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7 癌症.肝癌
搜尋
黃疸
共找到
275
筆 文章
-
-
2022-12-20 焦點.生死議題
急救成功卻感「造孽」!重症外科醫嘆:最後的疼愛是手放開
第一下壓胸,感覺到手掌底下的肋骨一根根迸裂。一早剛進醫院,巧遇加護病房的護理師華華。她一見到我就說:「唐唐醫師,你記得阿鳳姨嗎?前幾天她在病房走了,你知道這件事嗎?」我當然記得阿鳳姨,她是我曾經在加護病房顧了三個月的病人。那段期間,阿鳳姨的狀況極不穩定,好幾度病情轉惡化時,家屬都堅持要救到底,所以她身上總是插著許多生命之管。但最後我們總算讓她穩定下來,轉到普通病房了呀!怎麼會走了?我驚訝得瞪大眼睛,問:「怎麼可能?好不容易都好了,為什麼會死掉?她不是很穩定了嗎?」//阿鳳姨是因為嚴重肺炎住進加護病房的。在我接手前,她已經歷過一輪治療,還因呼吸衰竭而做了氣切(「氣管切開術」)。身上插滿管路的她,每個管路的入孔都滲出組織液。給她的抗生素全都只能用最後線的(註)。全盛時期是兩種抗生素加抗黴菌藥,再加上瀰漫性帶狀疱疹所需的抗病毒藥物針劑,粗估一天光抗生素的藥錢至少就要上萬元。在我照顧的那三個月裡,她的病情反反覆覆,最嚴重的時候是意識昏迷、升壓劑反覆地上上下下調整,幾度危急到需要CPR急救。有一次又幫阿鳳姨進行CPR。第一下壓胸,感覺到手掌底下的肋骨一根根迸裂,而接著的每一下壓胸都感受到整排肋骨在掌下浮動。急救結束,阿鳳姨恢復了生命徵象,她瘦骨嶙峋的前胸卻在我們的努力搶救下,出現大面積的破皮損傷。我也知道這是必要之惡,因為心肺復甦術的要求就是每分鐘壓胸一百到一百二十下,每次壓胸的深度要五到六公分。但想像一下,光要把家裡的沙發或彈簧床墊一次壓下五公分,得花多大的力氣?何況我們壓的是含有肌肉和骨骼的胸口!所以我們急救時,都是雙手打直,用盡全身的力量去壓。也因此在急救時,肋骨真的可能會斷掉,因為唯有如此,才有那一點點機會把病人從死神面前救回來。但不像往常會為了急救成功而高興振奮,這次我很難過,腦海中浮現出的是「造孽」這個詞。受病魔摧殘,臥床好幾個月,骨瘦如柴,雙頰深陷,連最基本的生活自理及飲食能力都沒有,一切都必須依賴別人,常常連意識也不清楚。現在胸口又多了新傷……把病人救回來,她卻連一點生活品質都沒有。「這樣真的是好的嗎?」我自問,但我又不得不這麼做。阿鳳姨的丈夫和孩子很關心她,一天兩次的加護病房會客從不缺席,醫師建議的自費項目,他們也是二話不說就簽下同意書。即使在她狀況最差的時候,他們也從不放棄。甚至也有過在急救之後,不只意識還未恢復,還併發急性肝、腎衰竭,黃疸指數飆升,水分也排不出體外,全身浮腫發黃,連皮膚都滲水,已經認不出她原本的樣子,但家屬們仍然堅持要積極搶救。為此,他們還在醫院開了家庭會議。家庭會議那天,來了許多我在加護病房照顧阿鳳姨三個月期間,從來不曾看過的家屬。經過那天的會談才發現,儘管每天在會客時間,我都詳盡地向阿鳳姨的丈夫和孩子解釋病情,但他們似乎永遠只接收到一半的訊息──只有好的那一半。甚至講的明明是壞消息,但因為身為醫師的我無法百分百地說滿,他們便將那點保留當成一絲希望,自動轉化、放大成好消息。對其他家屬告知病況時,也是報喜不報憂,因而所有人對於阿鳳姨的病情都抱持著不切實際的期待。雖然傻眼,但我也明白這是人之常情,只能對著所有到場的家屬,認真地把病況從頭再細說一遍。並且告訴他們,就算這一回阿鳳姨能活下來,後續仍然必須面對種種辛苦的復健過程,甚至可能變成植物人,需要長期臥床。家庭會議最後的共識仍是維持「積極搶救」。不知道是否感受到家人的深切企盼,阿鳳姨真的再度從嚴重敗血症中脫離險境,並順利地恢復意識,完全清醒了!身為她的主治醫師,我當然高興,卻也不禁感慨。最早照顧阿鳳姨的護理師說她入院時皮膚白皙、體態豐滿,很討喜的模樣;如今卻是雙頰枯瘦、膚色黑黃。也聽阿鳳姨聊過在生病前,喜歡到公園散步、和朋友去郊遊,還很愛做菜和吃美食。如今她卻下肢萎縮、無力,連要左右挪動都有困難,就連如何喝水、吞嚥也忘記了。我曾經問阿鳳姨:「阿姨,如果之後狀況又變差,你還會想要接受急救,拚拚看能不能活下來嗎?」她奮力點頭表示「要」。我想起過去的許多病人,一時心情複雜,不知道該說什麼。某天,阿鳳姨向我們借鏡子。這是她清醒以來,第一次看到鏡中的自己,之後卻突然陷入一種無緣無故哭泣、拒絕再經口進食的厭世狀態。那時我曾經想問她:「看到自己現在的樣子,如果再有下一次,你還要我們使盡全力讓你活下來嗎?現在的樣子和生活真的是你想要的嗎?」可是如此殘忍的問題,我不敢問。//「聽說阿鳳姨又病危,可是家屬沒有再要求搶救,而是選擇讓她平靜地離開。」護理師華華的聲音把我從回憶中拉回。是因為轉到普通病房後,有更多相處時間,所以家屬和阿鳳姨好好溝通過了嗎?還是因為需要親手照顧的時間變多了,所以他們知道阿鳳姨這樣活著有多辛苦?……來到這一關,要做出任何的決定都好難。有位高中同學在面臨摯親無解的生死關頭時,問我:「面對患者明顯病重,生存機會渺茫,但家屬卻要求積極搶救、不願放手時,醫師到底在想什麼?」聽到這問題的當下,我想到的是在偏鄉醫院服務時遇到的老人家們。他們是由安養院送醫的,安靜地躺在病床上,起伏不定地喘著,就像魚攤上的魚嘴般無力地掙扎開闔。這些老人家們的兒女幾乎都在外地工作,所以選擇將他們託置於安養院。即使爸媽住院了,他們也往往難以頻繁出現,只能盡量抽空回來探望。一旦遇到緊急狀況,也只能透過電話聯絡。當然,偶爾會遇到在急救前來不及聯絡到的家屬,或家屬無法決定要不要急救的情況。這種時候,就算明知對病人是無謂的折磨,我們也只能照著醫療常規進行急救。甚至遇過家屬連看都不願意來看,接起電話就在那頭說:「醫生,不管怎樣都麻煩你們盡力搶救,只要我爸能活著就好!」但每次傳來一整排肋骨在手下斷裂的觸感、那依稀可聞的斷裂聲,對我來說都是一種愧疚和折磨。因為這本該是一位可以安詳離世的老人家,他本該平平靜靜、舒舒服服地離去,卻還要因為我,而在臨走前遭受如此痛苦、非人的折磨,只為了延長半小時、一小時、半天、一天……毫無意識的生命。醫學倫理教的「Do no harm」(不要對[病]人造成傷害),此時並不存在,因為死人不會告人,活人才會。但聽著同學無助地啜泣,我選擇回答她:「每位病人對他家人的意義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即使我們覺得機會渺茫,但如果家屬在經過我們溝通後,仍然決定積極搶救,我們還是會尊重家屬。」浮現眼前的卻是阿鳳姨。我曾經懷疑自己那樣積極地救她,究竟是對還是錯。在我心裡,其實是想送高中同學充滿深情的這句話:「最後的疼愛是手放開。」畢竟在我們的世界裡,要好聚好散,真的好難。(本文摘錄自寶瓶文化出版《昏迷指數三分:社會破洞、善終思索、醫療暴力……外傷重症椎心的救命現場》)【註】抗生素有分第一線(前線)或後線。通常前線的抗生素是用來治療常見的細菌感染;後線的抗生素是治療對於前線抗生素已有抗藥性的細菌感染,相對來說價格也貴很多。
-
2022-12-13 醫療.消化系統
肝也會結石? 南投七旬翁腹痛就醫查出「肝結石」
南投一名劉姓男子因上腹疼痛,且痛感延伸到背部,就醫後發現並非單純肚子痛,而是「肝結石」,後續透過內視鏡膽管攝影取出結石,並放置支架,接著由外科醫師採取3D腹腔鏡肝及膽囊切除手術,術後恢復良好,不到一周就順利出院。衛福部南投醫院指出,民眾經常聽到腎結石、膽結石,但鮮少聽到肝也會結石,該名劉姓患者近七旬因肚子痛急診就醫,醫師察覺其黃疸、尿液顏色變深,發現不太對勁,進一步安排相關檢查,查出其肝內膽管結石合併總膽管及膽囊結石。肝膽腸胃科醫師黃耀光說,「肝內膽管結石」即「肝結石」,就是肝臟內的膽管有結石產生,結石恐導致膽管系統內的膽汁流速減緩或阻塞,手術前,先施行內視鏡膽管攝影(ERCP)取出膽管結石,並放置支架撐開膽管,以利膽汁暢通。而在清除結石後,由外科醫師彭正明、黃信傑接手進行3D腹腔鏡肝或膽囊切除手術時,因先前已透過ERCP取出結石,手術時就無須劃開膽管,裝置引流管,彭、黃便使用3D立體腹腔鏡為病患切除左側肝臟占全部肝臟的35%及切除膽囊。彭正明說,相較傳統腹腔鏡手術,3D立體腹腔鏡能提供手術醫師更清楚的影像視野,手術處理精準度高,增加手術安全性,傷口也比傳統開腹手術小,僅需在腹部開三到四個小傷口,降低術後疼痛,患者恢復速度也更快。南投醫院則提醒,肝結石的成因較複雜,當膽管狹窄、腫瘤、感染或與個人體質及飲食習慣等皆可能導致結石,症狀則有發燒、上腹痛、噁心、嘔吐、黃疸等,沒即時處理恐引發膽道癌,若有類似症狀,應盡速就醫,避免小病拖成大病。
-
2022-12-08 醫療.感染科
睡夢中後頸痛醒,摸枕頭全是血!他見床上1粒黑丸崩潰:後腦杓被「牠」咬爛
老鼠自古以來即與人類為敵,不僅盜食糧食與穀類,破壞住家設備及衣物,更可怕的是媒介傳染人畜疾病。而在家睡覺也會遭遇鼠患?中國陝西省西安市一名高姓男子,日前半夜在家睡覺時,突然覺得耳跟和頸部後腦有刺痛感,且感覺脖子涼涼的、一陣濕意,還有股腥味,伸手一摸摸到濕濕黏黏的液體,開燈一看竟然發現是一灘血,而寢具上也有大量的血跡。正當高男猜測為什麼自己會平白無故受傷流血,往枕頭旁一瞄竟發現有一顆很大的老鼠屎,才驚覺自己可能被老鼠咬了,隨即檢查傷勢,發現自己的耳朵出現疤痕、後腦杓也出現破皮出血,嚇得他衝去附近醫院急診室進行治療,立馬還打破傷風跟狂犬病疫苗做緊急處理。高男透露,之前家裡也曾有鼠患,原本以為已經解決,沒想到老鼠半夜過來咬他,導致耳朵跟後腦杓都縫了好幾針。從影片中可看到,高男的寢具和枕頭上都是他的大量血跡,推測當時老鼠毫不手下留情,把高男的後腦勺皮膚都快咬爛。高男說,為了解決家裡的鼠患困擾,他決定過幾天去跟朋友領養一隻貓咪,來解決這幾個月來的長期噩夢。 影片曝光後嚇壞不少網友,紛紛留言表示「沒想到老鼠居然這麼猖狂」、「好可怕,我此生最怕老鼠」、「男的也睡太熟,被咬成這樣還沒第一時間清老鼠對人類的危害漢他病毒出血熱為人畜共通傳染病,人類吸入或接觸遭鼠糞尿污染帶有漢他病毒飛揚的塵土、物體,或被帶病毒的齧齒類動物咬傷,就有感染風險。感染後潛伏期為數天至兩個月,主要症狀為突然且持續性發燒、結膜充血、虛弱、背痛、頭痛、腹痛、厭食、嘔吐等,約第3至6天出現出血症狀,隨後出現蛋白尿、低血壓或少尿,部分患者會出現休克或輕微腎病變,並可能進展成急性腎衰竭,經治療後病況可改善。▸傳染疾病:漢他病毒、黃疸病、鼠疫、沙門瓦菌病、狂犬病、鼠型斑疹傷寒、鼠咬熱、鉤端螺旋體病、恙蟲病等危害人體健康。 ▸擾亂安寧:不能入眠,讓人類精神疲憊。▸咬傷傢俱:它會咬破存列於家裡任何可能的傢俱東西,例如紗窗 (從此蚊蟲容易飛) 食品包裝讓食物受到污染、重要文件(証書、證券、借據)及書籍等。感染漢他病毒會死亡嗎? 未受到治療的漢他病毒肺症候群病人幾乎都會死亡。但是如果在病程尚未發展到急性呼吸道窘迫群(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前就能就醫治療的話,活命的機會就可以大大地增加。由於診斷、治療方法的改善,及醫界對漢他病毒肺症候群的認知大大地提昇,過去幾年來,漢他病毒肺症候群的死亡率已快速下降。 做好「3不」防範鼠患漢他病毒出血熱主要透過鼠類等囓齒類動物,將漢他病毒傳染給人類,一旦吸入或接觸,遭病毒汙染就有感染風險。北市衛生局提醒,居家防鼠3絕招「不讓鼠來、不讓鼠吃、不讓鼠住」,公共衛生需要社區民眾共同維護,尤其是用過的餐盒、廚餘、食物等不可隨意丟棄,以免招致鼠患,社區公共區域應加強環境清潔工作及採取相關防鼠措施。1.不讓鼠來:修補紗窗門、封住鼠洞及縫隙,避免鼠類進入屋內。2.不讓鼠吃:家中廚餘或動物飼料應妥為處理,不讓老鼠有食物吃。3.不讓鼠住:清理老鼠容易窩藏之倉庫、儲藏室,讓老鼠無處可住。面對可能藏匿鼠類的環境 打掃時要注意4件事衛生局提醒市民,清理可能藏匿鼠類環境時,應注意以下事項:1. 採取適當的個人防護措施,須戴上口罩、塑膠或橡膠手套。 2. 門窗全部打開使空氣流通,通風30分鐘後,再進行清理。3. 用1:10稀釋後漂白水潑灑於可能被污染的環境,消毒作用30分鐘,以拋棄式紙巾、抹布或舊報紙清理,由外往內擦拭污染區域後,再用清水擦拭,切勿直接使用掃帚或吸塵器清理鼠類糞便、尿液或巢穴,避免引起灰塵飛揚,增加吸入病毒之機會。4.如遇到鼠屍須清理,需戴上口罩、塑膠或橡膠手套,以1:10稀釋後漂白水灑在鼠屍上,等待消毒作用30分鐘再清理,置入雙層塑膠袋密封後方可丟棄,而捕獲鼠類後的捕鼠器,請清洗消毒並曬乾。
-
2022-11-30 醫療.消化系統
一吃飯就腹痛當心膽結石 醫揭何時該取出結石:常做2事易成高風險群
