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夫人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珍珠夫人
上班頭兩天,很不能適應著裝完畢、推開厚重鐵門走到外面的那瞬間,熱浪鋪天蓋地襲來,耳畔「轟」一聲,周身被烈日灼燒蒸騰冒汗,有時塑膠面罩立馬起霧,忍不住靠北了幾句,好想躲回冷氣房不要出來。
以前看人家穿防護衣工作,覺得幾個小時不能吃喝上廁所好辛苦,等自己穿上才知道簡直是要命的煎熬,天啊!好難想像這一年半來,醫護人員的日子是怎麼過的?除了悶熱難耐,戴上N95口罩難以呼吸的缺氧狀態,及重重裝備導致動作遲緩、寸步難行,不免想起人類第一次登陸月球、太空人在無重力狀態舉步維艱的黑白畫面(那時還沒有彩色電視)。
1969年7月20日美國太空船阿波羅11號載著3位太空人首度登陸月球,年僅38歲的指揮官阿姆斯壯(Neil Armstrong)踏上月球的寧靜海區,說出流傳至今的經典之語:「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man,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這也是穿上個人防護隔離裝備(簡稱PPE)的實際寫照:只能小步小步慢慢走,走大步、走快了(若邊走邊說話還更喘)就會氣喘吁吁。
戴了雙層手套,動作更不靈活,像隔離衣背後的綁帶沒法打結、貼紙撕不下來、試管的蓋子扭不大開……,原本簡單的事做起來變得好困難,笨手笨腳的,有時想趕快把事情做好,結果常常是滿頭大汗、面罩起霧視力模糊,得花上更多時間才完成,心裡又急又氣,怎樣就是快不了。
太空人是比較美化的說法,身體感覺變得很奇怪,也滿像穿戴大型的玩偶裝,手腳特別鈍化、呼吸不順,因此從著裝區走到篩檢站短短2、3分鐘路程,特別漫長,好像走在挑戰極限的星光大道。幸好這裡的主管很有經驗,規定每工作2小時就必須換班休息。
一般看篩檢好像很簡單,醫師站在像電話亭的篩檢亭裡,直接把手穿進前方隔版的橡膠手套裡,就能進行採檢。實際上,這雙篩檢的手背後是許多人的整合與連結支撐,最後才能順利得到檢驗結果。
篩檢站的星光大道是一棒棒接力傳下去的(是的,每位都穿如上述的防護裝),除了醫師、護理師、檢驗師及清消人員是在有冷氣的負壓隔離區,像發號碼牌、叫號、噴酒精(量體溫)、掛號、貼貼紙(在試管及名冊上)及負責環境消毒的化學兵等,通通是在悶熱的帳篷下,算算一個班次至少要有9位以上的工作人員。
我曾想過,能不能人少一點、有效率一點?好像並不容易。以護理師來說,每次處理完個案要以酒精濕洗手,至少要花1分鐘,而且,一個人做的事愈多愈複雜,交叉感染的機率相對提高,並不安全。
原本以為,清消人員是醫院外包的清潔單位,後來才得知,這些人除門診、復健科、藥劑部等專業醫療人員來支援,還有醫院行政部門,也就是原本不會接觸到民眾的後勤單位,包括病歷室、醫工、醫技組、教研部等,其中不乏十多年的資深員工,甚或主管等,他們自願穿上防護隔離衣站上第一線支援,輪流貼紙、量體溫、叫號及清潔消毒。
像一位頭嬌小的資深護理師說,她最近掉了3公斤,因為「太熱吃不下東西、沒食慾,回家只能喝飲料,」而且還要分神管孩子功課。儘管再累,她上班總是充滿活力,無論做採檢或清消工作,都能聽見她的清亮嗓音:「來,忍耐一下,不要動喔!」
每個人都可以是照亮別人的那顆星。或許現在做的事微不足道,看起來很小的一步,但小小心力凝聚起來,就是一整片星光閃爍,足以照亮疫情的黑暗夜空。
回頭看>>
.徵召日記/當「確診」從新聞名詞變成工作日常…親愛的,我要去支援萬華篩檢站了!
.徵召日記2/來,我幫你!陌生醫護互助著「重裝」,一句話化解前線支援的緊張焦慮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