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一:失智老人需要什麼樣的居住環境?
柯宏勳指出,和一般老年人一樣, 居住環境應遵守安全、簡單的原則, 失智老人也需要無障礙空間;扶手、門框、轉彎處最好以不同顏色區隔,尤其是對比色辨識度高,較清楚;而常用的電燈、電器開關也要放大、以顯色標示,方便老人尋找、使用。
但是,失智老人因認知功能受損,需要圖像式標示,以輔助老人家完成日常工作。例如老人的房間、衣櫃可以貼上老人照片,讓他認得這個櫃子裡的物品屬於自己所有;放衣服、褲子的櫥櫃、抽屜,就貼上衣、褲的圖案,表示裡面的物品屬性;廁所門上貼馬桶圖,浴室梳妝鏡前,最好只擺上老人的牙刷、牙膏、潄口杯,甚至可貼上刷牙步驟,教他們先拿起牙刷、擠牙膏,再刷牙、潄口。這些看似平常的小提示,對失智老人而言,都是一種必要的重複過程及訓練。
問題二:失智長輩的居家用品配置有哪些特點?
針對失智老人的居家訪視發現,許多失智症長者家裡擺設過於複雜,容易讓老人混淆,不知如何是好,反而失去行動力。例如許多浴室毛巾通常掛了一整排、沐浴乳、洗髮精一大堆,老人家很可能因無法找到自己的毛巾或無力分辨沐浴、洗髮乳,而放棄盥洗,並非真的不會洗。因此,失智長輩需要簡單且個人化的居家用品配置,經常是只要將物品簡化,最好只放老人家專屬衛生用品,沐浴用香皂、洗髮才用洗髮乳,毛巾、牙刷都能讓老人家一眼分辨「這是我的東西!」就能避免老人家因挫折而放棄自己動手,老人家的行動力也常因為這樣的小變動,就能看出明顯的進步。
另外,失智老人的住家一定要有日曆、時鐘等「現實導向」物品。不少失智老人完全喪失現實感,只活在自己的時空裡,甚至有人在大熱天裡,還一口氣穿上十件衣服,完全分不清冷熱;因此,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有現實導向板,由老人輪流擔任「值日生」,負責填寫今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天氣如何?下個節日是什麼?甚至在室內外種植不同季節的植物,讓老人家們感受到季節的轉移及時間變化。
懷舊是失智老人家的特點,常可見這類機構為老人家佈置了特定的懷舊空間,擺上老家具和老照片,可讓老人家產生熟悉感及安全感。利用這種懷舊空間及看老照片說故事的機會,引導老人從回憶舊事故人,慢慢地將他們帶回現實中。聖若瑟就經常舉辦這類懷舊團體治療活動,讓老人家暢所欲言,慢慢恢復往日的自信和風采。
問題三:如何為失智長輩安排居家活動?
專家指出,多數失智長輩都很抗拒「被考試」的感覺,通常聽聽老歌、動動身體,老人家接受度較高;從肢體活動,再慢慢加上認知功能訓練,結合了活動、遊戲設計,把「考試」隱藏在其中,老人家不知不覺便在遊戲中完成了訓練。例如從聽音樂、做運動、玩球、唱卡拉OK等活動,加入動腦訓練。他經常帶老人玩丟球遊戲,老人家把球丟到寫上不同數字格子裡,每人丟五球,再加計總分,勝利者可獲得獎勵。一旦老人們玩出興趣來,不等他說,幾個人就開始計算:今天丟了幾分?這就是典型的「隱形」訓練活動。除了玩球、唱歌、麻將賓果活動,帶老人家出去買東西,也是很好的認知訓練。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常安排帶老人家外出,到附近賣場購物;要買什麼?從事前討論、到購物、算錢、找錢、購物後分類,這些過程都是一連串的腦力訓練,對失智老人而言,是很具體的問題解決過程,而且購物樂趣不限年齡,對老人家一樣適用。
不過,陪伴或引導失智老人,必須從老人原有的生活經驗去尋找對應方式,和引導生活經驗如同白紙的兒童有所不同。眼前這個手足無措的老人,過去很可能是大企業董事長,這些老人家敏感且自尊心強,若以教導小孩的方式對待,例如拿著卡通圖案的球或兒童玩具給失智長輩玩,往往會收到反效果;不但老人家不感興趣,還可能讓他們因自覺被輕視而動怒。他們更需要專業且專屬於失智老人的活動及空間設施,國內已有針對肢障、視障等特殊老人的輔具及空間規畫;對於失智老人,仍待更多資源及人才投入,才可望獲得更舒適、更有尊嚴的專業照顧,讓失智老人不再舉步維艱,坐困愁城。
(本文出自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出版《記憶減法&愛的加法》)
想了解更多失智相關訊息?請前往》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Dementia)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