「我從高中到現在,常吃完飯就胃痛。」一位30幾歲女病人以右手摸著上腹痛苦地說。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主任朱光恩心想,胃痛20年太怪了,於是安排她做腹部超音波,果然問題不是胃,是一堆膽結石導致慢性發炎引起疼痛。開刀清除結石後檢查發現,膽囊經過結石長期摩擦,慢性發炎到出現癌化跡象,若未經處理,就會演變成膽囊癌。●7、8成膽結石病人無症狀●常大吃大喝,易誘發膽結石急性發作●膽結石慢性發炎,易引發胰臟炎、癌化約7、8成膽結石病人是無症狀的,朱光恩表示,通常是做了超音波檢查才會發現,如果長期都無症狀,也不會一吃東西就痛,就沒有開刀取石的急迫性,病人可選擇和膽結石和平共處。不過,病人要有「某天可能急性發作」的心理準備,因此有些無症狀膽結石病人是不敢出國的,害怕在國外遇上急性發作卻沒有醫院可處理的窘境。3成有症狀的膽結石病人,可分為症狀嚴重的急性發炎病人、症狀輕微的慢性發炎病人。朱光恩分析,急性發作最常見的誘發因子是「大吃大喝」,因為膽汁是用於消化油脂的消化液,當人吃了大量高脂食物,膽囊會努力收縮、排出大量膽汁,但原本有結石問題者,這時膽囊可能會不堪負荷、發炎抗議。朱光恩指出,膽結石急性發作,常會同時出現「高燒、右上腹劇烈疼痛、黃疸」三種症狀,很容易診斷。要注意的是,很多病人以為皮膚發黃就是黃疸,其實這比較不準,應該看眼白是否變得偏黃。若是發生在體弱的老人家,來勢洶洶的全身性感染可能會導致死亡,不可輕忽。這位女病例屬於慢性發炎的膽結石,容易被忽略,牽連出胰臟、癌化等大問題。「一吃飯就腹痛,要高度懷疑膽結石。」朱光恩說,當人吃東西,膽囊就會反射性地收縮,這時如果碰到了結石,可能會輕微疼痛,也會導致膽汁分泌的比較不好、消化不良,常見腹脹、打嗝、放屁等症狀,病人常誤以為是胃痛,做胃鏡仍找不到原因。「如果有一顆膽結石進到膽管,可能會波及到胰臟。」朱光恩指出,膽管鄰居就是胰臟,膽管和胰管在壺腹這個部位是相連的,膽結石跑進膽管,就可能堵住胰管,導致急性胰臟炎。膽結石的慢性發炎,也可能引起慢性的胰臟炎,即便症狀輕微,但長期發炎久了,這些部位罹癌的機會就高了。為防患未然,應該把石頭清掉。朱光恩說,除了超音波,也會做核磁共振造影確認結石位置。如果膽囊、壺腹都有結石,會分兩段手術治療,首先利用逆行性的胰管膽管內視鏡,清除在壺腹的結石,再利用腹腔鏡把膽囊裡的石頭拿掉。分兩段手術處理可讓腹部的傷口最小化,不必為了取壺腹的石頭而劃開肚皮。預防膽結石產生,得先掌握造成結石的主要原因。朱光恩指出,三個生理因素和兩個行為因素,都會增加膽結石產生的機會。水分太少、膽固醇過高、地中海型貧血導致的膽紅素過高等生理因素,都會導致膽汁太濃稠,容易在膽囊中生成結晶,進而變成結石。沒空喝水、沒空吃飯的人,罹患膽結石的風險高。朱光恩解釋,水喝太少會導致身體缺水,膽汁變濃而易結晶;若兩餐間隔時間太久,膽囊長時間沒有反射性收縮,膽汁中的水分會被再吸收,愈來愈濃縮,也容易產生結晶。朱光恩建議,規律運動、多喝水、低糖低油高纖飲食、定時吃飯,都是預防膽結石的重點,有地中海型貧血或膽結石家族史的人必須更認真執行。多喝水和定時吃飯可避免膽汁黏稠,低油低糖飲食和規律運動有助於降低膽固醇並促進新陳代謝,高纖飲食則有助於排除多餘的油脂。
-
2022-11-11 焦點.元氣新聞
前議員柯玟伶癌逝!膽道癌9成患者有上腹悶痛症狀 避免常吃高油、高熱量食物
曾在台北縣、現新北市三重、蘆洲區連任5屆議員的柯玟伶,傳出於11月5日膽道癌病逝,享年75歲。柯玟伶最後一次公開露面,是在10月24日為姪女柯又方競選三重重新里長的競選總部成立大會,當時柯玟伶抱病參加,還在台上掉淚。膽道癌又稱膽管癌,也就是腫瘤生長在膽管上,大致分為三種類型:膽囊癌、肝內膽管癌、肝外膽管癌。膽囊癌主要病因是膽囊受到結石等因素影響,膽道阻塞,無法讓肝臟製造的膽汁輸入到膽囊中,反覆發炎而出現腫瘤;肝內膽管癌則是肝臟內膽管長腫瘤,發生阻塞,同樣使膽汁無法輸入到膽囊,由於肝內膽管長在肝臟組織內,開刀切除的風險大;肝外膽管癌則是阻塞問題而出現在肝外,通常比較合適手術。根據《好心肝會刊》第78期報導指出,早期的膽囊癌大多沒有症狀,很多早期發現膽囊癌的患者是開膽結石、膽囊切除時才意外發現。膽管癌的症狀包括黃疸、皮膚癢、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發燒和腹痛。彰化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顏旭亨也曾受訪指出,罹患膽道癌的患者,感覺不舒服時,9成都會上腹部悶痛感、沒胃口、體重迅速下降等症狀;若合併有膽結石,腹部則會感到嚴重疼痛。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腸胃肝膽科主治醫師高偉育曾受訪提醒,部分膽結石與飲食習慣有關,經常吃高油、高熱量食物,或常抽菸、喝酒,本身有三高疾病、代謝症候群,都是膽道癌的高危險群。因膽管癌去世的名人不少,包括日本女星川島直美、任天堂社長巖田聰、香港藝人「肥肥」沈殿霞、前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之子辜啟允、資深本土劇演員楊采玹等。膽管癌初期症狀不明顯,等發現時往往已到晚期,殺傷力相當大。
-
2022-09-29 醫療.消化系統
飯後腹痛誤為胃潰瘍吃胃藥沒用,就醫才發現膽管結石!4種族群要特別注意
基隆一名年約70歲的男性,某天覺得右上腹隱隱作痛,不以為意,但過了5天都沒改善,尤其飯後特別不舒服,誤以為老毛病胃潰瘍又犯了,吃胃藥也沒減輕,就醫進行腹腔電腦斷層攝影,才確認有結石卡在總膽管末端。這名男性病人至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肝膽腸胃科門診評估後,胡果正醫師安排理學檢查、血液分析、胃鏡及超音波檢查,發現病人的肝膽指數上升,有輕微黃疸,胃部僅有潰瘍的疤痕,但膽囊結石與總膽管擴張。胡果正研判,可能為膽管發炎導致,並高度懷疑膽管有阻塞,於是馬上安排腹腔電腦斷層攝影,並確認有結石卡在總膽管末端。請病人住院治療,先針對病人因膽管結石引起的急性膽管炎與膽管阻塞,使用抗生素治控制細菌感染,以及安排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造影術(ERCP),順利取出數顆超過1CM的結石。術後病人復原良好,不適症狀明顯改善,肝膽指數與黃疸下降,並於術後第3天康復出院;術後一周回診追蹤驗血,所有指數及身體機能皆已恢復正常。胡果正今天在記者會表示,膽結石相當常見,好發於女性、中老年人、肥胖或有家族病史者。絕大部份膽結石都在膽囊裡生成,若未造成任何不適症狀,其實就不需要特別處理。一旦結石從膽囊掉入膽管,由於膽管的出口細小,容易讓膽汁無法順利排出,進而引發膽管炎或胰臟炎,臨床表現除了上腹痛外,也可能會出現黃疸與發燒,嚴重時會合併細菌感染造成敗血症。胡果正指出,由於上腹痛容易讓人誤以為是胃部不適,民眾若僅服用胃藥,而未就醫檢查,容易耽誤治療黃金時機,而讓情況更加惡化。治療膽結石的方式,傳統是以外科手術切除膽囊為主,但若合併膽管結石,首要治療目標則是疏通膽管,這時通常也會有急性膽管炎或胰臟發炎,在病況較為複雜時,ERCP是治療方式首選,且與外科手術相比風險相對來得較低。
-
2022-09-2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新增本土3萬8785例 莫德納次世代疫苗今再78萬劑到貨
本土+3萬8785例及195例境外 較上周日下降1.4%國內新增3萬8785例本土個案及195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34例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本土病例數較昨天增加628例,增加1.6%;較上周日減少545例,下降1.4%。今日新增3萬8785例本土病例,為1萬8046例男性、2萬726例女性、13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8,016例),台中市(5,028例),台北市(4,370例),桃園市(4,098例),高雄市(3,733例),台南市(2,451例),彰化縣(2,036例),新竹縣(1,043例),新竹市(1,006例),屏東縣(958例),宜蘭縣(953例),苗栗縣(853例),雲林縣(823例),基隆市(739例),南投縣(689例),嘉義縣(568例),花蓮縣(476例),嘉義市(370例),台東縣(286例),金門縣(160例),澎湖縣(108例),連江縣(21例)。新增34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4例男性、20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32例具慢性病史、27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8月21日至9月22日,死亡日期介於9月12日至9月22日。新增195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08例男性、8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7例),新加坡(3例),馬來西亞、法國、緬甸、荷蘭及南韓國(各2例),義大利、中國、俄羅斯、泰國、柬埔寨、菲律賓、香港、土耳其、美國、南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各1例),另164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21日至9月24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625萬51例確診,分別為3萬3763例境外移入、621萬6234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萬828例死亡病例,其中10,812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269例、台北市1,211例、台中市1,097例、高雄市1,010例、桃園市825例、台南市821例、彰化縣630例、屏東縣431例、雲林縣341例、南投縣318例、苗栗縣279例、嘉義縣258例、基隆市239例、宜蘭縣224例、花蓮縣190例、嘉義市175例、新竹縣174例、台東縣153例、新竹市116例、澎湖縣31例、金門縣20例;另16例為境外移入。莫德納次世代疫苗昨開打!4469人接種 今再78萬劑到貨莫德納次世代疫苗昨開打,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昨天共有11縣市開打,累計接種4469人次。另外採購的第三批次世代疫苗78.7萬劑,也將於今天晚間抵達桃園國際機場,本批疫苗效期至明年3月28日。莊人祥表示,目前疫苗涵蓋率第一劑為93.6%、第二劑為87.5%、第一劑追加劑(第三劑)為73.0%、第二劑追加劑(第四劑)為10.5%;其中65歲以上族群第四劑涵蓋率為36.5%。另外,六個月到四歲幼兒昨天接種莫德納疫苗第一劑共752人、第二劑2540人;BNT接種2135人。此年齡層疫苗涵蓋率第一劑為38.1%、第二劑為7.5%。我國於去年7月22日與美國Moderna公司簽署兩年共3500萬劑疫苗供應合約,今年預定供應2000萬劑疫苗,目前共有1203萬劑到貨。223例中重症、34死 新增4例MIS-C、其中2童沒接種疫苗國內今天新增223例中重症個案、34例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天四例兒童特殊重症,皆為MIS-C個案。其中半數未接種新冠疫苗。新增死亡個案為14例男性、20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其中32例具慢性病史、27例未接種三劑以上疫苗。1月以來中重症累計2萬7191例,死亡累計9974例。今日公布四例MIS-C個案中,年齡最小的為一歲男童,本身有蠶豆症病史、未接種疫苗,曾於7月15日確診。9月19日陸續出現發燒、腹瀉、咳嗽等症狀,9月22日就醫診斷疑似MIS-C住院,現使用免疫球蛋白等藥物治療。第二例為兩歲女童,無慢性病史,也未接種疫苗,曾於9月6日確診。9月14日起陸續出現發燒、腹瀉等症狀,9月18日及19日連續兩日到急診,診斷為急性腸胃炎並懷疑MIS-C住院檢查治療,目前病況好轉,預計今天出院。第三例為10歲男童,無慢性病史、曾接種一劑疫苗,曾於6月30日確診。9月18日陸續出現發燒、左頸腫塊、嘔吐、腹瀉症狀,9月20日就醫診斷疑似MIS-C住院治療。第四例則為12歲男童,無慢性病史、曾接種兩劑疫苗,曾於9月7日確診。9月19日陸續出現發燒、咳嗽、嘔吐、腹瀉、皮疹以及黃疸,就醫診斷疑似MIS-C併急性肝炎住院,目前使用免疫球蛋白等藥物治療。莊人祥表示,截至目前兒童重症共227例,包括腦炎31例、肺炎24例、心肌炎1例、敗血症3例、哮吼11例、家中死亡8例、MISC146例、共病3例;其中33例死亡。病例數反彈? 莊人祥:整體正在下降 觀察是否脫離高原期國內今天新增本土病例數3萬8785例,較昨天略增628例,中斷連降紀錄。但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從上周二起每天的病例數都比前一周同期稍微下降,且上周整體病例數也較前一周減少3%,因此疫情整體來說確實正在下降。莊人祥表示,目前看到高原期應是落在9月11日至17日,病例數正在下降中。但高原期通常會持續一至二周,接下來還需要觀察是否脫離高原期。而針對疾管署員工從2020年2月就開始被禁止出國,在國門陸續開放之際,這份禁令仍延續到明年3月底。莊人祥也表示,由於疫情不是「0+7」後就不用管,就像日本經歷好幾波疫情,每天仍有幾萬例確診,因此相關政策還是需要同仁協助、因應。加上秋冬尚有過年返鄉人潮和流感疫情等也需要政策因應,因此目前禁令先暫時維持至明年3月。但為兼顧「探親和人倫需求」,也已於9月16日放寬出國探視、親屬重病探視或奔喪等需求。另外,媒體人陳文茜日前表示,台灣目前的死亡率高於新加坡10倍、香港3倍,絕對不容忽視。對此,莊人祥也表示,依據各國公布資料,截至9月24日,致死率台灣為0.17%、新加坡為0.09%、香港為0.57%;死亡率台灣為每百萬人口457.3人、新加坡為每百萬人口266.2人、香港為每百萬人口1343.2人,均未有高於新加坡10倍、香港3倍的情事,民眾勿錯誤解讀。
