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鳳玲/易留疤、全身發癢 皮膚問題都和糖尿病有關?
「醫生,我全身好癢,是不是得糖尿病了?」
這些都是臨床行醫時,患者常有的擔憂。的確,我們的皮膚會反映出內部器官的狀態,30%糖尿病患者會有相關徵兆出現在皮膚,是一個早期發覺糖尿病的線索。但是這些皮膚表徵診斷不易,需要皮膚科醫師的專業判斷,所以不需要皮膚有了些類似的表現就過於恐慌,例如全身皮膚癢雖然也有可能跟糖尿病相關,但是還是先得排除其他會造成癢的皮膚問題,像是濕疹、尋痲疹、感染、過敏等等好多其他狀況,才能下此結論。
以下是跟糖尿病密切相關的皮膚表現
1.壞死性脂質性糖尿病
皮膚有壞死性脂質性糖尿病者,其中65%有糖尿病,其餘的也有葡萄糖耐受不良的現象,此症幾乎都出現在下肢,初期表現為明顯界限的紅色斑塊,之後中央會出現黃棕色、凹陷的、萎縮的區域,也常伴隨潰瘍出現。
2.黑色棘皮症
黑色棘皮症是一種在身體皺摺處,像是腋下與後頸,出現肥厚的色素性的天鵝絨般的斑塊,常常被誤認洗澡洗不乾淨,其實他是因為胰島素抗性所產生的表皮增厚現象,不只在糖尿病出現,也會在肥胖、多發性卵巢或是癌症患者身上出現。
3.糖尿病皮膚病
30%-60%糖尿病會有此症狀,然而此症狀並非糖尿病專屬,也有20%的非糖尿病患者有此表現,在小腿有圓形或橢圓形的萎縮性色素區塊。
4.硬腫症
在糖尿病患者的後頸,上背與肩膀出現的皮膚變厚變硬的情況,可發現皮膚的膠原蛋白增加導致的皮膚變厚,同樣皮膚增厚的情形也可能出現在手指與手掌背面。
5.糖尿病水泡
大部份出現在被診斷糖尿病一段時間後,非受傷或感染的情況下,在足背、手或小腿自發性地出現或大或小的水泡,通常會在幾週後自動癒合。
6.多發的環型肉芽腫
全身有多顆紅色的或膚色的小隆起,有些是環形的,跟糖尿病的關聯目前還有爭議。
7.糖尿病潰瘍
血糖會造成血液循環與神經的傷害,這些都會造成傷口無法順利癒合,如果有久未癒合的傷口也要考慮是血糖長期控制不良所產生的糖尿病潰瘍。
8.感染
糖尿病患者容易遭受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鏈球菌的感染而產生毛囊炎像是癰、癤,或是蜂窩性組織炎,患者可能有反覆化膿性發炎的情況出現。黴菌感染也容易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出現,特別是反復性的念珠箘感染,在皮膚皺摺處、腋下、乳房下、胯下,出現潮溼的紅色區塊,周圍有散落的丘疹與小膿疱。
糖尿病是最常見的一種代謝性症候群,部分患者會伴隨糖尿病相關皮膚表徵,這些表徵可能是在糖尿病被診斷前出現,也可能在確診糖尿病後出現,必要時應尋求皮膚科醫師的協助,當然最重要的是將血糖控制好。

林鳳玲
汐止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主任
國泰綜合醫院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台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碩士
美國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皮膚科臨床研究員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楊定一/吃好、吃飽 找回代謝的靈活性
許金川/前面美女後面野狗,還是跑不動?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潘懷宗/攝取健康油脂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良方 一表幫助挑選好油
張金堅/新冠疫情趨緩,如何營造生活新常態?7QA教你與病毒和平共存
洪子仁/三大方向 降低確診重症與死亡率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挪威的森林」 談女性性交疼痛
許金川/生病不看醫師,醫師怎麼活下去?
林頌凱/是皺襞症候群,還是退化性關節炎?
許金川/救命用超音波,做了沒?
陳景寧/住院看護納健保 不能再等
傅志遠/當醫療保險變「周年慶掃貨」
許金川/防疫夫妻分床睡不准親嘴 這樣怎麼傳宗接代?
黃達夫/醫院要讓病人贏 而非僅追求獲利
許金川/病毒來勢洶洶,要治標或治本?
閻雲/美建構藥品供應鏈給台灣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