為了解,所以不恐懼
猜你喜歡
確診居隔就能領每日1000元防疫補償金?四張圖說明申請資格、請領方法總整理
QA圖表/家人朋友同事確診,我該怎麼辦? 10大常見疑惑
Omicron生命力完勝原始株,可附著「不銹鋼」表面長達10天!專家教你怎麼防疫
最難忍受的不適!三千位確診居隔過來人告訴你Omicron「魔王級症狀」及緩解方法
為何清冠一號在台灣是嚴格管控的處方藥 國外卻是稀鬆平常的保健品?
整理包/「快篩陽性=確診」上路! 哪裡可以請醫師評估?全台各縣市醫療院所名單一次看
第四劑該打什麼廠牌?專家:重點不在哪個保護力比較好
就算輕症也會有後遺症?Omicron確診者真實體驗,同時告訴你如何處理後遺症!
全民快篩陽性確診今上路 「這些」要擺一起拍照
QA/0+7居隔新制,防疫補償金及防疫保單還有得領嗎?一件事是關鍵
輕症確診「喉嚨痛」討論度最高!8大緩解良方,多喝水最重要
討論度高卻容易被忽視的Omicron症狀 醫師告訴你出現嘔吐狀況該怎麼辦及緩解方法
清冠一號是什麼?民眾可以自行購買嗎?營養師帶你從清冠一號認識食品及藥品的差異
清冠缺貨!染疫兒童發燒如何自救?中醫師教你這樣做
本土增8萬1852例 確診104死再創這波疫情新高
確診用藥QA/一般確診吃什麼藥?誰及何時該吃抗病毒藥物?輕中重症適用藥品及申請流程詳細看
清冠一號究竟有沒有科學實證的療效?教授這麼說
感染Omicron如何判別是重症?確診者三餐怎麼吃才好得快?新冠確診常見問題一次看
蘇貞昌加碼宣布 0至6歲免費領5劑快篩試劑
羅一鈞自曝糖尿病史勸世 別為吃「無敵星星」故意染疫
確診哪裡可買到清冠一號?QA詳解如何申請公費的清冠一號及公費和自費有何差別
本土+9萬4808例、中重症增343 死亡126例 全創新高
感染Delta、Omicron BA.1、BA.2有不同新冠後遺症風險嗎?英國最新數據揭曉
確診者圖文日記/我以為我可以隨時接受闔眼 確診後才明白「生命是個變數」
新冠染疫後無症狀、輕症,還需擔心後遺症嗎?中醫觀點:5成患者會出現這種病
打過新冠疫苗後染疫可獲得超級免疫力?專家解析「刻意被感染」到底是不是好主意
居隔怎麼伴?/確診日究竟以哪一天為準?是發病當天還是採檢日?
本土+84587例 中重症+223例 再增59死
整理包/「勞保傷病給付、防疫補償金」 確診者與居隔者該申請哪個?
Omicron「輕症、中症、重症」個別症狀曝! 食慾不振、拉肚子應警覺
QA整理包/確診輕重症分流「誰才可以住家裡」?秒懂居家資格、解隔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