-
2022-09-11 醫療.消化系統
嘴乾口臭、容易疲勞跟肝不好有關?破解保肝產品3大迷思
在台灣被稱為「國病」的肝病,一直是民眾在意的疾病。許多民眾只要一聽到能「保肝」,不管是什麼保健產品都願意嘗試,我的門診就有不少病患承認吃過。大家都這麼重視肝臟,但從國健署公布的數據看來,肝癌卻是男女性死因第二,僅次於肺癌,怎麼會這樣? 保肝產品真的保肝嗎? 保肝產品常宣稱能治療口臭、嘴乾口苦、皮膚癢、消除疲勞精神好等功效,以下我們就來分析看看,真的是如此嗎? 1. 消除疲勞:在急性肝炎發作,肝臟細胞大量受損時,確實會引起身體疲倦感,這是因為肝臟負責的合成、轉化、解毒、排泄及儲存的功能出了問題,這時候多半還會合併食慾不振、噁心等情況,嚴重一點時臉色還會蠟黃。然而,一般人的疲勞大都不是肝病引起的,大部分是因為工作時間長、壓力大、睡眠不足、運動量不足、體耐力差所造成,應從調整工作腳步、改變日常生活作息與習慣來改善。 2. 嘴乾口臭:臨床上,幾乎90%的口臭都是口鼻腔的問題,其餘10%與腸胃毛病有關。肝硬化患者嚴重肝昏迷時,可能會出現阿摩尼亞的味道,這是因為肝臟已經沒辦法執行解毒功能,無法代謝氨,使氨經由體循環進入腦部,造成肝昏迷。至於嘴乾口苦或肝火旺,跟肝關係也不大,反而跟口腔疾病、失眠及自律神經失調有關。 3. 皮膚癢:肝病會引起的皮膚癢最常見的原因是黃疸,這常見於嚴重肝硬化或是膽道阻塞的患者。但這種皮膚癢並不會出現疹子,這是因血中含有大量膽汁酸,刺激了皮膚的神經,引起搔癢感。另一種肝病引起的皮膚癢是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屬於自體免疫疾病,通常是手掌及腳掌較癢。許多人都有過敏皮膚癢的症狀,這通常會伴隨起疹,千萬不要直接跟肝病做聯想。 結論是,若出現疲倦、嘴乾口臭、皮膚癢等情況,這時候的肝已經在生病了,該去看醫師找出病因並治療,而不是去藥房買保肝產品吃啊! 既然如此,如何從簡單的觀察,遠離「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呢?由於肝是沉默的器官,初期肝病真的不容易察覺,但若出現倦怠、食慾不振、噁心、皮膚變黃、茶色尿、肚子變大等情況,就要警覺肝可能出問題了! 通常在急性肝炎及嚴重肝硬化時,會因產生腹水看起來有顆大肚子。這種大肚子跟一般脂肪累積的肥胖肚也有差別,可以從觸摸來比較,脂肪累積的大肚子摸起來軟軟的,嚴重肝病引起的大肚子是硬梆梆的,有時腹水還可能造成肚臍鼓起來,這是因肝臟白蛋白製造不夠及門脈高壓所造成,有時還會合併腳腫。 既然初期肝炎沒有明顯症狀,那到底要如何保肝呢?在台灣,急性肝炎有三大原因,病毒性肝炎、藥物與酒精,其中病毒引發的肝炎佔大宗。 因此,愛肝第一步,先去抽血確定自己有沒有B、C型肝炎吧!若是慢性B、C型肝炎,就需要定期抽血及超音波檢查,並評估是否需要抗病毒藥物治療。其次就是不要亂服藥物,有些人吃太多藥物及保肝保健食品,花錢事小,若傷了身反而得不償失,最後當然是不要過度飲酒。我們的肝臟,日以繼夜任勞任怨地為我們工作,一定要好好寶貝它喔! 作者簡介_梁程超 醫師專長:肝膽胃腸疾病、內視鏡檢查及治療、超音波現職:北市北投健康管理醫院 副院長學歷:台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成功大學醫學院醫學士經歷:台大醫院內科部住院醫師台大醫院肝膽胃腸科總醫師亞東紀念醫院超音波暨內視鏡中心主任亞東紀念醫院肝膽胃腸科主任台灣消化系及消化系內視鏡專科醫師暨指導醫師部定助理教授健檢報告沒寫的人生故事北投健康管理醫院,係國內唯一命名「健康管理」之健檢醫院,為建立特色及市場區隔,強化健康管理之品牌形象,提供您及家人量身訂作、獨一無二之專屬健康管理服務。http://www.tpehealth.com/延伸閱讀:擺脫身體慢性發炎!美國糖尿病協會:多吃10種食物「抗糖化」,預防糖尿病
-
2022-09-11 癌症.其他癌症
打嗝一個月沒好竟是「癌王」作祟 醫:治不好就是警訊
彰化縣76歲陳姓男子打嗝一個月,求醫服用腸胃藥沒改善,進一步檢查竟是罹患胰臟癌,且癌細胞已轉移肺部和肝臟,治療後病情仍不樂觀;醫師指出,陳男胰臟腫瘤壓迫腹部橫膈膜神經導致經常打嗝,如果民眾腸胃道異常吃藥半個月無效,就要趕快檢查。陳男喜歡吃甜食,有糖尿病史,近年服用藥物、節制飲食加上每天運動,血糖控制得很好。3個月前陳男開始每天多次打嗝,空腹也打嗝,飯後也打嗝,做伸展運動或聽信偏方喝醋、大口吃飯都無效,打嗝一個月後求治。醫師詢問日常飲食,陳男說以蔬食為主,肉類不多,也很少食用糕餅糖果。醫師判斷是腸胃道蠕動不良,開給藥物,陳男服用一周沒改善,回診做腹部超音波掃出胰臟有腫瘤,再深入檢查確認胰臟癌四期。衛福部肝膽腸胃科醫師蔡安順今天表示,胰臟癌初期幾乎沒症狀,到了出現症狀,可能上腹痛、後背痛或腹瀉,一旦腫瘤漸大,長在胰臟上半部會壓迫肝和膽囊,膽汁或胰液排不出來,病人出現黃疸,若長在胰臟下半部會壓迫腸胃道,病人容易脹氣甚至腹瀉,壓迫橫膈膜就會發生像陳男這樣的打嗝症狀。蔡安順提醒民眾,要是腸胃道不舒服,到醫院診治和拿藥服用1至2周都沒改善,一定要回診仔細檢查,胰臟癌被稱為癌王,其實早期可透過超音波掃瞄膽管有沒有擴張、肝臟有沒有腫大及有無腹水,作為研判的依據,萬一確診,醫師會按照胰臟癌腫瘤的種類給予治療。如何遠離胰臟癌?蔡安順認為,首先遠離精緻食物,特別是甜食,在糖類部分,白糖、冰糖、代糖屬於精緻糖,黑糖、砂糖優於白糖等精緻糖,如果能改為較天然的海藻糖、甜菜根榨出會比較理想;此外,平日常吃高油脂、高蛋白食物,例如蛋糕、糕餅都加重胰臟負擔,不利胰臟健康,所以中秋節要忌口減少甜食和高油脂、高蛋白等燒烤食物。
-
2022-09-07 癌症.其他癌症
胰臟癌擴散肝臟造黃膽 醫手術讓他減痛度最後時光
1名75歲男子腹痛、食慾降低且體重下降,檢查發現罹患胰臟癌,且癌細胞擴散到肝臟,後續又出現阻塞性黃疸。醫療團隊評估後,決採用「膽道金屬雙支架」引流膽汁,術後黃疸指數順利恢復正常值,不僅減緩痛苦,也讓他能維持在清醒狀態,讓家屬感謝不已。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腸胃肝膽科醫師許樹湖說,胰臟癌預後普遍不佳,未接受治療者若出現黃疸,平均存活更可能不到半年,即使可接受手術治療,平均存活時間也僅約一年,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早期預防、早期治療,若發現自己或親友突然莫名暴瘦、腹瀉、上腹痛及背痛,或者出現阻塞性黃疸等症狀,都建議盡快就醫,避免症狀惡化。他說,患者年初突然莫名感到腹部漲痛,加上經常消化不良,家人建議到門診就醫,經抽血發現腫瘤指數高達315 U/ml (正常值應低於37U/ml),加上又有暴瘦、腹痛、黃疸等症狀,懷疑可能與胰臟癌有關。切片證實為胰臟頭部惡性腫瘤,合併肝臟多處轉移,情況危急。患者積極抗癌,雖評估不適合手術切除,但仍接受多次化放療及試驗新藥,可惜後續出現嘔吐、敗血症等強烈副作用,效果並不顯著。且肝臟轉移腫瘤不斷腫大,其中有一顆腫瘤就位在肝門區,正好就是左右兩肝及膽道匯流部位,造成膽汁淤積,衍生嚴重阻塞性黃疸併發症,若未適當處置,恐怕會引發敗血症、出血傾向甚至肝腎衰竭。許樹湖說,經置入肝內膽道金屬雙支架,可引流肝內75%以上膽汁引流量至腸道,所幸過程十分順利,術後患者黃疸指數也恢復到正常值,腹脹也改善,且身上沒有外引流管的累贅,大幅提升生活品質外,住院期間更減少身體不適,同時有效延長治療時間,也讓全家人得以陪伴患者享受最後時光,對於醫療團隊感謝不已。
-
2022-09-05 醫聲.肝病清除
如何保護肝臟免受病毒摧殘? 保肝兩步驟不能不知
住在臺南市六甲區的陳先生(化名)年近六十歲,每天為養家活口奔忙,有段時間,他的精神突然變很差、食慾不振,肚子有時隱隱作痛,原以為是壓力大造成,做健檢時,才知道自己感染C肝病毒,猛然驚覺這些問題都是C肝病毒在作怪。用藥三個月 他的人生從黑白變彩色雖然揪出真正病因,但後續的煩惱接踵而來,住家附近沒有醫院、往返市區車程不只耗時,交通費更成為一筆支出,定期的回診追蹤也會影響工作,不只如此,他也擔心藥物產生副作用、昂貴藥費無法負擔,想到這些煩惱,心情更是雪上加霜。與陳先生相同情況的病友不在少數,所幸自110年起開放C肝全口服新藥處方不受科別限制,讓更多的醫師都能就近為在地居民提供治療,就醫資源更便利,都市或偏鄉的居民,享有一樣的治療資源。因此,在醫師和家人鼓勵之下,陳先生積極配合由健保給付C肝全口服新藥的療程,三個月之後,治療成功的消息讓陳先生十分振奮,元氣也恢復滿分,更感謝免費的治療資源來換回健康的人生。不篩檢、不治療 後果可能很慘烈大部分的人感染B、C肝病毒後,不會有明顯的症狀,許多病友也不像陳先生,在身體出現警訊時,能及時察覺做檢查,所以常疑惑為什麼要接受B、C肝篩檢,更是對於不治療帶來的嚴重後果一知半解。對此,臺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許以霖表示,在B、C肝病毒的侵襲下,感染者很容易走上「肝炎、肝硬化、肝癌」不歸路,當進展到肝硬化、肝癌時,許多病友便陸續出現上消化道出血、腹水、黃疸等緊急症狀,動輒咳血、腹脹的日子,實在讓人痛不欲生,因此及早透過B、C肝篩檢揪出病毒,體內若是檢驗出病毒量,趕快配合醫師指示進行C肝全口服新藥的療程,透過這兩步驟,病友就不用忍受病痛的折磨,可以維持正常的工作及生活品質,也減輕家庭的照護負擔。許局長期待,在臺南市無論是市區或偏鄉,都可以善用B、C肝篩檢,如果需要接受治療,也絕對不要放棄,以C肝治療來說,C肝口服新藥價格雖然昂貴,但只要檢驗出病毒量,經過醫師的評估需要進行治療,健保全額給付藥物費用,若每位病友都好好把握這機會,在保肝、抗毒之戰中,就可以贏得勝利。只要有心,篩檢不受距離限制十多年來,臺南市政府衛生局不遺餘力,從大規模篩檢、腹部超音波檢查、院所單一窗口轉診、到透過C肝巡迴醫療、設置C肝特別門診,逐漸縮小偏鄉與市區的就醫資源落差。在疫情起伏不定期間,臺南市成功運用「健康共照雲Line@」科技防疫,更延續科技的服務,結合「B、C型肝炎篩檢預約平台」,讓民眾都可選擇自己方便的時間、地點,即時預約篩檢。為期一個月的B、C型肝炎篩檢預約活動,便有一萬名民眾蜂擁報名,近兩百家醫療院所熱烈響應,民眾的健康識能提升,主動篩檢減少疾病的發生;醫療院所提供更方便的醫療資源,也減輕醫療體系的照護負擔,創造雙贏。精準公衛,合力邁向C肝根除目前,臺南市肝炎篩檢涵蓋率為六都之冠,相較於十幾年前,肝癌死亡率也大幅降低,有賴於民間團體、醫療體系在政府衛生部門背後的支持,連結成一個完善的網絡,加上針對高風險族群的精準公衛策略,從洗腎機構的巡迴醫療,到深入矯正機關的篩檢與治療,許局長期待,透過全方位照護,一同攜手朝向消除C肝的目標邁進。(廣告)
-
2022-08-27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的定義不同! 此肝非彼肝,此腎非彼腎
男女約會。女:「我怒火燃燒!」男一聽馬上親過去。女的大怒:「我正生氣,誰敢惹我!」男:「妳不是說慾火燃燒嗎?」中國文字,火字用很多,心中一把火、火大、火冒三丈、火上澆油、赴湯蹈火…等,與醫學上有關,而過去國人最耳熟能詳的就是「肝火旺」,這是中國傳統的醫學名詞,意指火氣大、口臭、睡不著的病症。事實上,傳統醫學的「肝」與現代醫學的「肝」是不一樣的,傳統醫學中除了國人耳熟能詳的「肝火旺」之外,就是「腎虧」了。傳統醫學中的「腎虧」泛指腰痠背痛、記憶力減退等症狀,與現代醫學腎不好的腎虧─尿毒症是完全不同的。會有這些落差是因為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對器官的定義不一樣。前者是以陰陽五行的學說來定義,人體的各種臟器例如肝經、膽經等加上虛擬的一種醫學理論而來。而在現代醫學中,各種器官都是實體的,例如肝是指位於人體腹腔右上方最大的器官,而腎臟則是位於右邊肝臟下面及左邊腰部各一個的實體器官。現代醫學中,肝不好會肝昏迷,會吐血,會黃疸,全日睡顛倒,會死亡;腎不好引發尿毒症,不洗腎或換腎會酸中毒而死亡,而沒有人會因肝火旺或腎虧而死亡。因此,了解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的不同定義很重要。此外,耳聰目明也很重要,分不清楚對方已經怒火燃燒或慾火燃燒,不僅好事不成,反而會挨揍挨耳光呢!總之,平日多吸收正確的醫學常識,注意身體健康,才能擁有健康而彩色的人生。●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2-08-20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鑽石比膽結石、攝護腺還大?
