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惠風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預防醫學委員會主委、新光醫院心臟科醫師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洪惠風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預防醫學委員會主委、新光醫院心臟科醫師
聽健康
因為疫情,歷史上第一次,心臟學會把專科醫師筆試分在兩地舉行,中南部的考生不再需要進京趕考,台北高雄兩地同時上線電腦考試,沒有運送紙本考卷的安全問題,也沒有時差,兩邊同步舉行。
在台北公園路的考場監考完,我走了幾分鐘,就到達另一個既是考場也跟醫療相關的地方;這個地點是台北考棚行署舊址,它是光緒年間的考棚,也是台灣最早官方醫療機構所在地。我停在這裡,想像當年的考試情境,也緬懷百年前的醫療場景。古早考生從北台灣去府城應考,現代人卻是從南台灣到台北考試,隔了一百多年,因為不同理由,出現了相距三百公尺的第二個考場,卻又都跟醫療扯上了關係。
考棚行署,俗稱考棚,位於忠孝西路中山南路口的台北市議會舊址,在此考棚建好前,清政府於台南府考棚定期舉行科舉考試,1880年時,為嘉惠北台灣考生不必遠赴三百公里外的考場,曾為清朝貢生,樂善好施的艋舺米鹽富商洪騰雲,在這個同期建造的台北城東北角,捐地捐銀興建了考棚,官方還立「急公好義坊」牌坊(現遷到二二八紀念公園內)表揚他的義行。
「彰化書院與科舉」書中說,清代科舉取士,先是考六場縣試(一考五覆),再考六場府試,縣試、府試兩次都及格的考生,才能去考提督學政舉行的兩場院試,第一場通過人數約為縣試應考人數的百分之三,次場覆考再刪一半,通過者稱為「生員」,就是秀才;取得秀才資格者到省城(對岸的福州)考「鄉試」,錄取者稱「舉人」;最後是進京禮部「會試」,錄取者稱為「貢士」,再應「殿試」,依三甲排名次,稱「進士」,前三名是狀元、榜眼、探花。
洪騰雲的貢生身分不是貢士,秀才成績優異,可入京師國子監讀書者稱為貢生,會試通過者才是貢士。那時要考到秀才就很不容易了,以現在的說法,考上的人可都是PR值98-99以上,貢生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曾有個中國南方的童謠「月光光」,閩南語客語潮洲話版歌詞都出現「秀才郎」的字樣,連橫說這段「月光光,秀才郎,騎白馬,過南塘」歌詞,講的是秀才鄭成功起兵之事,童謠好像反應了那時人們的驚訝,不是「秀才遇到兵」,而是竟然「秀才舉了兵」。
1880年考棚捐贈時,沒有鐵路,也沒有像樣的公路,北台灣要去台南府城路途遙遠,有了台北考場,對北部人真是大功一件,但這個考棚,有部分卻成了台灣最早的「官方」醫療機構,「台北官醫局:在台北城內考棚,巡撫劉銘傳設,以候補知縣為總理,招聘西人為醫生,以醫人民之病,不收其費,並設官藥局於內。台北病院:亦在考棚,光緒十二年巡撫劉銘傳設,以醫兵勇之病。」(公視劇集「斯卡羅」中出現的海關醫院是英國人設置的,英國「天津條約」後接掌中國海關,在打狗與淡水設有由滿清政府付薪水的英國醫師的海關醫官,他們除了主管港口防疫工作,也為歐洲人與本地人提供醫療服務,直到日本人來了才停止。)
當年的部分考棚,成了醫療場所,相隔三百公尺的現代考場,卻成了醫師們取得認證的地方。雖然毛筆硯台,已經變成了今天的滑鼠電腦,但百年不變的,是考生們奮鬥向上的心境。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