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惠風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預防醫學委員會主委、新光醫院心臟科醫師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洪惠風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預防醫學委員會主委、新光醫院心臟科醫師
今年3月,美國心臟醫學會在奧蘭多召開,在高血壓的部份出現了兩個有趣的研究,也許會影響到日後的醫療型態。
第一個研究,發現如果由藥師在理髮店中來治療高血壓,血壓的控制竟然比建議病人轉去醫療機構的效果更好,這個研究結果,同步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
這篇有趣的研究,在52家男性黑人理髮店中舉行,幫顧客理髮時順便量個血壓,如果高過140的話就可以進入研究,它把理髮店分成兩組,一組的理髮師會給客人生活習慣的指導,還有建議他們去看醫師;另一組呢,則會安排一個月一次的藥師時間,由經過特殊訓練的藥師,到理髮店來控制病人血壓,跟追蹤可能的副作用。
藥師被授與三個錦囊,也就是控制血壓三步驟,第一步先使用鈣離子阻斷劑加上血管緊張素抑制劑這類藥物,這樣還控制不佳時,第二步就加上Thiazide類的利尿劑,萬一還控制不佳,最後加上Spironolactone保鉀利尿劑。
在這些平均兩個禮拜理一次髮,只有約20%有學士以上學位,平均在同一家理髮店理髮超過十年的三百多個高血壓病人中,在理髮店藥師控制的那一組,比建議去醫療機構的那一組血壓多降21.6/14.9。
中世紀時,理髮師被認為善於用刀,身兼外科醫師放血的角色(理髮店紅白藍立柱的招牌有一說就來自於此),甚至於在1540年時,英格蘭由國王亨利八世批准成立了「理髮師、外科醫師聯合會」,到了兩百多年後成立「皇家外科醫學會」時,理髮師跟外科醫師才分道揚鑣。今天的這篇研究,會恢復理髮店在醫療上的地位嗎?
當然台灣民眾的生活習慣與醫療可親近性,與美國是完全不一樣的,但這也提供了許多想像空間,在台灣如果在便利商店量血壓看診?或是由藥師開處方?會是什麼光景呢?
另一篇的初步研究是個壁報,卻也引起了注意。這個由哈佛大學布里根與婦女醫院主導,叫做BP-HOP的研究,利用可以上傳數據的血壓計,由遠端人員控制血壓。病人一天量兩次血壓,由血壓計上的藍芽裝置上傳到研究單位,接下來由藥師博士(Pharm D)或是執業護理師(NP可看診開藥的護理師)追蹤,他們依據一周平均血壓調整藥物,照著既定流程,目標的家中血壓小於135/85(大於80歲者則小於145/85),結果在前一百個病人中,七周血壓平均降低31/18,有91%的病人血壓得到控制。
這篇研究是探討從遠端控制血壓的可行性,但我覺得這篇研究中還有個重點值得注意,它是看一個禮拜的平均血壓後才調整藥物,不是每次量過就調整。我們的血壓高高低低,一直都在變化,當吃太鹹、生氣、興奮、緊張、過量咖啡因、不舒服、或是中樂透……時,血壓都會升高,而當脫水、拉肚子、情緒平穩……時,血壓就會下降。
當血壓降低時,常常沒多久自己就會回升,如果低了就不吃藥,升高的幅度可能就加大;反之當血壓升高時,常常休息一下就會降下來,如果在高的時候自己又加上了藥物,這時降低的幅度加大,血壓變得像雲霄飛車,跟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加速減速一樣,反而更容易出事。
原則上一周才調整一次長效的藥物,當臨時太高太低時,請教自己的醫師處理方式,才是最理想的控制血壓方式。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