兩個男人在比較誰較疼老婆。甲:「我買給我太太的鑽石,比我的膽結石還大!」乙:「那算什麼!我買給我太太的鑽石比我的攝護腺還大!」嗯,膽結石不一定每人都有,可大可小,小的可能只有零點幾公分,大的可能有二、三公分。攝護腺每個男人都有,而且比膽結石大多了。剛出生時的男寶寶,攝護腺大小像一粒豌豆,青少年像櫻桃,30歲左右成年人大約為20公克,近50歲約26公克。超過50歲男人,攝護腺開始肥大壓迫尿道,造成小便困難。膽結石會越養越大,攝護腺也是越養越大,前者有一天會卡在膽囊管開口,引起劇痛,引起膽囊發炎,甚至掉到總膽管引起黃疸,引起胰臟炎,甚至敗血症,絕對不是好東西,因此一旦曾經痛過或發炎,一定要用腹腔鏡將膽囊切除,以絕後患。而攝護腺越養越大,雖然有時也會引起發炎,但不常見,倒是它剛好長在尿道口,肥大後夾住尿道,壓迫到膀胱引起頻尿,讓大男人變成一夜七次郎,不僅不堪其擾,也嚴重影響睡眠品質。最重要的,除了良性攝護腺肥大之外,它還會長出癌症來,雖然抽血驗PSA可能會高,但單純的攝護腺肥大PSA也會高。因此,有懷疑長癌症時,醫師只好定期做切片檢查,但又不容易精準的拿到懷疑的病變,因此切片陰性也不代表沒有癌症。近年來發展在核磁共振定位之下做切片,就精準得多了。得了攝護腺癌,雖然目前用達文西手術可以較精準將腫瘤切除,但仍有百分之幾的機會會傷到攝護腺邊邊的神經,造成性功能障礙或漏尿情形,這是任何男人心中的最痛。總而言之,老公要給老婆鑽石,不要等膽結石或攝護腺養大了才給,而老婆也要替老公的健康及「下水道」想一想,趁年輕時就要一顆鑽石,這樣才有一個健康又快樂的老公可以依靠,可以長相左右。●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2-07-28 醫療.消化系統
終結肝苦人的漫長等待 淡水馬偕成功為確診者移植肝臟
64歲的潘先生,4年前就已經達到肝硬化最嚴重等級,想要積極保命,唯一選擇就是接受肝臟移植。不過,潘先生「等肝」的命運相當坎坷,過去2年已經3次錯失機會,今年3月一度病危,5月好不容易等到肝臟,卻在手術當天確診新冠肺炎。淡水馬偕紀念醫院肝臟醫學中心不忍心讓他再次苦等,團隊17人決定著全套防護裝備完成8小時手術,潘先生終於結束漫長等待,帶著「新肝寶貝」出院回家。收治潘先生的淡水馬偕紀念醫院肝臟醫學中心主任林俊昌表示,國人肝臟移植平均要等687天,再錯過真的不知要等到何時。考量病人已接種三劑疫苗,確診時Ct值超過30,症狀僅輕微咳嗽,而且對於治療態度積極,醫療團隊與病家討論後,決定在淡水馬偕樓獨立手術區域執行肝臟移植手術。這次手術共動員團隊17人,全員「戒慎不恐懼」,穿著全套防護衣、遵守所有防疫規範,歷時8小時順利完成手術。術後病人轉至負壓隔離加護病房,除了要服用移植後的抗排斥藥物,也要會同感染科醫師搭配新冠肺炎抗病毒藥物治療。病人在術後第7天就恢復良好,順利轉至一般單人病房,觀察肝功能及其他抽血數值均正常,腹水及黃疸都消失,在一般病房住院一周就出院返家。林俊昌說,接受肝臟移植的病人需遵從醫囑,按時服用抗排斥藥物。此外,為降低感染風險,應避免出入人多場合,不可以生食,不能養寵物,同時也要注意睡眠、保持正常生活作息,定期返院門診追蹤,才能與「新肝寶貝」長久相伴。
-
2022-07-26 焦點.元氣新聞
李亞萍證實余天中風!後脖子血管有兩根堵塞,腦部也有血塊
民進黨立委余天今天傳出中風住院,雖然余天辦公室第一時間澄清只是天氣悶熱身體不適,但余天妻子李亞萍稍早受訪時證實,余天前幾天就有小中風,目前檢查出來,後脖子血管有兩根堵塞,腦部也有血塊,還好即時送到醫院。李亞萍談及余天及女兒余筱萍病情時,也忍不住淚崩地說,所有醫生對於余筱萍的病情都束手無策。【延伸閱讀】>>小中風不要緊?醫曝關鍵危險因子:中風不分大小李亞萍表示,余天最近為女兒的病情憂心,因為情況一直不停在惡化,一下子腎積水、一下子黃疸,加上現在又是地方選舉,不得不跑行程,每天回家說好像要熱昏倒,心力交瘁,晚上又因女兒的事情很難睡得安穩。李亞萍也透露,因發現余天右眼整個腫起來,兩眼不平衡,一邊高、一邊低,右手、右腳都抬不起來,抓東西抓不到,而且右眼逐漸看不見,覺得很不對勁,於是跟兒子余祥銓逼著余天到榮總檢查,確實後脖子血管有兩根堵塞,腦部也有血塊,還好即時到醫院,現在吃凝血的藥慢慢化掉。【延伸閱讀】>>急性腦中風做對兩件事 降低腦損傷與失能打119送醫、讓可決策者同行李亞萍表示,余天韌性很強,每天只睡5小時,起床就到國會談事情,下午四點多到家晚上又跑一下攤,太勞累了,加上女兒病情一直在惡化,是他們最憂心的事,「錐心之痛,難以言喻」。當李亞萍進一步談及女兒病情時也忍不住淚崩,所有醫院、醫生對於病情都束手無策,血紅素、白血球、營養都達不到標準,也不能做治療、化療,非常痛苦,站也不能站,一定要吃嗎啡才可以稍許舒緩,癌細胞已經佈滿全身,謝謝大家幫女兒集氣,「我希望她的病能夠好,讓她有多一點時間,陪他的小孩、家人,她現在的小腿跟大腿只有跟我們手臂差不多細,我真的看到很難過」。
-
2022-07-25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我也覺得很幸運能認識您
【編者按】這星期繼續邀請中生代的另外三位良醫回憶「教我人生的病人」。一位風濕科醫師追憶一位與自己非常投緣的風濕病病人,後來這病人發現罹患胰臟癌不治身亡,她描述醫病彼此之間長年的正向互動,而很感性地說她永遠不會忘記這位教她人生的病人。一位兼具法律、公共衛生學位的精神科總住院醫師回憶幾位自己治療失敗「不想活下去」的病人,而深深體會到,必須琢磨自己,才能成為一位更適任的助人工作者。也期許自己能更廣泛地閱讀與涉獵,汲取不同經驗,並持續接受分析與督導,更深刻地探索內在,也才更有機會在與病人難能可貴的相遇中,一起創造出不同的可能性。一位家醫科主治醫師回憶自己多年前在住院醫師時期參與照顧的癌末病人,因為一些積極治療,使病人生命又延長一段時間,想不到多年後與家屬在機場巧遇,家屬臨別的一句話:「如果那個時間點我們不勉強用藥,就讓病人離開了,會不會少掉她後面那段時間的辛苦。」讓這位如今身為施予緩和醫療、追求病人善終的醫師,對「教我生命多點自主、少些缺憾的病人」產生更深入的反思。這世界上跟你有緣的人有多少?幾個?十幾個?多到數不清?每次門診都有第一次見面的病人和家屬,有些人是為了尋找一個身體毛病的答案,有的人是為了聽聽醫師的看法,或者今天我不過是他找下一位醫生的轉介站。但就是有很少數、很少數的人,曾經讓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你們之間沒有特別發生什麼事情,每次見面就是從一個平凡卻愉悅的幾秒鐘開始,不會特別要解決甚麼天大的問題,他很可能、我猜想,真的只是散步去車站、坐一小時的車來看我而已,然後順便抽抽血、拿一些藥控制病情,約好三個月後再來。其中有一個她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她會為了來這一趟,吹好一頭美麗的頭髮,甚至前一週她會去染上最愛的深褐色,不是純黑的、也不是紅的或淺褐的,就是那種溫柔又恰到好處的褐色;在我腦海的印象裡,她的皮膚是東方美人那種白白的、臉有點圓圓肉肉的樣子,嘴唇有點飽滿,有點內雙的眼睛笑起來彎彎的,化的妝是略施脂粉的那種,不會聞到胭脂或香水的味道,但不知為什麼,感覺她身上應該是淡淡的香氣。也許是長年的風濕病,讓她總是肩膀痠痛,但吃過藥就緩解了,她的生活過得很舒服平靜,也沒甚麼其他的病痛或特別煩心的事,關節也控制得很好、沒有變形。一個再平凡不過的一天,她臨時來到我門診,我看到她臉色不大對,皮膚是黃疸的色澤,我心裡一驚,她說這樣子有幾天了,糞便顏色也變得灰白,我馬上安排了一個腹部影像的檢查,結果竟是胰臟癌,這對我們倆來說是一個晴天霹靂的消息,因為太突然了……我把她轉給腫瘤科的同事。她猶豫了一個月,最終因為捨她唯一的兒子的不捨 (你懂我在說甚麼對吧?),下定決心後,放棄了最後一年的自由,讓親愛的家人輪流陪伴她在我們醫院接受積極的治療。她經歷了化療後,可以想見的,美麗的秀髮一把把的掉落了、圓圓的雙頰漸漸凹陷了,我去看她的時候,她會掬起一抹溫柔的笑容,讓我們可以像以往在門診那樣,好好聊聊,她最喜歡我去握住她的手,她會笑、還是那雙彎彎的水汪汪的眼睛。罹患胰臟癌起的一年裡,她有大約一半的時間是無法從嘴部吃東西,因為胰臟癌導致胰管和膽管在十二指腸的共同開口阻塞,要靠一個金屬管子撐開,以防止黃疸太嚴重,麻煩的是任何食物的微量渣渣、像清雞湯的渣渣,都不行,她的情況也變得越來越頻繁住院。到了這一個時期,我的心脆弱了,剛開始我胸懷大志要三天兩頭一有空就要去看她,後來我屢屢經過她的病房,卻無法鼓起勇氣走進去看她,我怕我假裝不了樂觀的樣子,我怕她如果哭我該怎麼辦,很快的我錯過了一天又一天。有一天,我去看她,她跟家人在看電視,我走進隔離病房時她沒見著我,我叫了她一聲,她疲倦的眼神看過來,頓時像一隻慵懶的樹懶一樣笑了開來,我心頭瞬間情緒上來,沒敢把眼神移開一寸,我相信天底下沒有人拒絕的了那個笑容,那是一個心胸多麼寬大的笑容啊!你要有多好的人品,才能在那樣的時刻有那麼美的表情。她總是告訴家人,我是她最喜歡的醫師;她指示家人打開櫃子拿了一箱溫泉番茄給我,跟我說,這番茄是有機的,很好吃、直接吃都不用洗。我拿回辦公室,看著飽滿又紅通通的番茄,樣子真是好看極了、吃起來真的很甜,我想到她早就不能從嘴巴嚐食物滋味多久了,心裡頭除了溫暖、也有慚愧。一年了,她每天開始陷入較長的昏迷。有一天,我遇到她的腫瘤科主治醫師,我很佩服他的堅強,他從來沒有放棄過任何方法,不管是治療還是緩解的醫療方式。原來主治醫師默默扛起了重責大任,病人的大哥曾經在她離世的那段時間對主治醫師有情緒非常不穩定的發言。我蠻常想念她的,有時候是看診的時候,一個似曾相似的笑容或眼神出現的一瞬間,有時候是路過醫院走廊當陽光灑在地上,當然理性解決病人的問題,是我最重要的使命,不過,我永遠不會忘記這個教我人生很重要一件事的病人,她曾在病房對我說過的一句話,而我在心裡也想跟她說: 「我也覺得很幸運能認識您。」
-
2022-07-20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醫療服務是沒有終點的旅程
【編者按】這星期邀請中生代的三位良醫回憶「教我人生的病人」。一位重症醫學專科醫師追述因為家人不捨而醫療團隊勉強違背病人的意願插管之後,情況未見改善,最後病人竟然在醫院自殺,引起她深切的自省,「在科技的進步之下,藥物、檢驗技術、開刀器械都可以發展神速,但唯有承接病人無法治癒的痛苦這件事情,沒有辦法被取代。」一位心臟內科醫師回憶在第一年當主治醫師時留下深刻印象的兩位病人,一位「恙蟲病」病人使他見證了病人真的就是醫師最好的老師,同時病理學老師由切片的結果及時給他的指點使他深感師恩難忘;一位原住民的年輕病人的不治過世,但病人母親對醫師的溫馨互動使他說出「前輩醫師常教導我們視病猶親是醫師的天職,而我更認為醫療服務是一個沒有終點的旅程,一旦出發了就不應該停下來。」然而相對的另一位長期照顧失智老人的醫師卻語重心長地道出,「醫師不該將病患或是家屬的正向回饋過於放大,那些溢美之詞不過是他們所熟悉的人情世故,但醫病關係或者醫生與病人家屬的互信,也要有所保留。所謂視病『猶』親,而非視病『為』親,有了精準的拿捏,醫病之間才能有長久的和諧。」【延伸閱讀:醫病平台/如何接住墜落的你】剛升上主治醫師的第一年被指派到內科加護病房擔任專責主治醫師,那時候的自己年輕充滿不服輸的傻勁,在這短短的一年中,每一位我照顧過的病人都是用生命教導我的老師。七月暑假剛開始時,從急診住進來一位31歲年輕人100多公斤的小胖,因為肺炎合併急性呼吸衰竭,插管住進內科加護病房,住院後很快就進展成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我在做詳細的理學檢查時,在腹部皮膚皺摺處意外發現一個大約1公分大小的黑色焦痂,這讓腦海裡閃過恙蟲病的診斷,這是在花東地區不算罕見的感染症,但是我們不曾遇過這麼嚴重用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表現的病人,對於這個診斷剛開始我感到很遲疑。儘管如此,還是趕緊給予治療恙蟲病的四環黴素類抗生素,也進行血清立克次體抗體檢驗,同時趕緊照會皮膚科醫師做焦痂處的皮膚切片檢查,隔天一向是行動派的病理科許主任立馬就打來電話給我,劈頭就說:「懷仁,你這個病人用47KD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證實是典型的恙蟲病皮膚病理表現,給正確的抗生素了沒有?