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名人/ 醫師。娘(隔壁張太)

醫師。娘(隔壁張太)/我不想最後一個才知道

醫師。娘(隔壁張太)

家醫科醫師

「醫師,請你不要告訴我爸爸/媽媽,否則我怕他會受不了,喪失求生意志!」類似這樣的話語,想必大家再熟悉不過。但是,不告知,病人真能”奮戰到最後一刻”嗎?
「醫師,請你不要告訴我爸爸/媽媽,否則我怕他會受不了,喪失求生意志!」類似這樣的話語,想必大家再熟悉不過。但是,不告知,病人真能”奮戰到最後一刻”嗎?
圖/ingimage

「醫師,請你不要告訴我爸爸/媽媽,否則我怕他會受不了,喪失求生意志!」類似這樣的話語,想必大家再熟悉不過。但是,不告知,病人真能”奮戰到最後一刻”嗎?

請稍微想像一下這樣的場景:你的另一半已經不愛你了(感情的絕症),但是怕提分手以後會讓你想不開,所以一直隱瞞著他想分手。但是你倆的感情品質因為一方已無愛,妳也感受的到彼此的互動每況愈下,妳如同無頭蒼蠅一般做盡各種挽回手段,直到最後你受不了了跟對方挑明(感情的末期),對方才說出實情,妳,氣不氣?如果一開始就講清楚,當然勢必會經歷否認、憤怒、討價還價等等負面情緒的階段,但當最終的結果不如人意時,不論告知不告知,都會被迫要經歷接受這些「噩耗」。

告知病情,我覺得也跟(被)提分手有某種程度的相似性。但是家屬往往在前段病患經歷否認、憤怒、怨天尤人的階段時被嚇到,因而要求醫療人員不要跟當事人講,認為是為他們好。這反而錯失了讓他們最終沉澱下來,接受現況並且轉而正面看待的機會,非常的可惜。

雖然否認、憤怒、怨天尤人、討價還價、接受的過程,現在認為不是每個人都會按照這個順序階段進入,也不見得進入下一個階段不會跳回前面的階段,但是無論如何,直接跳入接受的個案我是幾乎還沒有見過,都需要時間。隨著身體機能的凋零,沒有一個病人不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即使不知道自己的病名。所以待到了臨終時才開始經歷這項消化噩耗的過程,反而容易在不甘心當中離開。

亞洲,特別是華人地區,文化風氣當中有著濃厚的避談「死」的風氣,連醫院的樓層都要特別避開四樓。所以如果不是當事人開口,往往很少人會主動提起生命終末的話題。不過隨著生死學/死亡學列入諸多系所的必修選修課,以及社會風氣的轉變,年輕的世代漸漸的打破了這樣的禁忌。

再加上大家逐漸認可「長期臥病在床,身上插滿了管路」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漸漸的中老年世代也開始出現願意主動談死的人。

可我並不滿足,因為痛苦的來源並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死亡的過程。尤其是現在慢性病當道,這個過程可能會是以年為單位的漫長。再加上失智症的盛行率越來越高,等到失智症到達嚴重程度的時候,病人往往也無法表達自我了!更別說理解病情與做出抉擇。對於失智症,討論當事人臨終的期望可能更迫在眉睫。

如同失戀一般,在接受噩耗以後,除了時間這個萬用的靈藥之外(但是偏偏有些情境,時間並不站在我們這邊。),身邊人的支持關懷是加快當事人到達接受階段的最重要因子。讓家屬們怯步的負面反應,其實最簡單的傾聽與陪伴足矣!想想那些因失戀而生不如死的日子,像壞掉的留聲機一樣重覆地跟閨蜜或是兄弟訴說著各種自怨自艾的話語,當下的情境,什麼樣的安慰話語都很難讓我心情立即豁然開朗,直到走出幽谷,回首望去才知撐著我走過來的就是這些不離不棄。

另外如果您本身是要陪伴家人走過幽谷的人,自己適度釋放壓力與負面情緒也很重要。只是在選擇傾訴的對象上,如果是社團志工或宗教團體志工,請務必尋找經過安寧課程訓練的志工。

安寧照顧基金會(安寧療護志工培訓及相關訊息)

失智症 負面情緒 安寧療護 醫師。娘(隔壁張太) 醫師公衛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