要特別小心喔,這個病嚴重時會惡化成心肌炎和間質性肺炎導致肺水腫喔?哇!我心想許主任說得真準,這不就是我病人的臨床表現嗎?我上網查詢文獻報告,確實找到嚴重的恙蟲病病例用肺炎合併肺水腫來表現,最後導致呼吸衰竭死亡的案例報告,作者為釐清肺水腫致死原因,以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發現肺臟肺泡內巨噬細胞iNOS呈現陽性反應,顯示恙蟲病立克次體可能誘發iNOS合成,因而產生大量的一氧化氮(NO)。大量的NO具有毒性,可能就是造成致死的原因。這個病人在我們團隊通力合作下,迅速獲得正確的診斷並且給予治療,很快的肺部況狀改善,一週後就拔管成功脫離呼吸器,小胖轉出加護病房前我跟他聊天,得知他在發病住院前幾天,因為工作需要曾在山區的草叢活動過,這個重要的線索果然跟書上講的一模一樣,病人真的就是醫師的老師啊!九月底,一位35歲年輕布農族勇士從台東馬偕醫院被轉診到我們的內科加護病房,因為肝硬化導致肝衰竭、黃疸大量腹水,同時合併急性腎臟衰竭和呼吸衰竭插管需要呼吸器治療。隔天的會客時間,我從勇士母親的口中的得知他的故事,台東太麻里布農族勇士20歲開始認真工作,是一個年輕有為腳踏實地的勇士,然而三年前交往多年已經論及婚嫁的女友不幸因為意外往生,勇士大受打擊始終無法從悲傷中走出來,養成酗酒的壞習慣,大量的飲酒加上熬夜工作,導致酒精性肝炎最後肝硬化,期間反覆住院,這次更嚴重到肝衰竭、黃疸大量腹水。在和勇士母親長談中,我深深感受到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摯愛,加護病房住院期間,勇士母親就住在醫院提供的家屬休息室,對孩子寸步不離。我們醫療團隊努力地想解決勇士的肝衰竭和黃疸問題,然而因為病情太過嚴重,經過跨團隊開會討論後,認為應該只有接受肝臟移植一途,我和勇士母親解釋病情和治療計劃以及肝臟移植的建議,她毫不猶豫地答應,也自願捐肝給兒子,她注視著我的眼神中有著無比的信賴。我們在與勇士的每日相處中也重新建立他對生命追求的意願,努力一個月之後勇士逐漸進步,移除呼吸器成功,他也願意敞開心扉和我聊聊他與女友的往日點滴,我在與他的對談中深感受到他對女友的懷念,我試圖引導告訴他有更愛的母親在等待他,後來他對我說道:「張醫師,我願意努力,請幫助我。」然而很遺憾地,我們醫療團隊和勇士一起努力50多天之後,他還是來不及撐到換肝手術。母親在離開醫院的前一天,跟我講:「張醫師,你跟我兒子一樣大。謝謝你們這麼努力照顧他,他有對我說出他愛媽媽、對不起媽媽,他最後走得很安詳,醫師有機會要來太麻里做客。」我當然要爽快的答應一個母親的最後要求。兩個月後,我收到勇士母親寄給我的信件,很特別的是用日曆紙背面寫滿整頁,訴說著對兒子的思念以及對醫療團隊的感謝,她說撕下這張日曆紙的那天正好是兒子離開的第二個月,真是難為了這位失去兒子的布農族堅強女性。一轉眼就過了半年,同樣忙碌在加護病房照顧病人,一天下午突然接到勇士母親的電話:「張醫師,我在醫院外面,帶了釋迦來給你。」我和這位母親緊緊的擁抱,閒話家常,她更叮囑我要按時吃飯不可以熬夜,話別後,望著她堅強的背影,我知道她已經努力走出喪子之痛。隔年,跟隨慈濟人醫會義診的腳步,我們來到太麻里,我沒忘記要利用義診之餘親自去拜訪勇士的母親,她親切地拉著我的手,帶著我回顧對兒子的思念,離開前,我們再次緊緊擁抱,我很高興自己能夠兌現承諾讓一位母親圓滿對孩子的愛。因為花東地區特殊的社會型態,年輕人多離家北上工作賺錢,病房內很常看到年邁的老夫老妻彼此照顧的畫面。令我感觸深刻的一件事情,是在內科加護病房服務時,農曆過年前曾照顧過一位臨終的老阿嬤,因為心臟衰竭末期合併肺炎和多重器官衰竭住進加護病房,當時陪伴在老阿嬤身邊的只有80多歲的丈夫和外勞。這讓我感到相當不捨,老阿嬤臨終當天我就留下來一起陪伴,直到凌晨,老夫妻的小孩從外地趕回來送老阿嬤最後一程。「這一刻,讓我更貼近病人的心」,這就像回歸到醫療最原始的狀態,有一種單純的感恩。更提醒自己要及時行孝,我更是非常感恩自己的父母,有著健康的身體,讓遠在花蓮工作的孩子能夠無後顧之憂。前輩醫師常教導我們視病猶親是醫師的天職,而我更認為醫療服務是一個沒有終點的旅程,一旦出發了就不應該停下來。
-
2022-07-11 醫療.感染科
山泉水解渴一周後進加護病房插管 醫示警:鉤端螺旋體病
45歲陳先生日前與友人相約至雪山湖泊健行,途中飲用山泉水解渴,回家一周後竟出現高燒、伴隨全身痠痛、頭痛以及腹部不適,經診斷為鉤端螺旋體細菌感染,急送加護病房插管治療,經緊急洗腎並給予抗生素,康復出院。據悉,陳某平日喜好登山、露營等戶外活動,當時送醫時,醫師發現陳出現肝衰竭、黃疸及腎衰竭,後續更引發嚴重酸血症,當天緊急入住加護病房插管治療,緊急安排洗腎並給予經驗性抗生素治療感染。所幸5天後在重症團隊照護順利移除氣管內管並成功轉出加護病房,已康復出院。衛福部新營醫院急診科醫師曾暐昕表示,鉤端螺旋體病,是熱帶、亞熱帶地區常見人畜共通感染病,國內歸類於第四類法定傳染病,可經由食入或接觸受感染動物尿液或組織汙染的水、土壤、食物而感染。其感染症狀因個案而異,可能沒有症狀,或感染後一到兩周會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痛、無力、腹痛、腹瀉、黃疸、腸胃道出血、尿變少甚至無尿等類似感冒症狀;有些會以腦膜炎症狀表現,嚴重則會出現腎衰竭、黃疸與出血等現象,如未即時妥善治療有致死可能。他指出,透過急診與加護病房合作診斷、完整急重症團隊照護,配合適當抗生素使用,完整重症監測以及治療系統,可為鉤端螺旋體病做最完善治療。曾暐昕提醒,戶外活動最好自備用水,避免飲用山泉水,民眾如有如不明原因發燒、肌肉痠痛、結膜充血等,應立即就醫,並詳細告知可能接觸史及暴露史,以供早期診斷、治療及相關單位疫情調查及控制。
-
2022-07-10 醫療.消化系統
咳出膽汁!當心氣管與膽管之間形成了「廔管」
一名64歲女性因發燒、黃疸和咳綠色液體5天就診。她在外院接受了20多次內視鏡摘除復發性膽總管結石,且曾經因為膽結石而切受膽囊摘除手術,後又因為反覆肝內膽管結石進行右肝切除手術。檢驗數據除了肝指數及血中膽紅素異常上升外,病人咳出綠色液體為罕見之情況(圖 a),而利用尿液試紙測試證實其綠色液體即為膽汁,這也意味著病人不是咳痰,而是咳出膽汁。胸部電腦斷層掃描則顯示右支氣管和膽道之間疑似有一條通道。所以我們幫病人安排內視鏡逆行性膽管造影 (ERC) ,發現了顯影劑會從膽總管洩漏到右支氣管(圖 b),此項內視鏡檢查證實了支氣管與膽管之間形成了一個廔管 (Bronchobiliary fistula)。我們曾經在內視鏡引導下將病人10毫升的自體血液注射在廔管處作為栓塞治療,也立即見效,不過約維持半年後即再復發,而後在胸腔外科醫師手術治療下才得以痊癒。在成人中,膽道阻塞可由結石、腫瘤、包蟲囊腫或術後狹窄引起,當膽汁無法順利經由膽道系統排出時,就有機會導致橫膈下間隙發生發炎反應進而造成支氣管系統破裂,臨床症狀包括咳出膽汁、發燒、黃疸、腹痛和呼吸系統的相關症狀。如果民眾在咳出綠色水狀的液體,而非一般黏稠的痰液,就應該提高警覺與醫師充分告知過去是否有膽管發炎的相關病史,而最終常常需要靠內視鏡逆行性膽管造影 (ERC)來做為診斷依據。在本案例中,反復發作膽總管結石和肝臟手術後均是促進瘻管形成之重要因素,因此,我們應多注意膽管疾病患者、有長期膽道疾病或曾經接受肝臟膽道相關手術的患者。
-
2022-07-05 醫療.新陳代謝
甲狀腺風暴致死率高 病人按時就醫服藥很重要
作家楊渡的女兒、時尚雜誌總編輯楊茵絜日前因「甲狀腺風暴」引發心臟衰竭辭世,引發各界關注;花蓮慈濟醫院指出,甲狀腺風暴致死率高,病人應注意按時就醫服藥。花蓮慈濟醫院今天發布訊息表示,「甲狀腺風暴」是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最嚴重的急性併發症,也是相當罕見的急症,預防方式就是要好好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花蓮慈濟醫院新陳代謝內分泌科主治醫師謝明蓁指出,「甲狀腺風暴」讓身體新陳代謝非常旺盛,造成心肌衰竭、意識模糊,死亡率非常高,可達到50%。謝明蓁表示,甲狀腺風暴等於「甲狀腺危象」,是甲狀腺功能極度反應的表現,通常激發交感神經的腎上腺素,導致心跳異常得快,高心輸出量下導致心臟衰竭,並產生其他生命危象,包括呼吸問題、意識狀態問題,最後可能危及生命。「甲狀腺風暴」常見的症狀包括高燒(38-40℃)、心血管系統可能症狀包括心跳過快(每分鐘140次以上)、心律不整、心衰竭;中樞神經系統可能的症狀為易焦慮、躁動、精神混亂、譫妄與昏迷;肝膽腸胃系統則可能出現腹瀉、噁心、嘔吐或黃疸。其他不典型的症狀則包括橫紋肌溶解、肝衰竭、休克、癲癇、急性腹痛或多重器官衰竭等臨床表現。誘發甲狀腺風暴常見原因,主要是病人甲狀腺功能紊亂,也可能是不規則用藥、外傷、感染、顯影劑或壓力過大進而誘發大量分泌甲狀腺素引起。謝明蓁說,預防方式還是要好好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辨認出需要就醫的不穩定現象。
-
2022-07-05 癌症.胃癌
自然療法踩土吸地氣拒化療 半年內胃癌惡化
食療、氣功、赤腳走路吸地氣,59歲男子去年9月確診胃癌,已經到了第四期,但他卻堅持不做化療,在半年內嘗試多種自然療法,但症狀持續惡化,嚴重腹痛。醫師提醒,癌友應在正規醫療下,積極抗癌,以免錯失治療黃金時機。台中慈濟醫院一般外科主任余政展表示,早期胃癌症狀不明顯,常被誤認為一般腸胃疾病,一旦出現嚴重腹痛、糞便帶血、體重急劇下降、黃疸(眼睛和皮膚發黃)、腹部積水、吞嚥困難等症狀,大都到了晚期,治療相對棘手。治療胃癌以手術及化療為主,但該個案拒絕化療,嘗試多種民間療法,在友人介紹下,常至地氣充沛的奇山異地,光著腳掌踩在土地,認為吸取地氣,有助於抗癌。去年9月確診晚期胃癌,歷經近半年的民俗療法,胃癌組織仍持續擴大,今年2月,因腹部劇痛,而至台中慈濟醫院就醫,電腦斷層影像顯示,癌細胞轉移至腹主動脈旁邊的後腹腔淋巴結,腫瘤已達4.5公分,無法動刀切除。余政展指出,經評估後,個案接受「化療合併免疫藥物」,3個月後,反應良好,原發病灶與轉移的淋巴結顯著縮小,且腫瘤小到一定程度,決定切除三分之二的胃,加上擴大淋巴廓清手術。「手術成果令人驚喜。」余政展說,取出近百顆淋巴結,逐一化驗,並未找到癌細胞,幾乎可以說是完全緩解,癌症期別從原本四期逆轉為一期,建議他持續一年口服化療,作為鞏固療法。一般來說,胃癌患者對於「化療合併免疫藥物」反應率僅十分之一,余政展指出,該名個案相當幸運,僅僅用藥3個月,腫瘤幾乎消失不見,癌指數明顯降低。余政展表示,若要預估胃癌對免疫治療的效果,可以檢測PD-L1生物標記,並計算綜合陽性分數(CPS),分數愈高愈好,該名個案分數偏高,在用藥之前,就預估應有不錯的療效。
-
2022-07-04 醫聲.數位健康
為視訊診療把脈6/快樂缺氧不自知 醫花20分鐘苦勸救命
新冠疫情期間,衛福部放寬居家檢疫、居家隔離者透過視訊、電話問診等遠距診療。臨床醫師表示,疫情期間遠距診療發輝很大的作用,讓居隔、居檢者及時就醫,減少移動到醫院就醫與其他病人引發交叉感染機會,但遠距診療於年齡大、免疫力不佳或症狀不明顯患者,有時真的很難診斷,且還有電子病歷交換、虛擬健保卡等問題須待政府解決。 視訊病患「氣喘吁吁」 資深醫勸就醫搶回一命衛福部雙和醫院成人感染科資深主治醫師李垣樟說,疫情期間透過遠距診療一名50多歲女性,她與先生雙雙確診,日前經看診後已服用3天抗病毒藥物,但症狀沒有好轉,再利用視訊經他看診。但視訊發現,女子說話上氣不接下氣,氣喘吁吁,詢問後,女子家中有血氧機,要求她自我檢測。沒想到,女子檢測血氧值為86%,較正常值95%以上降低許多「非常不正常」。李垣樟研判,女子可能已出現「快樂缺氧」,若不就醫恐危及生命,立即要求女子叫救護車就醫,但女子卻自覺還好,遲遲不願就醫,他苦口婆心勸導約廿分鐘,女子才願意就醫,搶救一條人命。李垣樟表示,遠距診療還是比不上實際為病人看診,如病人視訊看診主述有點喘,不同於傳統面對面近距離看診,可以由聽診等理學檢查分析病情,若經視訊診療,尤其是年齡大、免疫力不佳或症狀不明顯患者,真的很難判斷,有可能病人自我感覺良好,但病情已十分嚴重。因此遠距診療往往由經驗豐富醫師看診,但整體診療還是略顯粗糙,很難取代面對面看診。視訊設備解析度不佳、有色差 遠距看診仍有盲點「遠距看診是未來趨勢,可以大幅減少患者候診時間,不需要在診間外,等到天荒地老。」新光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林嘉謨說,遠距診療有點隔空看診的味道,如面對患者診斷,可以觀察患者臉色有無黃疸等,但視訊診療受限於環境光線、手機相機解析度、色差等,可能就不容易診斷。林嘉謨說,遠距診療常受限通訊設備、平台等限制,如遠距診療病人電子病歷、影像等醫療資訊共享,或是X光攝影等醫療影像要傳輸給病人或家屬查看所需的頻寬等,健保署或民間業者應研發相關傳輸平台,讓遠距診療更便利。疫情期間,許多年長者遠距診療時出現數位落差。李垣樟說,社福單位應協助獨居長者的手機設定視訊診療App,並於家中備妥血氧機、耳溫槍、血壓機,以利提供醫師相關健康數據。林嘉謨指出,年長、獨居者具有數位落差,無法採用視訊診療,可利用電話問診先解決醫療需求,但如果有緊急醫療需求仍應就醫治療。
-
2022-06-22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永久植物人狀態病人之醫療照護決策 ──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2590號民事判決簡評
【編者按】非常榮幸透過「病人自主權利法」發起人楊玉欣前立委的幫忙,邀請到三位深入認同「病主法」的專業人士,回應兩週前(六月六、八、十日)三篇有關目前的醫療環境,有時醫療團隊仍會不得不做出違背「不傷害病人」的醫學倫理悲劇。希望「真理越辯越明」,經過多次的討論促成台灣社會更了解這問題,並且社會大眾能在意識清楚身體健康時,與家人討論自己將來面臨生命末期時,希望怎麼做或不要怎麼做的看法。養成這種民風之後,就不會再發生這種已經簽了「自主權利法」的合法程序之後,還要因為家人的「孝心」迫使醫療團隊違背病人,還是給予「臨終凌遲」。【延伸閱讀:醫病平台/讓人難以割捨的「臨終凌遲」,解套的關鍵在我們每一人】終於,法院必須直面最困難的末期醫療照護決策問題──永久植物人。…日前一起最高法院的判決引發國內醫療法巨擘陳聰富教授出聲評論,認為這是一件「令人悲傷」的判決。這件判決的爭議事實,表面上看來是末期病人家屬簽署DNR後又反悔,並在親人死後窮盡一切司法途徑,對所有醫護人員進行一段長達6年的司法折磨過程。但當我們走進判決書文字所描述的世界,我們看見了一場車禍,將一個年輕人帶進了「永久植物人」(Permanent Vegetative Status, 以下簡稱PVS)的悲慘狀態,也把一整個家庭(爸爸,媽媽,妹妹)帶進盼望─失望─絕望的死蔭幽谷;醫療體系耗費了大量的資源,但只能讓這個PVS病人藉著維生醫療科技(呼吸器,鼻胃管)而處於「非生非死」的存有狀態。據估計,臺灣有2800至4500位PVS病人,他們因為腦傷超過6個月以上而完全失去意識能力,必須倚賴維生系統而在養護機構中生存,一旦發生疾病,什麼是對這些PVS病人最合適的醫療照護?誰來為他們做決定?「死亡」在什麼情況下可能符合永久植物人病人的「最佳利益」呢?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2590號民事判決的真實爭點正是關於永久植物人病人的醫療照護決策問題。在這件個案中,年輕的PVS病人乃是一家地區醫院的呼吸照護病房住民,當醫院發現病人似乎有膽結石導致膽管阻塞引發黃疸時,通知天天來探望的家屬(病人之爸爸,媽媽),並詢問是否要轉院予以積極治療,但病人的父親,亦即本件的原告始終沒有正面回應,而病人之母親則明白拒絕轉院。因此這家醫院便依照其規模及設備予以症狀治療,除了點滴給予抗生素治療黃疸之外,發燒就給退燒藥,便秘就給瀉藥及塞劑,但病人並未好轉,而當病人因為病程發展至敗血症最後心跳停止時,醫院因為病人之母親已經簽立DNR,所以並沒有再對病人施予心肺復甦術。豈料,在病人過世後,病人之父親主張,醫院應該積極的將病人轉院治療,且其才是病人之法定監護人,病人母親所簽署的DNR無效,因而開啟了一連串的刑事與民事訴訟。刑事部分不起訴處分確定,而民事部分,審理的臺北地方法院以及臺灣高等法院均認為被告醫院以及醫護同仁對病人所提供之照護,符合醫療常規,病人的父親雖經法院裁定為病人之監護人,但母親卻是記載在病歷上的第一順位聯絡人,因此母親符合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親屬身份,所簽署的DNR當然有效,故判決醫方勝訴。病人父親不服,上訴最高法院。顯而易見的,本件PVS病人父親和母親對整個醫療處置的意見是不一致的。母親知道她兒子植物人狀態是嚴重的,昏迷三年來,連眼睛都沒有睜開過,如果PVS病人根本不可能甦醒,又何必大費周章轉院積極治療他的膽結石呢?如果在機構內的就地治療無效,母親更進一步認為,臨終的CPR只是對兒子的「凌遲」,所以病人母親毫不猶疑的簽了DNR。病人父親似乎並不這麼想,但病人父親也不知道該如何決定,他雖然得到民事法院的裁定,定他為病人之監護人,但他並未向醫院表明,其在病歷上的聯絡人也只是第三順位(第二順位是病人妹妹),他或許對到底什麼才符合兒子的「最佳利益」也不知如何是好吧,這使得他忽視妻子貼在他門上的字條,他沒有接聽醫院打來的電話,雖然他自己先前也簽署過DNR,卻在兒子死後,對12位照護過兒子的醫師及護理師通通提出近乎報復式的醫療糾紛訴訟。最高法院忽視了對於PVS病人的醫療照護決策中,如何在「尊重自主」、「行善」、「不傷害」、以及「正義」的倫理原則下,來審視病人家屬的決定是否符合病人的最佳利益,反而循著一條錯誤的法律推理路線:「只有末期病人,家屬才能夠簽署DNR,因此系爭病人是否是末期病人需要有兩位專科醫師認定,事實審法院沒有釐清本案是否有取得專科醫師認定為末期病人,所以事實認定不清,發回更審。」最高法院的這個判決是個明顯錯誤的判決,首先,並非只有符合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末期病人,家屬才能簽DNR。在醫療臨床實務上,各式各樣的病人都可能因為病程的進展,或不可預見的意外進入病危狀態而需要CPR,這時如果病人有事前的預立醫療決定指示,醫師當然就可以依照指示而行,但若沒有時,醫療常規都會詢問病人家屬意見,作為補充病人自主的替代決定(substitute decision)。以本件個案為例,病人是不是末期病人並不是重點,重點是,PVS病人根本欠缺對醫療行為的同意能力,因此,當病人有醫療需求時,醫師當然是尋求家屬的同意。真正的爭點是,如果家屬的替代決定違反了病人的「最佳利益」時,醫師是否有一積極的保護義務來阻止家屬的代理權之濫用呢?美國著名的Baby Doe 法案正是要處理當父母的親權濫用,以致影響到其嚴重殘疾新生兒的最佳利益時,國家應得以介入保護該新生兒。因此,本件的真實爭點應該是回到更早的時點去判斷:病人的母親拒絕將病人轉診至大醫院接受更積極的膽結石治療是否不符合病人的最佳利益?若是,則病人的父親作為監護人是否也殆於防止其母的代理權濫用?最後,才要問,如果PVS病人有被家屬「遺棄」之虞,醫師有何積極的作為義務來保護PVS病人的健康權及生命權呢?這些才是最高法院應該嚴肅面對的問題,但在本案中,其實相當容易回答。病人的父母都是盡責且關愛的父母,他們幾乎天天探望病人,病人母親並沒有拒絕醫療,只是拒絕轉診,醫院沒有任何理由需要懷疑家屬的意見,病人父親在喪子之痛後,將悲傷與哀痛遷怒於醫療團隊,一連串的濫訴舉動,殊不可採。最高法院的這個判決真的「令人悲傷」,民國99年的那場車禍奪去了死者「傳記性的生命」,105年的「敗血症」結束了死者「生物性的生命」,但悲劇卻一直延續,從105年起,死者父親提起刑事告訴,被不起訴處分後,又被再議駁回;轉而提起民事訴訟,一審,二審都敗訴,沒想到竟然在最高法院得到一個「發回更審」貌似勝訴判決。本案目前還在更一審中,被告有12位自然人的醫護人員,還有兩家醫院法人,想想這6年訴訟期間,這些醫護人員的身心煎熬,最高法院輕率的發回更審,給予死者父親一個虛幻的勝利期盼,也讓所有臨床醫護同仁無所適從,這真的令人悲傷。
-
2022-06-16 養生.抗老養生
陽虛、陰虛、痰濕、濕熱...9大體質,你是哪一種?黃帝內經教你調攝體質,找到適合自己的養生方式
唐代藥王孫思邈曾說:「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醫之於無事之前,不追於既逝之後。」這樣的醫理概念,可說與《黃帝內經》「治未病」理念一脈相承。當我們要做到「醫之於無事之前」,就必須瞭解自己的體質現況,才能於日常對應施治與養護,用最小的成本達到健康養生的最大效果。體質判別,治標兼治本人出生於地球之上,自然會受到地理環境、日月陰陽、季候節氣、遺傳等先天因素所影響。所以,在我們出生的時候,就會有著隸屬於個人的「先天體質」,再依照之後的生長條件,例如:飲食、生活、作息、環境等變化,而長養出「後天體質」。因此,假使有人出生在夏季,天氣燥熱難擋,他的體質大多就會偏於熱,屬於陽性體質;假使有人出生在冬季,天氣刺骨寒冷,他的體質大多會偏寒,屬於陰性體質。再者,假如出生的時候,因為帶著某些遺傳性基因,可能就會帶有先天的特稟(過敏)體質。又或者是早產、先天不良出生的孩子,可能會有氣虛體質等狀況。如果在出生前,能夠安然地在母體中受到良好的照護與調養,出生時大致就會屬於平和體質。《黃帝內經》提到,人在生命本源之初,有來自於先天父母之精,還會受到天地陰陽、四時節氣的影響。於是,在出生的當下,就具備了先天特質與體質。根據整體性的覺察過程,當我們判別了自身先天體質之後,再隨著飲食、生活、作息、環境等後天進行調整,進而改善偏去的體質,找回平衡狀態,達到標本兼治的理想期待。調攝體質,找到適合自己的養生方式目前對於體質的判定,坊間有很多種方式。有的依照出生年分、五行體質,有的依八字四柱等,但這裡所談的先天與後天體質,採用的是中醫學家王琦教授的九大體質,主要想讓一般大眾能夠容易理解,並加以運用。瞭解自己現在的體質,有助於隨時調整生活作息、食飲習慣,透過長期簡單慢調的方式,讓自己恢復到平和狀態。不管先天體質如何,如果後天非常注重調養,仍可以調攝體質,回到正常並趨近於平和,並且藉由瞭解自己所在的環境、季節變化,適時搭配節氣,做出適切的應變,就是最適合自己的養生方式,感覺舒服是最怡然自得的養生法。中醫理論大致以「陰/陽」、「表/裡」、「寒/熱」、「虛/實」等八綱辨證,簡單區分一個人的狀況,依此延伸出九大分型,作為日常調攝體質的參考。在九大體質中,以平和體質是我們想要的健康狀態,但在生活過程,因為食飲、作息、生活等習慣,還有情緒及環境因素,導致體質有所偏頗,就讓我們簡單瞭解關於體質的分類。◎平和體質──外在表現是精力充沛、活力十足、健康樂觀的類型體內精氣神俱足,外在精力充沛、性格開朗,遇到事情不慌亂、處之泰然,平常神清氣爽、很少生病,陰陽平衡、不偏不倚,就是平和體質。這種屬性的人,只需要持續保持,注意不要有過度食飲、生活、作息及情志上的失調,基本上都能長期維持。☉可能形成問題:身體免疫力佳,有好的自癒能力,偶有外邪傷感,也能很快恢復。☉日常養護因應:維持食飲有節、起居有常、適當運動、情緒平和,讓身心靈合一健康。☉體質養生食療:體質平和,可不忌口,配合節氣吃季節蔬果,但建議少吃糖類、油炸物。◎氣虛體質──說話氣短無力、動不動就容易疲倦的類型體弱無氣、平常精神不濟、容易疲倦、打哈欠,走路或勞動容易累和喘,耐力較為不足。因為氣的固攝能力不足,坐著也容易出汗,甚至頻尿,稍微受到風寒也容易感冒、恢復期長,屬於能量低弱,能坐著就盡量不動,肌肉呈現鬆軟不實,不耐受風、寒、暑、濕等邪氣,在性格上容易內向、不喜歡冒險。☉可能形成問題:容易有感冒、腹瀉、失眠、頻尿、貧血、憂鬱等。☉日常養護因應:從調氣的簡單運動開始,如甩手、站樁等,定期旅行讓心情開朗,也能增加能量。工作繁忙、生活有壓力容易再形成氣鬱,如因為一點小事就放在心中造成多思、多慮,影響脾胃的消化能力。因此,平日要有屬於自己調整情緒的方法,可以是定期三五好友相聚,讓心情放鬆,也可以看電影、聽音樂、閱讀,進而改善體質問題。☉體質養生食療:補氣常用黃耆、山藥,如黃耆山藥排骨湯、山藥蘿蔔燉雞湯等。如果有嚴重氣虛問題,仍然建議就近找尋中醫師協助診斷調理,因為氣虛表現位置不同,可能是不同臟腑的氣虛表現,如肺氣虛、脾氣虛、腎氣虛等,以更適切的方式,全面性調理體質。◎陽虛體質──時常感到手腳冰冷、身體不耐寒的類型身體怕冷、四肢怕冷,甚至頸部及腰背也怕冷,更怕有風吹來,這是因為體內的陽衛之氣不足所致。所以,體內熱能不足、手腳冰冷,甚至腹部也是冰冷,尤其是晚上天氣較涼、有風,都會感到渾身不舒服,腹部如果著涼就會疼痛,平時會把自己包得緊緊。有人甚至容易吃到冰冷、寒涼性質食物,就會腹瀉,所以喜歡熱飲。面色偏白、肌肉鬆軟不實,可能有微胖、耐夏不耐冬的情況,因此易受風、寒、濕邪影響,也容易精神不振,性格上多沉靜寡言、內向。☉可能形成問題:因脾胃陽虛而腹瀉、打嗝。女性容易經痛、男性則性功能衰弱。腎陽虛可能還會有腰痠背痛等情況。有些人因為熬夜、喜歡冷飲,或冬天沒有做好保暖而損耗身體,也可能因為陽氣過度耗損,而成為陽虛體質。☉日常養護因應:平日可透過走路等運動,多曬太陽,注意不要戴帽子,讓陽氣從頭頂百會穴進入,有效滋養陽氣。陽虛質比較不會感到口渴,溫水的補充也很重要,也可以穿襪防止腳部受寒。☉體質養生食療:多食性溫食物、常喝薑湯,如山藥五穀粥、當歸生薑羊肉湯等。◎陰虛體質──感到手心發熱、身體燥熱、不太怕冷的類型手腳心熱、口乾舌燥、身體缺水,明明已經喝水、仍然感到口渴,這是陰虛特有狀況。這種人看起來很健康、充滿精力,但是因為缺水,所以體內會呈現熱燥,容易心煩、急躁、易怒,甚至容易出現眼睛乾澀、皮膚乾燥、視物昏花(容易被誤認是老花)、便祕等,夜晚則容易失眠、盜汗,故耐冬不耐夏,也不耐受暑、熱、燥邪,性格上多活潑、外向、好動。☉可能形成問題:容易因缺水體燥而有便秘、口瘡、甲亢、紅斑性狼瘡、失眠、焦慮等。☉日常養護因應:多喝水、多運動(因陽盛陰衰,運動時間可選擇在早晨、黃昏),增加身體的排毒與疏泄,提升循環代謝率。夏天或燥熱不好入眠,睡覺時建議開啟適當溫度空調。☉體質對症食療:首要避免吃烤炸、麻辣等食物,避免再次上火。可多食用綠豆、冬瓜湯等清熱、降火、緩燥的食物,例如蓮子百合煲瘦肉、苦瓜排骨湯等。◎痰濕體質──看起來身體肥胖、小腹很大、身體容易長痘痘的類型痰濕是脾運化水濕的功能失調,造成內濕停滯,使痰和濕凝聚一起,形成具有黏膩、阻滯特性,在體內會引發其他病變。這種人的面部肌膚油脂較多、飲食喜愛油膩、重口味的大魚大肉,因此多半體型肥胖、腹部肥滿鬆軟、身體多汗且黏、痰多容易胸悶,且大便黏膩,沖水老沖不乾淨,小便則混濁。對於梅雨季節及濕氣重的環境,會覺得很不舒服,性格上偏溫和、穩重,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會放在心中。☉可能形成問題:因為痰濕聚集、脾運化功能失調,容易有腸胃炎、多痰、代謝症候群問題,例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等。☉日常養護因應:飲食清淡,遠離高油、高糖、高鹽的食物,讓自己活躍多動,透過有氧運動搭配適當飲水,增加身體的帶氧量,提升氣血循環、促進代謝,像是168 斷食法就適合痰濕體質的人,用以調養身體及減肥。☉體質養生食療:脾虛的人容易痰濕,因此選擇清淡飲食、運動,是痰濕體質首要重點,可以吃薏仁粥、冬瓜薏仁湯、綠豆甘草湯等,有助益氣健脾。◎濕熱體質──臉上油膩、長痘長瘡,或肌膚摸起來濕黏的類型家裡潮濕且又悶又熱,會發生什麼事情?人體因為脾運化水濕功能失調,將造成內濕停滯,再加上消化不良、暴飲暴食、吃過多的油膩、甜食,及環境濕熱等多重因素,使濕和熱一起,形成濕熱體質。家裡若有濕熱問題,可以使用除濕機,那麼人體呢?因為濕熱體質形成,面部油光易長痘痘、性格容易心煩急躁,在夏末秋初氣候濕熱或濕氣,遇到氣溫較高的環境,會較難以適應。☉可能形成問題:痰濕體質容易有痘瘡、口臭、濕疹、口腔潰瘍、膽囊炎、黃疸等。☉日常養護因應:夏天及悶熱季節應該是最難受的,養護方法跟痰濕差不多,但運動強度要夠,讓身體消耗多餘熱量及水分,達到清熱除濕效果。建議要遠離菸酒,並於晚上11 點前就寢,有利肝膽排毒,恢復體內循環機制。☉體質對症食療:透過甘寒清熱食物幫助消解體熱,可以吃綠豆薏仁湯、土茯苓蓮藕湯、涼拌三絲、海帶炒銀耳。◎血瘀體質──臉色黯淡、晦暗,臉上、手上長斑的類型體內血液運行不順暢或有瘀血內阻,這情形就像水管堆積水垢和污穢,久了會影響水的流動。瘀血內阻也是同樣道理,血管阻塞導致氣血流動受阻,養分供給不正常,可以在臉部氣色及身體肌膚察覺,如膚色晦暗、色素沉著、容易出現瘀斑、口唇黯淡等,體質也不耐受寒邪,性格上容易煩躁、健忘。☉可能形成問題:女生容易有經痛、男生容易有前列腺疾病,因為氣滯血瘀也容易形成癌症、心血管疾病,也容易加快細胞老化、健忘、失眠等。☉日常養護因應:如果有較嚴重的血瘀體質,建議就近諮詢專業中醫師進行調理,先從益氣、活血化淤調理。平常透過平甩、站樁運氣調頻,或較緩和的運動恢復氣血運行,搭配適當飲水,幫助氣血通暢。☉體質養生食療:血瘀體質的人可以喝山楂紅糖湯、山楂玫瑰茶,當歸排骨湯、黑豆川芎粥,也是不錯的日常養生湯。◎氣鬱體質──多愁善感、容易多思多慮、悶悶不樂的類型主要因為長期情志不順暢,內心鬱悶、感情脆弱,造成氣機鬱滯,就像《紅樓夢》的林黛玉。但氣鬱不一定就會憂鬱症,還是有輕重之分。有時候是自己給的壓力太大;有時候因為對某種氣候特別敏感而衍生暫時性氣鬱;有時候是一個突發事件所引起,本書【輯二】對此有許多深入描述。從日常生活中可以觀察發現,例如:臉色黯沉,做起事來畏首畏尾、謹小慎微,性格內向、敏感多慮、外表看似膽小等。這種人對精神刺激的適應能力較差,較不喜歡陰雨氣候。☉可能形成問題:氣機鬱滯通常伴隨肝氣鬱結、不易疏泄,容易有肝臟問題產生。另外,因為氣鬱也容易造成精神緊張、焦慮不安、多愁善感、心理脆弱、易受驚嚇、心悸、憂鬱、失眠、強迫症等。☉日常養護因應:休閒時可多親近大自然,透過自然界花草的同頻共振,或是前往博物館,欣賞藝文活動,啟動身心靈的療癒力量。同時,減少含有咖啡因及刺激性的食物,並且找到一種可以讓自己放鬆心情的方法,完成自我調頻。☉體質養生食療:山楂茶、檸檬茶、桂圓紅棗茶、海帶湯、百合蓮子湯。◎特稟體質──好發過敏、打噴嚏,對食物也容易過敏的類型通常來自先天遺傳的體質,由於先天性或來自於生理缺陷或遺傳因子,致使身體調適力不佳,容易受到外在環境因素影響而誘發過敏症狀。☉可能形成問題:特稟體質的人容易有過敏、氣喘、哮喘、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血友病等遺傳問題。有些過敏性鼻炎甚至容易在某些季節好發。有些人還會對某些食物產生過敏,現在很多診所、醫院都有醫學儀器可以做食物過敏原檢測。☉日常養護因應:由於特稟體質屬於高敏感族群,平日的養護需要多留心,內外過敏原都要避免,日常宜多攝取固表益氣的食材。另外,產前檢查也很重要,可以減少遺憾發生。懷孕階段也要特別注意母體的養生與照顧,盡量避免使用對胎兒有害的藥物,例如因特殊狀況需要用藥,一定要在醫生建議下使用。此外,居住環境安全、二手菸害更要特別注意。☉體質對症食療:此體質的人要特別注意什麼不能吃,如患有蕁麻疹者,要避免有殼海鮮及其他會引發症狀的食物。以上9 種體質當中,第1 種平和體質最健康,另外8 種在還沒有進入生病狀態之前,也可以透過體質養生、適合的運動、適當飲食及水、良好作息習慣、心情調頻,進一步獲得改善。同時,因應季候變化調整身心靈的頻率,讓自己持續維持健康和愉悅,帶來更多的力量與能量,進而達成人生目標。九大體質養生建議參照表 ※本文摘自博思智庫《黃帝內經╳量子糾纏:情志相勝、運氣調頻、分子營養與量子信息醫學實證》
-
2022-06-08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 末期病人DNR 的決定
【編者按】台灣在2000年訂定了「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給予「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的法律地位;接著在2019年通過實施「病人自主權利法」,使國民得以生前預立醫療決定,以避免死前遭受生不如死的無效醫療。然而事實上,在目前的醫療環境,醫療團隊許多時候仍不得不違反醫學倫理「不傷害病人」的原則。一位急診醫學的資深醫師提出一個真實病例,與癌症奮鬥多年的末期病人在最後昏迷狀態下,因為家屬拒絕簽署DNR,使醫師不得不做了不只一次的急救。一位法律教授以「一件令人悲傷的裁判」,寫出一個病人父母已經簽署DNR,但醫院及醫師仍然被告,最高法院以薄弱的理由,廢棄原本醫院與醫師勝訴的高院判決。最後一位幫忙病人預立醫療決定的身心科醫師,以其專業寫出「讓以愛為名的悲劇不再發生——尊重病人自主與醫師的專業判斷」的呼籲。希望這幾篇文章可以激起各界更多的省思討論,最後能使台灣社會、法律、醫界對這重要的議題得到更好的共識。在最近的一則法院判決 ,病人父母已經簽署DNR,但醫院及醫師仍然被告,且最高法院以薄弱的理由,廢棄原本醫院與醫師勝訴的高院判決,是一件令人悲傷的裁判。本案病人於99年6月間因車禍受傷,導致外傷性腦出血及頸椎骨折,進行手術;於同年7月2日因無法脫離呼吸器,接受氣管切開手術住院治療,同年10月4日轉院至林口長庚醫院。出院後復於102年1月25日因腦出血,轉送林口長庚醫院;於同年3月9日因意識昏迷,無自主呼吸能力,無法脫離呼吸器,轉至秀傳醫院呼吸照護病房接受治療。病人於105年3月24日晚間出現黃疸及發燒症狀,發現膽道阻塞,又於同年4月24日出現高燒不退、血壓降低、心跳不穩、四肢冰冷、五天未排便之症狀,瀕臨死亡;於同年5月1日病情惡化。病人的父親主張,病人並非重症不可治病患,亦未經具相關專科醫師資格者診斷確為末期病人,被告醫院竟違法令病人的父母簽立DNR。病人於同年5月2日下午8時心跳突然停止,被告醫院未進行心肺復甦術等急救措施,並拔除病人之生理監視器及呼吸器,致病人因敗血症而死亡。(以下稱「DNR不急救案」)本案的爭執在於,被告醫院由於病人家屬已經簽署DNR,因此未對病人進行急救措施,是否違法?高等法院認為,病人家屬既然已經簽署DNR,因此被告醫院未進行急救,並無違法之情事。但最高法院認為,依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第7條第1項、第2項及第3項規定,病人應由二位相關專科醫師診斷確為末期病人,且經本人或一位最近親屬出具意願書或同意書,始能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本案診斷病人所罹病情之醫師是否具相關專業領域之專科?病人之父母得為其書立DNR之依據何在?高等法院並未說明,因此發回更審。依安寧條例規定,病人應由二位相關專科醫師診斷為末期病人,且經本人或一位最近親屬出具意願書或同意書,始能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反面言之,如病人未經專科醫師診斷為末期病人,或病人或其親屬未出具意願書或同意書,醫院或醫師即有急救的義務。此項解釋,與醫學倫理上無效醫療的概念,相互抵觸。依據醫學倫理上的「不傷害原則」,及避免醫療資源浪費的「正義原則」,急救如屬無效醫療時,再為急救,不僅對病人無益,甚至有害,因此醫師並無進行無效急救的倫理上義務。在邏輯上,如果急救對於病人已經無效,亦即縱使進行急救,病人仍然會發生死亡的結果,則醫師不進行急救,與病人死亡之間,即無因果關係。因為醫師進行急救或不進行急救,均將發生病人死亡的結果。此項醫學倫理上的規範與邏輯推論,不應因安寧條例的規定而被破壞。申言之,安寧條例規定,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必須具備一定要件,是屬於「違法性」的規定。也就是說,如果病人非屬末期病人或無意願書或同意書時,醫師不為急救的「不作為」,違反法律規定,屬於違法行為。然而,法律上的侵權責任,除被告的行為具有「違法性」外,不法行為與損害之間還必須具有「因果關係」,賠償責任才會成立。違法性與因果關係是二個不同層次的問題。如果醫師的違法行為與病人損害結果的發生,不具有因果關係時,醫師仍然無須負責。因此,如果醫師依據其專業判斷,急救對於救治病人已無實益,醫師因此不進行急救,由於不急救與死亡之間欠缺因果關係,他對於病人的死亡無須負責。從而,醫師不為急救是否符合安寧條例的規定,其區別在於:在符合法律規定時,醫師不為急救為合法行為;反之,在不符合法律規定時,醫師不為急救為違法行為,但如果醫師能舉證證明,病人的病情已經處於縱使進行急救,仍然會依其原有病程導致死亡,也就是不急救與病人死亡之間不具有因果關係時,仍然可以免責。在前述的「DNR不急救案」,病人親屬已經簽署同意書,但事後反悔起訴請求醫師賠償。最高法院要求醫院舉證有「二位專科醫師」,且「病人確為末期病人」。因此醫院必須負責證明現場負責醫師是「與診斷病人所罹患傷病相關專業領域之專科醫師」,及病歷關於病情的記載,足以判斷病人為末期病人,提供法院認定之。
-
2022-05-28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將疫比疫防新世紀病,快篩也要腹超!
老闆:「你怎麼每天中午才來上班?」員工:「我的醫師朋友告訴我疫情嚴峻,早晚會出事!」老闆:「沒人告訴你每天中午才來上班,早晚真的會出事?」疫情真的嚴峻,每天國內都有幾萬人染疫,而致命者每天也有數十名,不緊張也難!這種緊張擔心的日子已經兩年多了,變成全世界的世紀大病,比中古世紀歐洲流行的鼠疫,其致病率及傳染力有過之而無不及。就目前粗估計,國人平均每十人中就約有二、三人甚至更多人中獎,雖然大都症狀輕微,但嚴重者甚至往生者有逐漸增多的趨勢。這種情形,讓人想起民國73年以前沒有B肝疫苗的年代,也就是目前40歲以上的「舊台灣人」,那時B肝疫苗還沒問世,許多新生兒在母體內或出生時就由母親垂直感染得到B型肝炎,也就是目前40歲以上成年人,平均每六人就有一人為B肝帶原者,這些人出生時得到B肝病毒,也是大都沒有症狀,等到青春期免疫系統成熟,免疫細胞開始對肝細胞發動攻擊,肝指數升高,肝炎發作,症狀通常也像感冒一樣,人疲倦,嚴重時出現黃疸,小便黃、眼睛黃,這時才去找醫師,才知道肝指數高,甚至才發現曾幾何時不知不覺肝臟硬掉了,甚至到了中年,肝臟長了肝癌而不自知。偏偏肝臟內部沒有痛覺神經,因此肝硬化了或到了肝癌初期、中期都沒感覺,等到有感覺,事情就大條了!新冠病毒感染的器官主要為呼吸道,因此會流鼻水、喉嚨痛、咳嗽,嚴重時會喘、會發燒,症狀雖然像感冒,但一般人警覺性高,因傳染力實在太強了,因此快篩成了台灣目前的新國民運動。反之,對B肝引起的致命後遺症,由於平時沒大症狀,所以一般人沒感覺,但有感覺就太慢了。因此,將「疫」比「疫」,除了防新世紀病之外,凡我國的成年人,除了快篩之外,也要記得每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也就是要發起「全島護肝、全民腹超」運動,以免在疫情拖久了,顧此失彼,肝癌冒出來了而不自知,屆時就真的會出事了!●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2-05-25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沒紅字就代表肝臟健康?醫師詳解何謂肝功能指數
GOT與GPT,全名為天門冬胺酸轉胺酶(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 [GOT],又稱為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與丙胺酸轉胺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 [GPT],又稱為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是健康檢查重要的檢驗項目,在全民健康檢查的時代已經被廣為周知。因為GOT與GPT可以代表肝臟損傷,因此也常被稱為『肝功能』;大家往往只知道『紅字就是異常』,但是卻不明白這兩個指數之間孰高孰低與其深層臨床意義。GOT與GPT在身體內的作用與臨床判讀GOT與GPT是體內的常見酵素,與人體胺基酸、蛋白質的代謝有關;因為這兩種酵素在肝細胞內濃度高,所以當肝細胞受損時這兩種酵素會流進血液中,因此這兩個酵素往往代表肝臟發炎 (當然也有例外,如:心肌梗塞時也會導致GOT上升)。因為GOT與GPT這兩種酵素在細胞內(粒腺體與細胞質)的分布,GOT與GPT之間比率的高低可能代表下面幾種的肝臟疾病:・GOT與GPT高於正常值且GOT的數值大於GPT或只有GOT異常(GPT < 200 U/L):常見於肝硬化、酒精性肝炎 (往往GOT:GPT > 2:1,而且AST很少高於500 U/L)、・GOT與GPT高於正常值且GPT的數值大於GOT或只有GPT異常(GPT < 200 U/L):常見於病毒性肝炎、脂肪肝、其他罕見肝病 (如:自體免疫性肝炎、威爾森氏症…等)・GOT與GPT高於正常值25倍以上(GPT > 1000U/L):常見於膽道阻塞、B型肝炎急性發作、藥物性肝炎、缺血性肝炎。若只有GOT > 1000 U/L而GPT上升不多的情況,則要懷疑橫紋肌溶解症。這邊也要提醒大家,GOT與GPT數值正常不代表肝臟一定沒有問題,臨床上也常見肝硬化患者的GOT與GPT是正常的;相反,GOT與GPT也不能當作肝臟疾病的治療目標,例如:B、C型肝炎與酒精性肝炎的患者肝功能正常不代表近期或未來肝功能都是正常的,這些肝炎患者可能間歇地肝臟發炎(GOT與GPT異常)導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千萬不能單憑一兩次『肝功能正常』就掉以輕心,B、C型肝炎與酒精性肝炎的患者仍需長期與定期地追蹤。其他與肝臟相關的檢驗數據除了GOP與GPT的數值高低,這兩個數值的上升與下降趨勢合併其他肝臟相關指數,更能適度地反應肝臟疾病的改善或加重。其他與肝臟功能相關的血液、生化指標包含了血小板(platelet)、凝血功能(prothrombin time) (前兩者可以反應肝硬化的嚴重程度、失代償性肝病)、直接與總膽紅素(direct and total bilirubin,阻塞性黃疸與失代償性肝病)、鹼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膽道阻塞相關指標)、麩胺醯轉化酶(γ-glutamyltransferase,與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膽道阻塞等疾病相關)、白蛋白(albumin,肝臟的合成功能)、胎兒蛋白(α-fetoprotein,肝臟發炎、肝癌等);除了抽血檢查,病患的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如:腹部超音波)也能反應肝臟疾病的嚴重程度。總之,肝臟疾病的嚴重程度是綜合評估的結果,不能單憑GOT與GPT就驟下判斷。最後,若有民眾在抽血檢驗或健康檢查發現GOT或GPT大於正常值上限五倍以上(如:GPT > 200 U/L),建議儘速至肝膽腸胃科門診就診,以免延誤病情。【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許偉帆醫師 】『肝功能』:GOT與GPT的判讀】
-
2022-05-21 該看哪科.中醫
體內濕氣是什麼?中醫師教你三焦排毒除濕,吃這些活血利水食物可緩解
進入梅雨季後,大小雨不斷,不但造成居住環境潮濕,人體也容易生病。中醫師表示,近期遇到許多濕氣重求診的病患,男女皆有,性別不同症狀也不盡相同,女性會暈眩、男性會頭痛,主要從「上、中、下焦」對症下藥,透過「三焦」排毒趕走濕氣。體內濕氣是什麼? 影響免疫機能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媒宣主委、中醫師陳潮宗表示,對於「濕氣重」必須先定義什麼是濕?中醫講究五行的分類,五行可歸納成五種體質,叫做「木火土金水」,對應五臟「肝心脾肺腎」。脾對應到土,傳統中醫講「脾土」,是指脾土有潮濕,土喜乾燥不喜潮濕,潮濕的土容易發霉,引申為「免疫機能的異常」,因此才有脾濕、濕氣重一說。陳潮宗進一步指出,潮濕是不正常現象,換言之即是免疫機能不好,又可表現在上、中、下焦三部分,不同區域的器官進而辨識、治療緩解。從中醫的角度看,上焦位於橫膈膜以上的部位,包括心、肺;中焦位於橫膈膜以下,臍以上的部位,包括脾、胃;下焦位於臍以下的部位,包括肝、腎、小腸、大腸及膀胱。他說明,上焦是頭暈、頭脹、眩暈、整天頭目昏沉,再細分男性症狀為習慣性頭痛,女性會眩暈、流鼻水、眼瞼浮腫;中焦則是脾胃功能弱,導致腹瀉、脾胃功能異常、胃悶等,男生會胃痛,女生腸痛、腹瀉,假設是肝膽經濕熱,就會口乾舌燥、有黃疸,腹瀉手腳冰冷;下焦則會水腫,女性會出現白帶分泌等症狀。濕氣重困擾 活血利水食物可緩解如何緩解?陳潮宗說,如果是上焦頭痛,建議要多吃一點辛香料,像是辣椒、胡椒、蔥、薑、蒜;中焦症狀可以食用山藥、薏仁,或是四神湯等;下焦水腫則服以茯苓、白木耳、車前草、綠豆、紅豆、澤瀉,或是活血利水藥物益母草、澤蘭等,黑豆水、紅豆水、薏仁水也都有利水的功能。陳潮宗說明,受節氣因素影響,近期不少民眾有濕氣重的困擾,除了體內濕,對應外在會造成皮膚過敏、濕疹等症狀,民眾都要多加留意,若有不適,建議盡速就醫。除了除濕機 2招DIY簡易除濕隨著梅雨季來臨,總是下雨下不停,整天開啟除濕機又覺得傷荷包,省錢達人張偉明建議,可以參考2個簡單方法。第一個方法是,利用「報紙配竹炭」來幫助除濕,先在報紙上面放竹炭,再將竹炭敲小塊,若擔心沾到其他地方變黑,建議先使用較大張的面紙包裹,外層再用報紙;第二個方法是,可以收集食品裡的防潮劑,放在較潮濕的地方,這兩種方式都能除濕。
-
2022-05-03 癌症.肝癌
為什麼是我得到肝癌?肝功能異常就是肝癌?醫師詳解肝癌原因及篩檢方式
「肝臟是個沈默的器官」,是因為它並沒有類似體表般敏感的神經分佈,若是長了腫瘤不會因為壓迫到周邊組織而造成立即的疼痛與不適。因此肝癌初期大多以一些不特定的表徵作為呈現(上腹部悶悶脹脹的,全身無力,或者是輕微的黃疸上升或食慾不振)。相較腎臟功能下降可藉由血液透析維持排除尿毒素的狀況;心臟衰竭的部分,現今也有替換人工心臟的醫療個案;肺功能下降,上有呼吸器可以使用。然而肝臟是目前人類科技尚且無法複製,只有人體或大體捐贈一途。以上兩個原因:肝臟疾病的不易早期發現性與加上肝臟的無法替代性,導致肝癌一旦無法早期發現,造成患者與病患家屬的生活負擔是無比的沉重。造成肝癌的原因有哪些?「醫生!為什麼是我會得到肝癌?」這是得了癌症病人常常會問醫生的問題,根據統計[1],在中華地區的肝癌由B型肝炎所引起的佔了54%,而亞洲就是B型肝炎的高盛行率地區,這也是台灣自1986年開始全面為新生兒施打B型肝炎疫苗,換句話說如果是在198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有可能因為母親的垂直感染B型肝炎,進一步導致慢性B型肝炎帶原而不自知,強烈建議確認是否自己是B型肝炎的帶原者。至於對於已接種疫苗的免疫狀態正常的人,不推薦加強劑量[2]。在特定情況下,只有某些人應該接受加強劑量。對於血液透析患者,如果每年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anti-HBs)的抗體檢測顯示下降至